詳解人類航太活動的幾大著名空間站

時間:2011-09-23 16:00   來源:環球網綜合

  自1957年10月蘇聯成功發射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以來,人類又在陸地、海洋、天空之外的外層空間開闢了實驗室,進行物理、化學及生命科學的實驗研究。 

  目前,國際上主要有以下幾個空間站—— 

  “禮炮”號空間站:蘇聯一共發射了7個“禮炮”號空間站。1971年4月19日,蘇聯發射了第一個空間站——“禮炮”1號,太空飛行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禮炮”1號空間站由軌道艙、服務艙和對接艙組成,總長約12.5米,最大直徑4米,總重約18.5噸,可居住6名宇航員。站上裝有各種試驗設備、照相攝影設備和科學實驗設備。“禮炮”1號空間站在太空運作6個月,相繼與“聯盟”10號,“聯盟”11號兩艘飛船對接組成軌道聯合體,完成任務後於同年10月11日在太平洋上空墜毀。 

  “和平”號空間站:蘇聯于1986年2月20日發射了“和平”號空間站。這個空間站是世界上第一個採用多模組積木式構型的長久性空間站,它使過去的“一居室”變成所需的“多居室”,擴展了航太員的活動空間。“和平”號全長13.13米,最大直徑4.2米,重21噸,由工作艙、過渡艙、非密封艙3個部分組成,共有6個對介面。此外,它還可以擴充4個工作艙並同時與一艘載人飛船和一艘貨運飛船對接,形成空間大型複合設施。在空間站,宇航員們主要進行天體物理、生物醫學、材料工藝試驗和地球資源勘測等科學考察活動。

  天空實驗室:美國在1973年5月14日成功發射一個在43.5萬米高的近圓空間軌道上運作的空間站——天空實驗室。這個空間站全長36米,最大直徑6.7米,總重77.5噸,由軌道艙、過渡艙和對接艙組成,可提供360立方米的工作場所。在載人飛行期間,航太員進行了270多項生物醫學、空間物理、天文觀測、資源勘探和工藝技術等試驗,拍攝了大量的太陽活動照片和地球表面照片,並研究了人在空間活動的各種現象。

  國際空間站:1984年,美國提出建立國際太空站,歐空局及日本、加拿大等國紛紛響應,並於1988年正式加盟這個計劃,把它命名為“自由”號空間站。由於這一計劃在當時受到政治、經濟、技術等方面的制約,反對“自由”號空間站的呼聲日益高漲,甚至險些被取消。後來,以美國為首的“自由”號空間站合作夥伴邀請俄羅斯加盟,在原“自由”號空間站和“和平”2號空間站的基礎上,聯合建造“阿爾法”國際空間站,也就是現在的“國際空間站”。

編輯:郭瑩瑩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