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海鵬

時間:2011-09-28 09:05   來源:中國載人航太工程網

  航太員景海鵬。圖片來源:中國載人航太工程網 

  2008年9月27日16時41分,按照北京飛控大廳的指令,我的戰友翟志剛,打開神舟七號氣閘艙艙門,邁出了中國人的太空第一步!在這激動人心的歷史時刻,我們由衷地為我們偉大的祖國感到驕傲和自豪! 

  執行載人航太飛行任務,是祖國和人民賦予我們的神聖使命,也是我們最高的人生追求。進入航太員隊伍十年來,我們始終在刻苦訓練,隨時接受祖國的挑選,時刻等待著為祖國出征太空! 

  神舟五號、神舟六號,志剛都曾入選飛行梯隊;我和伯明也入選了神舟六號飛行梯隊,當時,我們雖然沒有出征,但毫不氣餒,因為我們深知:選拔沒有失敗,只有磨礪。無論我們能不能執行航太飛行任務,我們都會從零做起、奮發努力、永不放棄! 

  正是憑藉這種決心和毅力,2008年初,我們光榮入選神七飛行乘組。由於神七承擔的飛行任務與以往有很大不同,所進行的訓練更富挑戰性、更具危險性。為適應太空這個陌生而又神秘的環境,圓滿完成出艙活動任務,我們必須把模擬失重水槽訓練、艙外服低壓艙訓練、出艙活動模擬器訓練作為重中之重。 

  但是,由於受工程研製進度的制約,我們的訓練時間僅有半年左右。因此,訓練強度和負荷之大,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 

  在模擬失重訓練過程中,我們穿著240公斤的水槽訓練服,每次訓練都要進行兩三個小時。由於艙外活動主要靠上肢進行操作,訓練後,常常是手臂酸痛無力,吃飯拿筷子都感到有點困難。 

  在模擬真空訓練中,我們穿著40千帕余壓的低壓訓練服,置身在真空艙中,一旦艙外服或真空艙出現泄漏,就會造成災難性的後果。我們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刻苦訓練,不斷突破常規,不斷挑戰極限。即使是這樣,我們還堅持加強體能鍛鍊,從而使我們的身體、心理、技術和各項準備都達到了最佳狀態。 

  金秋時節,9月25日17時30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問天閣,胡錦濤總書記親自為我們壯行,代表黨和人民送上了諄諄囑託,令我們無比激動和幸福。 

  此時,我們最想説的是:請祖國和人民放心,我們有決心,有信心,有能力,堅決完成好任務。我們決不辜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一定要把中國人的足跡,鐫刻在浩浩太空之上! 

  國外載人航太經驗告訴我們,太空飛行的前三天,由於失重環境的影響,是人體生理的適應期,此時,航太員最容易發生空間運動病和減壓病。而按照飛行計劃,我們卻需要在第二天完成出艙活動。我們必須克服失重帶來的不適,儘快調整,儘快適應環境,為出艙活動做好精心準備。 

  當飛行到第13小時,志剛和伯明開始進行軌道艙狀態檢查和艙外服組裝、測試和在軌訓練。而我在返回艙值守,隨時監控飛船的運作情況,並及時準確地掌握兩位戰友的操作進度。 

  在太空,組裝艙外航太服,是一項困難而又細緻的工作。我們首先要把兩套艙外服從固定支架上拆下來,然後再移動到穿脫支架上,並一一安裝氧氣瓶、電池、凈化裝置、無線遙測裝置等,每安裝一件,都要仔細檢查確認一件,就相當於裝配了一個小型的航太器。 

  組裝艙外航太服,原計劃大約需用16個小時,而實際上兩位戰友卻用了近20個小時,這是因為天上的操作和地面有很大差別,在地面上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到太空中就變得很艱難、很複雜。比如,擰一顆小小的螺絲釘,如果著力點控制不好,有可能螺絲釘沒有轉動,人卻旋轉起來。 

  因為操作步驟多,難度大,精度高,時間長,兩位戰友十分疲憊,實在累極了,就閉上眼睛幾秒鐘,也感到是莫大的享受。 

  而此時,對失重的生理適應還在繼續,由於血液頭向分佈,就相當於在地面頭倒立的感覺,頭眼腫脹,這是對我們體力和生理最嚴峻的挑戰。但我們挺住了,經受住了考驗。因為我們心中只有一個念頭,不管有多大困難,遇到多大風險,必須完成祖國和人民交給我們的光榮任務! 

  儘管飛行手冊上安排了就餐時間,但由於工作太緊張,在三天的飛行中,我們只進行了兩次食品加熱。第一次是,伯明加熱了一袋可供一個人食用的食品,我們卻一同分享。第二次,食品加熱好了,但來不及吃,等想起來吃卻又涼了。 

  實在餓了,就吃點即食食品補充些能量。在太空緊張的飛行期間,我們無法準確地説出睡了幾個小時,吃了幾餐飯,因為這些都是插空進行的,即便是這樣,而我們的心率、血壓,都始終保持了良好狀態,並沒有太大的波動。這得益於我們平時認真刻苦、嚴慎細實的訓練,得益於祖國和人民給予我們的強大精神力量。 

