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 聞 | 視 頻 | 最新消息 | 三大議題 | 三大亮點
各方聲音 | 惠臺措施 | 圖 片 | 座談簡介 | 日程安排 | 朱家角鎮概況 | 兩岸農業交流20年
  首屆“兩岸鄉村座談”活動 -- 新農村建設與鄉村旅遊

蘇州吳中區:探析鄉村旅遊與新農村建設協調發展

時間:2009-07-16 09:58   來源:蘇州新聞網

  中共中央關於“十一五”規劃的《建議》作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決策,對旅遊産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同時也賦予了鄉村旅遊發展新的內涵和任務。國家旅遊局明確要求旅遊業要發揮優勢,服務三農,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有所建樹,引導鄉村旅遊特色化發展,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如何實現鄉村旅遊與新農村建設協調發展,已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一、鄉村旅遊發展與新農村建設的關係
 
  發展鄉村旅遊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對於有效解決“三農”問題、加強城鄉交流、優化旅遊産業結構、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都能産生積極而又深遠的影響,兩者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一是發展方向的引導關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十一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任務和戰略目標。旅遊産業的發展應將鄉村旅遊發展納入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部署中,充分發揮鄉村旅遊産業在積極推進城鄉統籌發展,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大力發展農村公共事業、實現農民增收等方面的貢獻。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要求鄉村旅遊發展要注重推進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同旅遊開發、經濟效益相結合,促進城鄉互動,打破城鄉分割的制度障礙,實現城市反哺農村,實現鄉村旅遊的可持續發展,加快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二是産業發展的互動關係。鄉村旅遊的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體現出當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第三産業和第一産業的良性互動關係。現有資料表明,中國第三産業的比重比世界平均水準低30.9個百分點,而第一産業比世界平均水準高約10.6個百分點,今後工業時代,第三産業將是財富的主要創造者,農業發展應與第三産業發展緊密結合。鄉村旅遊在解決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問題、實現農民增收、調整農村産業結構、改善農村風貌等諸多方面都體現出優勢。同時,鄉村旅遊與農業的發展互動,對豐富旅遊活動,完善旅遊産品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也將發揮著巨大作用。
 
  三是資源利用的依託關係。鄉村旅遊的持續發展有賴於鄉村良好自然環境和人文景觀,以農業生産活動、農村田野風光、村寨文化特色、地方民俗風情等為吸引物,能夠向城市居民提供觀光遊覽、休閒度假、康體娛樂、學習購物等旅遊活動。而僅僅依靠鄉村旅遊資源的開發和挖掘是難以實現鄉村旅遊的大發展的,因此鄉村旅遊活動能夠順利開展更依託于一定的農村經濟基礎、便利的交通條件以及基礎的配套服務設施。當前國家實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戰略,不僅為鄉村旅遊的發展指明瞭方向,開闊了發展空間,更為鄉村旅遊的發展提供了物質保障。在生産力水準和農民生活水準提高的前提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鄉村旅遊在資源開發、活動開展、服務接待等各個方面也才能夠得到有力的保障。
 
