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 聞 | 視 頻 | 最新消息 | 三大議題 | 三大亮點
各方聲音 | 惠臺措施 | 圖 片 | 座談簡介 | 日程安排 | 朱家角鎮概況 | 兩岸農業交流20年
  首屆“兩岸鄉村座談”活動 -- 視頻

《今日關注》:兩岸農業合作海闊天空

時間:2006-10-24 13:42   來源:CCTV.com
                           
 
 
  海峽兩岸農業合作20年,首次召開兩岸農業合作論壇,論壇將如何影響未來兩岸農業合作的走向,新出臺的惠農政策又能在多大程度上推動兩岸農業的進一步合作,稍後請看《今日關注》。

  主持人(王世林):

  你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今日關注》。今天下午,海峽兩岸首屆農業合作論壇在海南省的博鰲落下了帷幕,這是海峽兩岸開展農業合作20年來召開的首次農業合作論壇。那麼,論壇的召開將如何影響未來兩岸農業合作的走向?最新公佈的更多的惠臺政策,能夠在多大的程度上推動兩岸農業的進一步合作。就這些話題,今天我們首先通過衛星連線的方式,邀請在博鰲參加兩岸農業合作論壇的兩位與會代表參與我們今天之的節目。兩位代表我來介紹一下,他們分別是中國國民黨智庫科技經濟組政策委員,陳武雄先生,你好陳先生。那麼,另外一位是海峽兩岸農業發展研究中心的主任,任愛榮女士,任女士你好。

  任愛榮(海峽兩岸農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你好,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

  歡迎兩位通過衛星連線的方式來參與我們的節目。對於兩岸的農業發展來説,今天最大的一個消息,最好的一個消息就是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主任陳雲林任受委託宣佈了惠臺的20項新的政策。實際上,在今天論壇召開的過程中,有很多人也在猜測,相信兩位也在猜測,今天到底會出臺什麼樣的政策,這樣的一個結果出來以後,你們兩位覺得跟你們原來的猜測有多大的差距,是否是在你們的預料之中呢?

  陳武雄 中國國務院智庫科技經濟組政策委員:

  是,是這樣,陳主任所宣佈的20項措施可以説非常的具體,然後對於臺灣的農民、農企業在大陸的投資關照的面面俱到,包括這些很多的手續上面的方便,用地取得的優先,以及資金融通方面都有照顧到,另外很重要的就是對於臺灣的農民、農業環境在大陸生産的臺灣種的農産品,假冒是臺灣來的農産品這一點,在陳主任的宣佈的措施裏面也具體的回應了,非常善意地回應了臺灣農民的希望,也就是説對使用臺灣的品種,但是用臺灣水果這樣的一個防冒的問題規定以後一定要註明産地,也就是説不管在大陸哪個地方生産的,要註明産地,這是我們認為對大陸的消費者來講是很公平的,對臺灣的農民來講也是一個很公平,非常好的很具體的措施。

  主持人:

  任女士,實際上在這次論壇召開的過程中,除了陳先生談到的保護智慧財産權的問題,大家議論的比較多以外,大家也有一些其他的問題和疑問。就好像這次陳雲林主任宣佈了這20項惠臺政策以後,似乎回答了大家很多的疑問,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

  任愛榮:

  是的,兩岸農業的合作經過20年的發展,應該説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對這次論壇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覺得兩岸農業界的朋友都在關注著它,期待著它,特別對它的成果有很高的期許。今天陳雲林主任宣佈的四個方面20項具體措施,我覺得表達了我們很多農業界朋友的心願,對於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來講,它是匯集兩岸雙方的一個好事兒,所以我覺得通過今天的會,代表會場上的這種情緒的抒發就可以看出來,大家在原有的基礎上共識更加增加了,相信通過今天的論壇,兩岸農業的交流與合作會在原有的基礎上向前跨一大步。

  主持人:

  陳先生還有一個問題,這20項惠臺的政策從字面上來看是一些政策,但是也涉及到了很多合作的新的領域,從內容上來講,是不是這20項政策也意味著下一步兩岸農業合作的新的領域的出現,也是一個工作的重點。

  陳武雄:

  這些項目基本上對於臺灣的朋友來大陸投資,更多的方便以及有更多的保障,我想是一個非常有鼓舞性的,這個會讓想要來大陸投資的臺灣朋友更有安全感,未來我們可以想像得到,因為兩岸是優勢互補,在大的生産環境上面,包括土地、資金、勞力以及技術管理等等,兩岸的優勢互補,在這樣有利的條件底下,以及面面俱到的照顧之下,我想這個空間是很大的,未來新的項目會影印環境跟機會的來臨,會陸續地出現。

  主持人:

  這次兩岸農業合作論壇,可以説是兩岸農業開展合作20年以來,第一次召開這麼大規模的論壇,連戰主席在演講中談到了,他説這次論壇會對兩岸的農業發展來説,是一個里程碑的意義。任女士,我知道您長期以來一直研究兩岸農業合作的問題,回顧一下,您覺得這20年來,兩岸農業合作取得了什麼樣的成果,您的評價如何?

