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 聞 | 視 頻 | 最新消息 | 三大議題 | 三大亮點
各方聲音 | 惠臺措施 | 圖 片 | 座談簡介 | 日程安排 | 朱家角鎮概況 | 兩岸農業交流20年
  首屆“兩岸鄉村座談”活動 -- 新農村建設與鄉村旅遊

在新農村建設中找到鄉村旅遊發展的切入點

時間:2009-07-16 09:51   來源:江蘇農業網
  建設“生産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發展鄉村旅遊帶來了新的機遇,指明瞭新的方向。同時,鄉村旅遊的發展,也必將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注入新的活力,探索新的路徑。當前,旅遊業要在新農村建設中有所作為,有所貢獻,必須因地制宣,大力發展鄉村旅遊,而發展鄉村旅遊關鍵要在新農村建設中找到切入點,最終實現以旅助農、以旅富農的目的。

  一、在鄉村規劃中找到切入點。無論是新農村建設,還是鄉村旅遊發展,規劃都是龍頭。這是鄉村旅遊發展在新農村建設中的第一切入點。有條件的地方完全可以把鄉村旅遊規劃與新農村建設規劃緊密結合,融為一體。這裡所指的條件,意思是説在新農村建設中不是所有的鄉村都能夠發展旅遊,而是要具備一定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從各地的發展經驗來看,一是緊靠中心城市,車程在半小時之內的鄉村,如贛州市城郊和各縣(市)城區周邊鄉村;二是緊靠現有景區的鄉村,如贛州通天岩、上猶陡水湖、崇義陽嶺、大余梅關、瑞金革命舊址群、定南九曲度假村等景區周邊鄉村;三是自身旅遊資源良好的鄉村,如贛縣白鷺、興國三僚等古村落,以及果業、花卉等産業發展或自然、生態比較好的鄉村;這些鄉村比較適合發展鄉村旅遊。因此,在新農村建設中,各地可以有目的地選擇一些條件比較好的鄉村,結合鄉村規劃注入鄉村旅遊的概念和形式,把吃、住、行、遊、娛、購等旅遊要素融入鄉村規劃。規劃搞好了,鄉村旅遊發展也就有了基礎。我市在新農村建設的規劃編制中,堅持“一個保留、兩個堅持、三個不”,即保留農村歷史文脈,傳承客家建築文化,彰顯贛南農村客家文化底蘊,堅持人與自然和諧,注意保護山體、河流、水塘,保護生態環境和自然環境;堅持不搞千篇一律,做到依山就勢,體現鄉村特色,凸顯田園風光,避免城鄉一體化變為城鄉一樣化。做到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樹。這些規劃理念,已經體現了新農村建設規劃與鄉村旅遊規劃的完美結合。

  二、在産業發展中找到切入點。新農村建設,落腳點在於農村生産發展,農民生活寬裕。這就要求新農村建設必須以經濟産業作支撐,否則,新農村也只能是“空殼村”。而鄉村旅遊作為傳統農業的後續産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新興産業,它的發展有利於解決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問題,有利於增加農民收入,有利於促進農村産業結構調整,實現第一産業與第三産業的良性互動,形成共同發展的格局。據有關資料表明,旅遊業每增加1個就業人員,就能為社會創造5個以上的就業崗位;旅遊業每增加1元的直接收入,能帶來3元的間接收入;我國第三産業的比重比世界平均水準低30.9個百分點,而第一産業比世界平均水準高約10.6個百分點。因此,鄉村旅遊業作為第三産業的龍頭,完全可以與第一産業緊密結合,相互滲透,成為新農村建設中的新興産業,成為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崇義縣在新農村建設中把鄉村旅遊業擺到與林果業同等重要的産業來培育,立足本地良好的生態自然資源,制定一系列引導和鼓勵政策,加強對農民的旅遊知識和服務技能的培訓,建立了8個鄉村旅遊示範村,統一農家樂品牌,涌現了13個農家樂性質的“陽嶺竹家莊”,涉及392戶農民,1800多人口,直接從事鄉村旅遊業的有260人。今年1—5月份,共接待遊客4萬多人次,旅遊總收入達178萬元,平均每個村民增收610元,同時帶動了筍幹、茶葉等農副産品以及竹編工藝品的銷售。

  三、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中找到切入點。實際上,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交通、用水、用電、通訊等生産生活條件,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發展鄉村旅遊的共同任務。農村基礎設施、生産生活條件好了,鄉村旅遊的功能也就基本完善了。所以説,新農村建設是鄉村旅遊發展不可多得的機遇,抓住了這個機遇,不僅可以大大改善旅遊的可進入性,而且可以進一步完善旅遊鄉村的住宿、餐飲、旅遊公廁、停車場、農産品購物點等配套功能,營造村容整潔衛生、村民文明友善的旅遊環境,促進鄉村旅遊的快速健康發展。崇義鉛廠鎮田心自然村,位於陽嶺南麓,距縣城10公里,44戶農戶,房前果園、梯田,屋後竹林、菜園,好一派田園風光。去年,該村在新農村建設中抓住機遇,徹底進行了“三清三改”,修通了環村公路,進行了美化綠化,交通等基礎設施得到了較大改善,加上自然條件比較好,經過政府的引導和扶持,有4戶農戶很快就搞起了“農家樂”,吸引了大批遊客,戶均增收4萬元左右。

  四、在促進鄉風文明中找到切入點。發展鄉村旅遊可以將城市文明帶入鄉村,使城市文化與鄉村文化融合,推動城鄉互動,實現以城帶鄉;可以增加農民的環保意識、開放意識、市場意識、服務意識和民主管理意識,提高農村精神文明程度。這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各地在開展新農村建設工作中,完全可以把鄉村旅遊人才的培訓作為農民知識化工程的重要內容,列入工作日程,組織農家樂、農業旅遊示範點、農家旅館(餐館)的經營、管理和服務人員,以及各景區(點)周邊村落和旅遊新村的農民特別是回鄉知青,進行旅遊知識、導遊知識、禮儀接待知識、經營管理知識等方面的培訓,提高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服務接待水準,增強農民在發展鄉村旅遊中的主體意識,調動農民參與鄉村旅遊發展的積極性。瑞金市在新農村建設中,結合村莊整治,組織紅色旅遊新村、産業發展新村、原生態村和“農莊”、“果莊”、“農家樂”的從業人員,進行有關知識培訓,規範從業行為,提高服務水準。該市沙洲壩村黨支部,在保持共産黨員先進性教育中,依託緊靠紅色景區——革命舊址群的優勢,成立了新農村建設理事會、旅遊産業協會,形成了“支部+理事會+協會”的民主管理模式,使村容村貌、鄉風民風為之一新。
編輯:邵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