  二、蘇州吳中區鄉村旅遊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近年來,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鄉村旅遊發展,積極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為鄉村旅遊發展營造了良好環境。我區充分發揮鄉村旅遊資源豐富的優勢,開發了一批具有吳地特色的鄉村旅遊産品,鄉村旅遊已成為發展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增加農村勞動力就業新的突破點,提高農村文明程度新的切入點和加快産業結構調整新的著力點,實現了量的增長和質的飛躍,全區規模以上鄉村旅遊區(點)已達10多家,其中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6家。形成了以未來農林大世界為代表的現代科技農業遊,以旺山生態農莊為代表的農事體驗遊,以明月灣、三山島為代表的農家樂遊,以光福船餐街、藏書羊肉街為代表的“漁家樂”、“羊家樂”遊等産品産業集群,有力地帶動了農業結構調整、農民素質提高和農村環境改善。一是産業規模日趨壯大,産業結構不斷優化。近年來,我區利用庭院、湖塘、果園、花圃、古跡等農、林、漁業資源優勢和鄉村風土民俗特色,開發建設了一大批鄉村旅遊區(點)。旅遊業不斷切入農業,實現與“三農”的直接對接,農村的産業結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為解決“三農”問題探索出了一條成功的途徑,有力地推動了新農村建設。二是鄉村旅遊內容豐富,旅遊接待增長迅猛。隨著人們出遊觀念的轉變,健康休閒、回歸自然的旅遊度假方式已成為新的時尚。我區積極順應這一發展趨勢,引導、扶持有條件的鄉村發展鄉村旅遊,吳中特色鄉村旅遊正日益受到上海、杭州及周邊省區、市遊客的青睞,接待總量呈高速增長趨勢,2007年鄉村遊接待達110多萬人次,佔全區旅遊接待總人次的12%以上。三是基礎設施逐步完善,管理水準不斷提高。鄉村道路硬化率不斷提高,旅遊交通指示牌、停車場、旅遊廁所、遊客中心、標誌牌等硬體設施不斷完善。各種鄉村度假別墅、農家樂、休閒娛樂項目等旅遊服務設施,既滿足了遊客的個性化需求,又增強了鄉村旅遊的發展後勁。與此同時,我區還積極探索了星級農家樂等先進的鄉村旅遊管理模式。四是發展熱情日益高漲,鄉村旅遊後勁十足。現已建成的鄉村旅遊區(點)正積極追加投資,擴大經營規模,呈現出滾動發展的局面。新上鄉村旅遊項目競相開工,抓緊建設。鄉村旅遊以“離土不離鄉”的形式為農民提供新的就業途經,緩解了就業壓力,拓展了致富渠道。如三山島當年外出打工的村民紛紛返鄉從事鄉村旅遊開發。五是農村面貌煥然一新,旅遊推進和諧發展。鄉村旅遊在城鄉之間架起了文化傳播的橋梁。城市居民在鄉村旅遊活動中感受農村生活風貌,傳播城市文明,農民群眾在旅遊服務實踐中開闊視野,學習先進的經營理念和生活方式,文明程度得到顯著提高,村容村貌更加整潔,環境條件逐步改善,精神面貌發生了可喜的變化。通過開展鄉村旅遊,對縮小城鄉差別,統籌城鄉發展,實現和諧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我區鄉村旅遊發展雖然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也面臨著諸多困難。一是資金問題成為發展的瓶頸。近年來,儘管各級政府千方百計籌措資金,不斷加大對鄉村旅遊的資金投入,但是由於農村發展鄉村旅遊基礎設施薄弱,融資渠道不暢,單靠政府投入明顯不足,影響了鄉村旅遊的快速發展。二是基礎設施建設明顯不足。由於鄉村旅遊發展時間相對較短,加上資金投入不足,一些鄉村旅遊點在交通、食宿、衛生等方面存在較大差距,制約了鄉村旅遊的進一步發展。三是市場意識有待增強。鄉村旅遊近年來得到迅猛發展,規模化、市場化、品牌化漸成氣候,但是,有些鄉村旅遊經營者市場意識不強,缺乏主動宣傳和參與集體促銷的積極性,知名度、吸引力和影響力有限,市場佔有率較低。四是策劃、管理人才匱乏。把握鄉村旅遊規劃策劃、設計包裝等專業知識的人才嚴重匱乏,造成一些鄉村旅遊區(點)規劃佈局不夠科學。有些鄉村旅遊從業人員由於缺乏必要的培訓,服務不規範,小農思想較重,缺乏全局和長遠觀念,有時甚至出現拉客宰客等現象。五是産品品質急需提升。目前,我區有的鄉村旅遊産品還比較粗糙,挖掘民風民俗內涵及體現知識性、參與性等方面還很不夠。尤其是有些農家樂,“農”的味道不夠濃、“家”的環境不夠雅、“樂”的項目也不夠多。
 