  任愛榮:

  我覺得兩岸交流20年來,取得的成就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應該説兩岸農業互補性很強,雙方通過交流交往,實現資源的有效配製,對於臺灣來講,提升了臺灣農業的發展空間,應該説在大陸找到了發展的第二春。對於大陸來講,通過交流與合作,承接臺灣的資金、技術,學到了很多臺灣在農業發展當中的成功經驗,進一步提升了我們農業的商品化程度和國際競爭力,所以這次兩岸農業交流應該説是一個有它客觀的基礎,是雙方有了共同的需要,另外,從效果上來講也應該説是惠及雙方的。

  主持人:

  陳先生,在這次會談上我們聽到的最多的兩個詞,一個是“優勢互補”,還有一個詞就是“互利雙贏”。那麼,連戰主席在接受採訪的時候也談到了,他説兩岸的農業合作不是加法的效應,而是乘法的效應。那麼,您覺得在這次論壇之後,隨著兩岸農業合作的新的時代的到來,會有哪些新的模式創造出來,兩岸之間在農業合作商怎麼樣能夠走得更快一些。

  陳武雄:

  是的,兩岸的合作從廣義來講,應該除了投資以外還有科技的合作,科技的合作就包括人員的互訪,科技實驗的合作,還有組員的交換等等。這一切事實上牽扯到兩岸的政治環境,尤其是目前的情況,我們看起來在科技合作方面是有困難度,因為在臺灣有部分人用兩岸從競爭對立對抗的角度來詮釋兩岸的合作,所以這一方面可能在腳步上面,在近期內也沒有辦法加速,在投資方面也有一些項目是禁止的,當然官方和民方的看法不一樣,所以未來到底能夠有什麼樣的快速發展,也受到這樣大的政治環境的影響。不過,基本的原則我相信不管是連主席或者賈主席所談到的互利互補,優勢互補,這些都是很正確的,而且這也是符合經濟原則和實事所趨。

  主持人:

  好,非常感謝陳先生和任女士在博鰲接受我們的採訪。今天我們所關注的話題是由今天兩岸農業合作論壇閉幕式上陳雲林主任所宣佈的20項惠臺政策,引發的一個有關兩岸農業合作的話題,稍後我們會在演播室請到一位在大陸從事農産品經營的臺商做客我們的演播室,歡迎您繼續收看我們的節目。

  隔斷:

  臺商來大陸創業16載,親歷兩岸農業合作的各個階段,深諳兩岸農業合作的現狀和潛力,在他們的眼中,兩岸農業合作論壇又能為臺商帶來哪些新商機,《今日關注》繼續討論。

  主持人:

  好,觀眾朋友,歡迎您繼續收看《今日關注》。

  接下來,在演播室我們請到的這位嘉賓是臺灣大成集團東北亞集團的執行總裁陳福獅先生。陳先生在大陸工作已經有16年了,一直是從事農産品經營方面的工作,我想您可能也一直非常關注兩岸之間農業的政策問題,在這次論壇召開之前,您是不是也有一些在政策方面的需求,你覺得在這次新公佈的20項新政策,有沒有您非常感興趣的一些政策?

  陳福獅 臺灣大成集團東北亞公司總經理:

  從今天公佈的20項裏邊,我感覺在國家方面可以説是辦實事,做好事,很多過去在經營經歷的過程中有不太理順的,這次都利用這個機會把它鋪平了,我想對以後産內的發展,兩岸農業合作的發展會有更好的前景。就我們的企業來説,我們的企業主要分佈在東北和華北這個地方。

  主持人:

  都是農業發達地區。

  陳福獅:

  是的,關於兩岸農業合作的實驗區以及農民創業園區都偏重分佈在南部,我們希望將來有機會在北方這邊增加這樣的實驗園區。

  主持人:

