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 聞 | 視 頻 | 最新消息 | 三大議題 | 三大亮點
各方聲音 | 惠臺措施 | 圖 片 | 座談簡介 | 日程安排 | 朱家角鎮概況 | 兩岸農業交流20年
  首屆“兩岸鄉村座談”活動 -- 要聞

葉克冬在首屆“兩岸鄉村座談”開幕式上致辭(全文)

時間:2009-07-21 11:31   來源:台灣網

 

首屆“兩岸鄉村座談”今天上午在滬開幕,國臺辦副主任葉克冬出席並致辭。(台灣網 邵磌 攝)

 

  台灣網7月21日上海消息 首屆“兩岸鄉村座談”今天上午在滬開幕,國臺辦副主任葉克冬出席並致辭,以下為致辭全文: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首屆“兩岸鄉村座談”活動於今天開幕了。這是在兩岸關係發展的新形勢下,進一步推動兩岸農業基層合作組織之間交流與合作的一次盛會。我謹代表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對本次活動的成功舉辦表示熱烈的祝賀,向與會各位嘉賓、特別是來自臺灣的朋友表示熱烈的歡迎!

  古語説,民之大事在農。農業是人類社會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多年以來,海峽兩岸農業的交流與合作十分密切,是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的重要領域之一。目前,大陸已經在9個省、區、市設立了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在8個省、區、市設立了15個臺灣農業創業園,並且出臺了一系列促進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的政策措施,為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和物質基礎。在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蓬勃發展,成效顯著,取得了“雙贏”的效果,分散了臺灣農業及農民的市場風險,為臺灣農業實現産業升級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促進了島內投資和産業結構調整優化,同時也促進了大陸各地農業的發展。

  目前兩岸農業都處在轉型升級時期,促進農業增長方式的轉變,將傳統的以“增量”為目的的農業數量經濟發展,轉型為以“增值”為目的的農業知識經濟發展,提升農産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是兩岸農業發展共同面對的課題。兩岸農業由於在發展階段、自然條件、技術水準和消費結構等方面的差異,在農業生産資源、農業發展領域、農産品市場空間領域表現出高度的互補性,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去年以來,兩岸關係步入和平發展軌道,這為兩岸同胞攜手推動兩岸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大陸開展的新農村建設為大陸農業發展帶來可喜的變化,也為臺灣農業拓展新領域帶來了機遇。這些都將有利於加速兩岸農業分工與合作,有利於兩岸農産品貿易的發展,有利於促進兩岸鄉村的融合。我們歡迎臺灣農業界朋友來大陸發展事業,真誠希望兩岸鄉村加強溝通、擴大交流、共同努力,推動兩岸農業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共同發展,共創繁榮。

  兩岸鄉村座談活動搭建了兩岸鄉村基層民眾增進了解、加強合作的新平臺,是兩岸關係新形勢下構築的兩岸基層農業組織和農業團體交流互動、共商合作的新平臺。我們希望這一平臺在兩岸關係大合作、大發展的形勢下,弘揚古老的中華農耕文明,傳承和發展博大精深的中華農本文化,建立兩岸鄉村長期、穩定的對話交流機制,為進一步發展兩岸的農業産業分工、促進中華民族農業的振興而努力。

  未來兩天,兩岸鄉親將在上海敘友情,論發展,在交流中加深了解,在參與中增進共識。上海不僅是代表中國現代化城市發展水準的東方大都會,是充滿詩情畫意的時尚之都,她的農業資源也極為豐富。海峽兩岸農業合作(上海)試驗區設立以來,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指導和支援下,發揮了上海得天獨厚的農業科技優勢,推動滬臺農業合作取得了顯著成效。我相信,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上海一定能夠乘勢而上,為兩岸農業合作和兩岸鄉村合作提供更多的發展機遇。

  各位同胞,各位朋友,隨著兩岸經濟關係額度正常化、規模化、穩定化的發展,兩岸農業合作也面臨著進一步發展的良好契機。兩岸同胞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兩岸關係的前途掌握在兩岸同胞自己手中。讓我們攜起手來,團結奮鬥,為兩岸農業合作互利共贏,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共同努力!

  最後,祝願兩岸鄉村座談取得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

 

  (記者 邵磌 肖燕)

 

編輯:李學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