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 聞 | 視 頻 | 最新消息 | 三大議題 | 三大亮點
各方聲音 | 惠臺措施 | 圖 片 | 座談簡介 | 日程安排 | 朱家角鎮概況 | 兩岸農業交流20年
  首屆“兩岸鄉村座談”活動 -- 上海朱家角鎮概況

上海市青浦區朱家角鎮概況

時間:2009-07-15 14:51   來源:台灣網綜合  

 

  基本概況

  朱家角鎮地處上海市、江蘇省交界,位於風景秀麗的淀山湖畔,屬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全鎮總面積138平方公里(包括淀山湖水域面積46平方公里)。全鎮居民59311人,農業人口占44%,設9個居委會,28個村委會(其中4個漁業村)。朱家角鎮先後獲得小城鎮建設示範鎮、環境優美鎮、國家級衛生鎮和園林城鎮、歷史文化名鎮、國際花園城市等榮譽稱號。2008年,全鎮完成社會總産值226.51億元,其中工業産值90.07億元,農業産值3.49億元,商業産值完成120.5億元,實現地區生産總值38.95億元,完成稅收總額9.64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72億元,農村居民家庭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0026元。

  農業優勢産業和歷史文化特色

  (一)   農業優勢産業

  朱家角鎮是上海著名的“魚米之鄉”,現有耕地面積49066畝。全鎮形成了以糧食、蔬菜、瓜果、水産四大優勢産業為主,畜牧、林業等為輔的農業生産格局。2008年,全鎮糧食種植面積31173.17畝次,總産量15221.96噸,總産值2996.55萬元。蔬菜種植面積45021畝次,總産量106390噸,總産值15043.6萬元。瓜果種植面積6100畝,總産量16426.55噸,總産值3046.81萬元。水産養殖面積7800畝,總産量5701.24噸,總産值8959.45萬元。朱家角鎮出臺了一系列扶持農業發展的配套政策,大力扶持懂管理、會經營、能夠帶動農民致富的農村經紀人,先後組建了13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為朱家角鎮積極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奠定了基礎。

  (二)   歷史文化特色

  朱家角鎮已擁有1700多年曆史,是上海地區保存最完整的歷史文化名鎮。近年來,朱家角古鎮旅遊業發展迅猛,先後修復並對外開放了20多個旅遊景點,建立多項聞名海內外的旅遊娛樂設施,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隨著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古鎮的知名度得到日益提升,被上海市列為重點開發建設的“一城九鎮”之一,總體規劃9平方公里的新市鎮,經過7年來緊鑼密鼓的建設,已初具規模。根據規劃,古鎮區將保持江南明清風格,新鎮區將詮釋朱家角自然生態中的現代化格局。

  新農村建設情況

  為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結合本鎮實際情況,確定了2008年度首批新農村建設自然村落改造的村為淀山湖一村、淀峰村,2009年度為安莊村。包括墻面白化、屋面更新、道路場地硬化、生活污水集中收集處理,綠化整理、架空的線路修整、公廁重建等內容,改造戶數834戶,總投資為1455萬元。

  與臺灣合作情況及合作規劃

  (一)實用科技培訓與交流

近年來,通過科技創新與體制創新,朱家角鎮農業發展取得了一定成績。朱家角鎮將以本次兩岸鄉村座談活動為契機,加強科技交流,組織各類專題培訓,使雙方優勢互補,進一步推進朱家角鎮現代都市型農業發展,為兩岸農業可持續發展與創新奠定基礎。

  (二)高附加值品種引進與開發

隨著經濟發展與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市民對農副産品品質檔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傳統的農産品已難以適應一些高薪階層的需求。朱家角鎮將積極引進臺灣的優良品種,利用豐富的耕地與水資源開發一些高附加值的農産品,以滿足市場需求。

  (三)農業産業化經營

目前朱家角鎮的農業産業化水準仍停留在初級農産品的大流通與簡包裝、産業鏈短、附加值低的層面,為了開闢上海國際型大都市的消費市場,將利用臺灣先進的裝備與科技,通過合作方式提高農産品深加工技術,盤活朱家角鎮現有存量資産,通過産業化經營,帶動農業規模化生産。

編輯:邵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