  這次可以説無論是從這20項政策裏面,還是從那些具體的條文中都可以看到,有很多值得臺灣的農民和企業家們期待的地方,除了您從中也找到了自己所希望的一些優惠的政策以外,我們注意到,在這20項政策中有一條是關於漁民的,原來在福建這一塊是允許臺灣的水産品在那兒進行銷售的,這次通過20項政策擴大到了廣東的汕頭。可以説,臺灣的漁民對於未來的工作也有很多的期待,接下來我們一起通過一個背景短片來看一下臺灣漁民的期待。

  才一大清早,平中東港的漁泉碼頭邊已經是熱熱鬧鬧,遠洋近海各式各樣的魚貨先後從船上搬下來過磅,分裝。整個過程中動作一定要快,因為除了內銷以外,還有很多可以做成生魚片的上好貨色,是要趕著趁新鮮運到日本去。

  臺灣漁民:

  鯧魚、旗魚、鯊魚,什麼魚都有,拿抓的都抓啊,外銷日本。

  一直以來,日本都是臺灣漁業外銷最重要的管道,不過漁民們説,今年銷往日本的價錢似乎談得不怎麼好,讓他們倍感壓力。

  臺灣漁民:

  不太好啦,我們今年收入不太好,去年比較好,今年日本的配額我們都配不到,主要是公司的問題,公司去到日本談判有問題,價錢的問題,不然今年捕的不少。

  淘海靠天吃飯,賺的是辛苦錢現在聽説國共兩黨的兩岸農業論壇中,也要討論到漁業事務,想到可能多一個新的市場,漁民們當然很高興,不過,他們笑著説,如果大陸民眾也養成愛吃生魚片的習慣應該會更好。

  臺灣漁民:

  大陸民眾如果吃生魚片,鯧魚一定會賣得好一點兒,看政府怎麼處理啊,政府如果覺得大陸市場有好價錢,能夠外銷,能夠賣到大陸也不錯啊,怎麼不好。

  會期待在新的市場,另一個原因也是因為大家現在出海捕魚的成本越來越高。

  臺灣漁民:

  現在不好啊,現在費用太貴高,油價等等的費用太高,所以漁船越經營越難經營。

  其實在這之前,已經有不少臺灣的漁業人士到大陸福建、海南一帶投資養殖漁業和其他水産相關事業,這一次兩岸農業論壇能夠為大家爭取到哪些新商機,臺灣漁民也在拭目以待。

  主持人:

  隨著惠臺政策的出現,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臺灣的水産品登上大陸人的餐桌。實際上,這一段時間以來,作為大陸的民眾,已經切身的感受到了兩岸農業合作的成果了,比如過春節的時候,我們會有蝴蝶蘭,買一盆蝴蝶蘭。另外,比如喝的茶葉也好,或者是水果也好,還有蔬菜也好,很多都有臺灣的元素在裏面。我知道陳先生你們的企業主要是做養雞和飼料這一塊兒,據我了解,你們現在也做熟雞,可以説在我們的餐桌上有時候很可能無意中也會吃到你們大成集團的雞産品。我想問一下,當初你們是怎樣想到到大陸來創業的,為什麼要選擇農業,尤其是在畜牧養殖這一塊兒?

  陳武雄:

  1990年,我們臺灣大成集團的創辦人為了回饋家鄉,所以把臺灣累積的經驗當時到大陸來投資,選擇在他的家鄉遼寧省,所以我們一路下來從最初的跟農民合作養雞,每年300萬隻,發展到現在一年有1億2千萬隻。

  主持人:

  你看,陳先生,我這兒有幾張照片,我們可以給觀眾朋友展示一下,這張照片是你們剛來大陸創業的時候,這是在你們新建的廠房,最初的廠房,在剛剛掃完雪以後的一個合影,在這裡面我發現,當時的陳先生還是很年輕的,那個時候多大?

  陳武雄:

  40歲。

  主持人:今年56歲了,已經創業16年了,當時創業的時候順利嗎?

  陳武雄:應該説碰到一些困難,但是也有政府的協助,還有朋友的幫忙,所以一一克服了,今天我倒是非常羨慕現在在農業合作實驗區裏面的這些朋友,他們有很好的客觀軟硬體條件。

  主持人:

  通過這些照片都可以看出來,你們當時最開始建立的基設是這個樣子的,廠房是比較簡陋的,都是磚瓦房,但是現在你們的廠房已經是非常的漂亮了,這是你們企業的新的建築,觀眾朋友通過圖片可以看得出來。可以説這16年,大成集團在大陸這塊經營農産品,生意應該説是非常成功的,回顧這16年,您最深的感觸是什麼?

