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一號”有航太員休息室 比飛船更寬敞

時間:2011-09-28 15:15   來源:新京報

  據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消息,近日,中國載人航太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接受專訪時,詳細解讀即將發射的天宮一號的內部結構,以及之後進行交會對接的“神八飛船”的相關新技術、新設備。

  對於中國載人航太事業來説,天宮一號、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不僅是今年各項任務的重中之重,而且是關係未來發展的一件大事。中國載人航太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詳細解讀即將發射的天宮一號和中國載人航太事業的未來前景。

  【空間】

  天宮一號比飛船更寬敞

  記者:“天宮一號”就像航太員的家一樣。能不能介紹一下,航太員的這個家裏都有什麼樣的裝修佈置?

  周建平:天宮一號為兩艙結構,前面是一個比較大的密封艙,外部直徑是3.35米,裏面是經過裝修的,佈置完設備以後,中間有一個通道,是航太員運動、工作和生活的場所。這個通道準確的尺寸應該是2米高、1.8米寬,長度是4米多。

  記者:這個“家”裏有些什麼“傢具”佈置?

  周建平:四壁都是機櫃!裏面全都是設備,有操作臺,儀錶板,有照明設備,也有生活要用的,比如就餐要用的這些東西,還佈置了航太員休息的小艙室。

  我們為航太員提供了一個基本的、可以完全伸展開的空間,可以保證他們生活、工作和運動的基本需要。

  記者:有人説,是因為運載火箭運載能力的限制,所以讓我們天宮一號設計的尺寸也受到了限制?

  周建平:確實是。長征2號F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在目前這個軌道就是8噸多的能力,這樣難度就會大一些,因為還要實現一個太空實驗室的功能,要能支援人的生活、工作,支援科學試驗,給設計人員帶來更強的約束,約束帶來的就是難度。

  但是,應該説科研人員做得很不錯,在這麼一個規模上,能夠實現載人的、可以長期運作兩年的空間平臺。

  【展望】

  將由核心艙管理空間站

  記者:我們下一步要設計更大的火箭,才能滿足更大的需求?

  周建平:對,我們今後發射空間站將是一個20多噸運載能力的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空間站的艙段與國際空間站單一艙段的規模相比都是差不多的。

  之所以要利用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試驗交會對接技術,就是為下一步建造空間站。

  記者:我們搞交會對接就是為空間站做準備的。

  周建平:交會對接能力是為空間站提供補給的前提。你不能實現交會對接,就補給不上。神舟七號出艙活動,也是空間站的建造和維修要具備的基本能力。

  記者:有什麼初步計劃?

  周建平:空間站是個很複雜的航太器,我們現在初步計劃,空間站有三個艙段,要運作十年的壽命,技術上的挑戰是很大的。所以,在空間站之前我們還要有一個空間實驗室階段,用於驗證這些關鍵技術。

  記者:接下來做什麼?

  周建平:我們將首先發射空間站的核心艙,它負責空間站的控制、供電,包括環境控制、生命保障、數據管理等等,作為一個控制中樞,管理整個空間站,然後我們將發射兩個實驗艙,最後構成一個T字形的構型。

  【神八】

  與神九神十技術狀態一樣

  記者:天宮一號發射後,將要發射的神舟八號和載人飛船的狀態有多大區別?

  周建平:沒什麼區別。我們就是因慎重原則,要做一次無人飛行驗證,但載人能力,包括飛行狀態,都一樣。

  記者:就是説,它也是一艘正樣無人飛船?

  周建平:對,這沒有問題。我們的神舟八、九、十號,技術狀態完全一樣。

  記者:這次在測控過程中,和以前不同的是採用了天基測控技術,這個系統發展到什麼水準?

  周建平:我們國家在2008年發射了天鏈1號01星,今年又發射了天鏈1號02星,我們將利用這兩顆中繼衛星和已有的陸海基測控網,共同完成交會對接任務。

  兩顆中繼衛星的加入,就使我們對神舟飛船、對天宮的軌道覆蓋率大幅提高。這當然對我們完成交會對接任務和保證載人飛行期間的測控通信有極大的好處。過去我們只有百分之十幾的覆蓋率,現在有70%。(本版采寫/本報記者 仲玉維 )

編輯:郭瑩瑩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