  關鍵的時刻就要到了,翟志剛將要穿著我國研製的飛天艙外服漫步太空。但就在這時,卻出現了兩個小小的“意外”,一個意外是,在開啟出艙艙門時,遇到了麻煩。 

  當時,雖然氣閘艙已泄壓到一千帕,理論上完全符合打開艙門的條件。然而,翟志剛用力拉了幾下,艙門卻絲毫沒有反應。後來得知,這就是天上與地上的差別,因為在地面訓練時,只要將氣閘艙泄壓到二千帕以下,打開艙門沒有任何問題,而且只要有一點縫隙,將會順利泄壓。然而在太空環境,正是這小小的余壓給翟志剛開啟艙門造成了困難。 

  而此時,飛船即將飛出測控區,翟志剛必須儘快打開艙門,在下一個測控區完成出艙活動。 

  無論如何,我們絕不能讓全國人民失望!志剛用輔助工具撬了兩次,剛打開一點縫隙,殘留的氣體把艙門又緊緊吸上了。這時,志剛操作十分吃力,伯明壓住志剛的右手大聲説:“穩住,深吸一口氣,壓下來用身體頂住!”志剛拼盡全身力氣,用力一拉,終於打開了連接浩瀚太空的艙門! 

  但就在這時,第二個“意外”出現了:突然傳來報警提示,語音不斷重復:“軌道艙火災!軌道艙火災!”儘管後來確認是一場虛驚,但在當時,還是讓大家為我們捏了一把汗。 

  此時,我們的出艙活動即將展開,所有華夏兒女都在翹首以盼,我們決不能辜負祖國和人民賦予的神聖使命。生死不在我們的考慮範疇,只有完成任務才是最重要的。 

  翟志剛毫不猶豫地出艙,劉伯明果斷調整步驟,先將國旗遞給了他。後來伯明對我們説:“即使我們回不去,也要讓五星紅旗在太空留下永遠的瞬間!”

  此時的太空,展示出了它那固有的深邃寧靜,茫茫無際,沒有盡頭。那一刻,志剛真正讀懂了,什麼叫深不見底、什麼叫廣袤無垠。而地球卻呈現出它的亮麗奪目,雲海一色,陸地的棕黃,高山的奇峻,潤澤似緞帶的江河,都在我們的腳下。

  我們知道,此時此刻,我們正翱翔在祖國的上空,祖國與我們同在!

  在黑色天幕和藍色地球的映襯下,志剛揮動著鮮艷的國旗向祖國報告:向全國人民、向全世界人民問好!在歷時19分35秒的艙外活動過程中,翟志剛飛過了9165公里,成為中國“飛得最高、走得最快”的人。那一刻,我們為偉大的祖國感到無比自豪、無比驕傲!

  當翟志剛從艙外返回後,我們勝利會師,我向兩位戰友豎起大拇指,表示祝賀。我一直在返回艙值守,好讓志剛和伯明養精蓄銳、放心地執行任務。

  我想:“戰友就是戰時的生死與共,平時的親密無間。”最感動的是,當值班的我,聽到兩位戰友招呼我説:“海鵬,來,來個熱乎的!”抬頭一看,從軌道艙飄過來熱乎乎的米飯、帶著熱氣的火腿腸。此時此刻,在遙遠的太空,一股暖流,涌上心頭。我真正體會到了戰友的真摯感情。這一刻,讓我永生難忘!

  當飛船運作到第31圈時,按照地面指令,我成功釋放了伴飛小衛星。這也是我國首次在航太器上開展小衛星伴隨飛行試驗。當我們進入返回艙以後,雖然當時已經很累,但我們還是打起精神,在進入測控區後,有意展示失重環境下飯勺、手冊的飄動。不為別的,因為在經歷了兩個小小的意外之後,我們想用這樣輕鬆的舉動,讓祖國和人民,也好讓親人和戰友們放心,我們一定會圓滿完成任務!

  最難忘的是9月27日,胡錦濤總書記在飛控大廳,和我們親切進行了天地通話。那一刻,讓我們心潮澎湃,一股暖流涌遍全身,感到無比幸福和激動。這一切,都極大地鼓舞著我們,給了我們以無窮的力量!

  進行天地通話時,伯明可愛的女兒給我們念了一首自己寫的小詩:“十年磨一劍,夢圓天外天;一飛舉世驚,高歌奏凱旋。”親人的問候和祝福,令我們無比溫馨,無比幸福!

  三天裏,我們迎來了46次日落日出。第45圈,我們即將返回美麗的地球家園,回到祖國的懷抱,心情萬分激動。在返回途中,飛船與大氣激烈摩擦,舷窗外呈現出紅色的烈焰。

  我們三人緊密配合,按照操作程式,沉著、果斷、準確地進行一系列操作,此時,引導傘、減速傘、主傘相繼打開,準確地完成座椅提升、雙點垂挂、拋防熱大底、緩衝發動機點火等動作,飛船安全順利地降落在內蒙古阿木古朗草原,我們平安回家了。踏上了堅實的大地,呼吸著草原的青香,一切都是那麼親切,都是那麼美好。

  在三天的飛行中,我們無時無刻不感受到集體的力量。我們航太員大隊的全體戰友,始終在地面為我們提供技術支援,為我們加油鼓勁。但由於任務的需要,至今還有8名戰友沒有機會出征太空,而他們都具備了執行飛行任務的能力,他們的付出和我們一樣多。但大家卻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無論誰去飛,都和自己飛一樣!”因為,我們的目標,就是要為祖國去飛,要為祖國爭光!

  我們深知,是十萬航太人為我們鋪就了飛天之路,是祖國和人民把我們送上了無垠的太空!在未來的歲月中,我們將不辱使命、再接再厲,珍惜榮譽、再立新功,要把自己的一切,獻給偉大祖國的載人航太事業!

編輯:郭瑩瑩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