  陳武雄:

  我覺得我很幸運,每次碰到困難的時候都有政府的幫忙,我舉一個例子,我們1995年在撫順發生大水的時候,把我們的工廠給淹沒了,那時候由於省政府的協助還有臺辦幫忙,用37天我們又在檐口這個地方買到一個新的工廠,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們就一路發展下來,到現在已經有14個飼料廠,還有7個肉雞加工廠,以及配套的種雞孵化廠,還有6個熟食加工廠,我們現在是以具有國際競爭力這樣的品質來給自己定位,來擴大我們的生産量,所以我們應該説在1991年就開始做外銷的生意,一直到現在,我們現在每一年的創位在5千多萬美金。

  主持人:

  這次論壇的主題是在加入WTO以後,兩岸的農業合作怎麼樣面臨世界的機遇和挑戰,從你們企業本身經營的切身經歷來看,你們有沒有信心?

  陳武雄:

  我們非常有信心,應該説跟國際打交道,我們從15年前就開始打交道了,一路下來我們非常了解國際市場上消費者對産品的需求以及變化,所以我們著眼于未來,立足於世界,我們在整個生産基地方面擴大我們基地的規模,過去的養殖規模相對比較小,現在為了適應市場的需要,整個基地都放大了。

  主持人:

  可以説大成集團在大陸發展的16年,也是一個成功的路子,走出了一個典範。長期以來,連戰先生也是非常關注兩岸農業合作的問題,在連戰先生第一次大陸行之後,在連戰先生和胡錦濤總書記會晤之後,大陸單方面出臺了很多惠臺的一些優惠政策,連戰先生這次到大陸來專門參加農業合作論壇也有很多的感想,一起來看一下我們記者對他的專訪。

  連戰先生幾次向記者強調,兩岸農業互補性相當高。目前,兩岸達成的農業合作共識和大陸方面退出的惠臺政策成效已經顯現,未來應該進一步加強合作,增加共同競爭力。

  中國國務院榮譽主席 連戰:

  我的看法可能還不只像工業産品,或者是高科技的産品,那是“1+1”我説大於2,兩岸合作起來,農業的合作是“乘數”的效果,而不只是一個“加法”的效果,所以這是很值得我們思考探討的一個問題。

  採訪中,連戰先生還對這次論壇未能按原計劃在臺灣舉行而深表遺憾。

  連戰: 我們很遺憾,真正關心農民的可以看得出來,真正不關心農民的,把這個東西當做E一個手段,一種杯葛,一種政治的,可以説是一種操作,我覺得這都不是很恰當的問題,恰當的態度。

  記者:

  您剛才也提到了,大陸居民赴臺旅遊這個問題,確實這是目前大陸民眾最為關心的一個問題,這個時間表到底會在什麼時間,您預估?

  連戰:

  我是希望能夠在10月中間,不過現在剩下兩個禮拜了,臺灣相關的單位曾經提出來,在11月這樣子,不管怎麼樣,我想是能夠在近期趕快實施。

  記者:

  在今年內能給實現這種願望。

  連戰:

  對。

  主持人:

  是我們記者採訪連戰先生的一個片斷,實際上連戰先生在採訪的過程當中還談到了一句,他説兩岸之間的農業合作不是“1+1等於2”的問題,而是一個乘法的效應,通過這麼多年在大陸經營農業,你有沒有這種感覺,是不是這樣一種成果?

  陳武雄:

  我是有這種感覺,我們把過去累積的技術跟管理經驗,還有對國際市場的一些了解,結合本地的農民,運用本地的農業資源,包括玉米、大豆這樣落做成飼料,飼料給農民養雞,養大了以後保證價格收購,這樣可以創造農民就業的機會,增加農民的收入,就是讓農民儘快的致富奔小康。

  主持人:

  您有這種的感覺,這種“乘法”效應通過在大陸的發展,能夠使企業發展得特別快,面對國際市場的時候更有信心,這樣例子很多,我們這兒還有一位臺商朋友,他的名字叫許慈顏,他是在福建漳浦的臺灣農民創業園裏面發展,我們再一起來聽一聽他的故事。

  許慈顏是第一批到漳浦臺灣農民創業園投資創業的臺商之一,許先生愛花,18歲與蘭花結緣,潛心研究十多年,成為一名蘭花培植的行家,而正確做起蘭花生意卻是緣起他對於祖籍地漳浦的一次特別會面。2002年許先生被特邀成為漳浦花布會的評為,沒想到這趟普通的大陸之行,讓他與這片土地有了解不斷的緣分。

  漳浦臺商協會副會長、漳州富聖蘭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許慈顏:

