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守槃

時間:2008-09-18 10:05   來源:光明網
  中國導彈與航太技術的重要開拓者之一

 

  梁守槃,導彈總體和發動機技術專家,中國導彈與航太技術的重要開拓者之一。早年從事航空工程教育。50年代起從事導彈研製工作,在發動機技術和

  導彈總體技術上尤有建樹。領導研製成功多種海防導彈,其中一種導彈武器系統被評為國家級科技進步獎特等獎,他是主要完成人之一。1994年獲求是科技基金會傑出科學家獎。

  梁守槃,1916年4月13日出生於福建省福州市。父梁敬錞早年曾任北洋政府司法部秘書,晚年擔任臺灣“總統府”國策顧問。童年的梁守槃在北京家中的私塾讀古書和當時的小學教科書。1927年考入北京四存中學,後曾轉學到天津南開中學、北京師大附中、上海滬江附中和上海光華附中,1933年6月高中畢業。當時“科學救國”、“工程救國”的呼聲高漲,他立志鑽研工程技術,考取清華大學機械系航空組,步入“航空救國”之路。1937年畢業,獲工學士學位,隨即到空軍機械學校高級機械班學習。結業後目睹當時的主要裝備都是美國貨,且美國又提出對中國抗日戰爭所需的武器裝備要“現款自運”,更使他感到建立中國自己軍事工業的必要性,只有自力更生才能擺脫它國的控制。1938年8月,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攻讀航空工程,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獲碩士學位。1940年2月,他放棄在美繼續學習或工作的機會,毅然決定返回戰火紛飛的祖國。

  1940年2月至1942年8月,在昆明西南聯合大學航空係和機械系任講師、副教授。1942年8月至1945年8月在貴州航空發動機製造廠任技士、設計課課長。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他到杭州浙江大學航空係任教授,1949年6月後任該係系主任。1952年9月,奉調到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空軍工程系,任教授、教授會(教研室)主任。1956年5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被授予上校軍銜。

  1956年9月調赴北京,先後擔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研究室主任、設計部主任、研究所所長、分院副院長;1965年任第七機械工業部研究院副院長、七機部總工程師;1982年任航太工業部科技委副主任兼第三研究院科技委主任;1988年任航空航太工業部高級技術顧問;1993年後任航太工業總公司高級技術顧問。

  梁守槃長期從事海防導彈的技術領導工作,曾作為技術負責人或總設計師,領導研製成功幾種海防導彈,裝備了部隊。他還曾擔任海防導彈系列總設計師,全面負責各海防型號導彈的技術工作。

  1956年,他當選為中國力學學會常務理事,現為名譽理事;19641984年一直擔任中國航空學會副理事長;1978年當選為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副理事長,1993年當選為理事長;1979年當選為中國宇航學會第一屆理事會副理事長,1986年當選為第二屆理事會常務理事,1993年當選為第三屆理事會名譽理事長;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現為院士);1985年當選為國際宇航科學院(IAA)院士;1988年被美國國際空間大學創辦者協會聘任為初始會員。

  他于1961年7月加入中國共産黨。曾當選為第三、四、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三、六、七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産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梁守槃多次立功受獎,1964年榮獲國家科委一、三等獎各一項;1984年榮立部一等功;1989年榮獲航空航太部勞動模範稱號;1990年被批准為首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1990年,他作為項目的主要完成人之一,獲一項國家級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2年被批准為航空航太部有突出貢獻的老專家;1994年獲求是科技基金會“傑出科學家獎”。

  梁守槃在科學技術上的成就與貢獻,不僅表現在他的科技著作與論述上,更主要的是在從事導彈研製的實踐中,以他淵博的基礎理論知識、敏捷的思維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把握著技術方向與技術途徑;帶領科技人員解決了多項技術關鍵;參與決策多種導彈的技術方案及其他重大技術問題;領導和參加了多種導彈的設計、試製、試驗、生産和飛行試驗,研製成功多種導彈,滿足了部隊裝備的急需,使我國的國防力量得到了實質性的增強。

編輯:陳寧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