  三、蘇州吳中區鄉村旅遊與新農村建設協調發展應注意把握的問題
 
  目前,鄉村旅遊在很多歐美國家已經是一項成熟的旅遊産品,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和意義巨大。作為一個充滿生機的新領域,鄉村旅遊在許多國家被認為是一種阻止農業衰退和增加農村收入的有效手段,因而首先在政治層面得到有力扶持。促進吳中區鄉村旅遊與新農村建設協調發展,應著力把握好以下幾點:
 
  一是推進鄉村旅遊與新農村建設協調發展,必須堅持政府主導和農民主體相結合。無論是發展鄉村旅遊還是推進新農村建設,強化政府主導作用都是必不可少的。政府部門要在給予相應的政策傾斜,設置鄉村旅遊發展補助性資金,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各類資金投入鄉村旅遊開發。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的同時,必須注重從實際出發,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正確處理好政府引導扶持與發揮農民作用關係,發揮好廣大農民的主觀能動作用。鄉村旅遊和新農村建設,都沒有固定的模式和統一的標準,只有尊重農民的首創精神,才能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才能制定出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規劃和實施方案,將鄉村旅遊充分融入到新農村建設中,使二者相互促進,協調發展。
 
  二是推進鄉村旅遊與新農村建設協調發展,必須堅持統一規劃和因地制宜相結合。要牢固樹立“先規劃、後開發,無規劃、不開發”的觀念。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按照“因地制宜、合理佈局、突出特色”的原則,制定切合實際的鄉村旅遊發展規劃。當前,吳中發展鄉村旅遊要高起點規劃,統籌城鄉規劃編制,抓好新型村鎮建設;加快現代農業建設,發展壯大特色經濟;通過開發鄉村旅遊調優農業産業結構,努力構築“一村一品、多村一業”等具有地域特色的産業格局,開展“以旅助農、以旅興農”活動,助推新農村建設。
 
  三是推進鄉村旅遊與新農村建設協調發展,必須堅持開拓創新和保持本色相結合。發展鄉村旅遊,要瞄準國際同類産品,本著保護生態、延續民俗、傳承文化的原則,開發與國際水準接軌的高檔優質旅遊産品。吳中鄉村旅遊開發,應將吳文化元素有機地融入其中,以鄉村旅遊資源為依託,深度挖掘吳地人文、民俗、歷史內涵,突出特色和差異性,突出農村天然、質樸、綠色、清新的環境氛圍,強調天趣、閒趣、野趣,展現鄉村旅遊的魅力,為鄉村旅遊注入持續旺盛的生命力。對於各種形式的“農家樂”,要突出特色化經營、規範化服務;對於現代科技、生態、觀光、採摘等農業旅遊,要按照“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標準,突出地域特色和産品特色;對於現代新農村、古鎮古村、生態農莊等,要以開發複合型觀光、度假、休閒、體驗類旅遊産品為目標,深度挖掘文化內涵,提升旅遊産品檔次和旅遊附加值。
 
  四是推進鄉村旅遊與新農村建設協調發展,必須堅持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相結合。“開發是最富成效的保護,保護是最具遠見的開發”。發展以農業生産過程、農村風貌、農民勞動生活為主要吸引物的鄉村旅遊,要大力倡導“新農村、新旅遊、新體驗、新風尚”,強調保護環境和永續利用資源,避免造成旅遊資源浪費和破壞。大力推進生態環境建設,加快鄉村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要加大直接關係到遊客和農民身心健康相關設施的建設力度,引導教育鄉村旅遊從業人員和廣大農民自覺養成講衛生、愛衛生的良好生活習慣,營造潔凈、健康、衛生的旅遊環境和農村生活環境,把吳中鄉村旅遊推向新的發展階段,更好地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編輯:邵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