  我來這邊看到我們漳州的百花村,還有我們漳州整個百里花卉走廊,整個花卉的紅火生氣剎那之間展現,我就説這個地方真的是很好。

  與創業園一見鍾情後,許先生馬不停蹄與當地政府一拍即合,選了土地,聘了專家,一年時間富聖蘭花誕生,許先生在臺灣醞釀數十年的蘭花品牌經營夢想在漳浦得以實現。

  許慈顏:

  我實在是真的很感恩,如果沒有我們這邊有一個比較好的配套措施的話,還有我們這邊領導的關愛,那我們可能在這邊會有很大的阻礙。從小小的三千平方米,我們一直慢慢的建構,兩年來我們已經在整個建構上面突破14000平方米了。

  對未來,許先生的計劃還有很多,他説,首要完成的是要把富聖蘭花打造成世界知名品牌,工作之餘,他還從事起了為當地政府和臺商服務的工作。作為漳浦臺商協會的副會長,許先生説,他期望更多的臺商能夠來到這裡和他並肩作戰。

  主持人:

  許先生最愛的是蘭花,他的産品是蘭花,陳先生您的産品就是肉雞了,實際上現在兩岸農業合作也帶來一個問題,臺灣的技術在大陸生産産品,您生産的産品,比如説肉雞,您覺得它是叫大陸雞,還是叫臺灣雞呢?

  陳武雄:

  我想應該是叫世界雞,因為我們有外銷有內銷,在大陸這塊也有相當大的市場,一些國際性的快餐店也食用我們的原料。

  主持人:

  您覺得,在未來兩岸農業合作的過程中,兩岸一起攜手,共同走向世界,去面對世界的挑戰,全抓住世界發展的機遇,是不是一條很新的模式,或者是一條成功的道路?

  陳武雄:

  是的,我想説兩岸各有優勢,優勢互補的話,我們才能夠創造我們的競爭力,才能夠創出我們的生機,如果沒有的話,在臺灣應該説資源相對的少,土地小,勞動力成本高,根本沒有世界

  上的競爭力。大陸方面如果做的話,可以做,但是會走的時間比較長一點兒,所以如果兩岸能夠利用這種優勢,大家互補起來的話,很快就能站在世界的高點。

  主持人:

  我們現在關注的兩岸農業合作,很多都是一些精緻農業,比如説花卉的合作,茶葉、水果,還有蔬菜等等,您這塊可以説是一個大農業,畜牧業這方面的合作,但是我們注意到,在這些惠臺政策中,關於大農業的合作還沒有完全列出來更多的項目,您對未來兩岸之間大農業的合作,有什麼樣的期待?

  陳武雄: 我期望在明年能夠對這種大農業立體化的農業能夠提出更多的政策和措施,因為我覺得畜牧業可以在有限的土地面積方面創造更高的産值,同時帶動更多的就業,同時在國際市場上也有更好的競爭力。

  主持人:

  您講到優勢互補的問題,相對大農業來説,大陸這邊有什麼樣的優勢,臺灣這邊有什麼樣的優勢,怎麼樣優勢互補?

  陳武雄:

  臺灣過去在畜牧業方面可以説是累積了幾十年的經驗,包括飼養、管理、防疫方面可以説做得相對比較精緻,這一塊引導到大陸的飼養方面來運用的話,可以讓這裡養的雞存活率會更好,同時在一定方面會有更好的預防措施,農民可以降低他們的飼養成本,這個除了雞以外,豬也是一樣,像現在引進最新的生物科技飼料,能夠增強小豬的免疫功能。

  主持人:

  兩岸大農業合作要跟更多的農民打交道,您是用什麼樣的心態和大陸的農民打交道的?

  陳武雄:

  我想必須要有愛心和耐心,同時必須要有奉獻的精神,因為從臺灣過來這裡,如果沒有那種奉獻的精神,根本就呆不下去,所以必須要有奉獻的精神,跟農民打交道,你只要不要佔他們的便宜,讓他們佔你點兒便宜,那他們就會很喜歡你。其實我本人也是農民的孩子,深深有所體會,我跟農民這16年來打交道可以説是非常的愉快。

  主持人:

  好,祝大成集團在大陸發展順利,非常感謝陳先生到演播室接受我們的採訪,謝謝您!

  陳武雄:

  謝謝你。

  主持人:

  好,觀眾朋友,今天的有關兩岸農業合作的話題就先談到這兒,非常感謝您收看我們的《今日關注》,明天的同一時間我們再見!

編輯:邵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