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 聞 | 視 頻 | 最新消息 | 三大議題 | 三大亮點
各方聲音 | 惠臺措施 | 圖 片 | 座談簡介 | 日程安排 | 朱家角鎮概況 | 兩岸農業交流20年
  首屆“兩岸鄉村座談”活動 -- 圖片

兩岸鄉村座談在滬圓滿落幕

時間:2009-07-22 12:00   來源:台灣網  

 

“兩岸鄉村座談”閉幕式現場。(台灣網 邵磌 攝)

  台灣網7月22日上海消息 由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與臺灣省農會共同主辦的首屆“兩岸鄉村座談”今天上午在上海市朱家鎮圓滿落幕。經過兩天的會議和交流,兩岸代表達成了諸多共識;兩岸的57個鄉村在本屆座談上結成了合作對子,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為進一步推動兩岸農業合作,本屆座談還提出了一系列共同建議。

  本屆座談是在兩岸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新形勢下,為順應兩岸基層農業生産者進一步深化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的熱切期盼而舉辦的。兩岸農業生産者、專家學者、各級農業組織負責人及業務主管部門負責人等近400名代表參加了座談。

  在7月21日至22日的上海會議期間,圍繞“促進兩岸鄉村農業交流與合作,實現兩岸基層農業互利雙贏”的主題,大會進行了主題報告演講和兩岸農業發展經驗交流,與會代表還就“新村建設與鄉村旅遊”、“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與農産品運銷”、“農業實用技術培訓與服務”等三項議題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座談交流,達成諸多共識。

  與會的兩岸代表普遍反映,本屆活動議題重要、會期緊湊、氛圍溫馨、成果豐碩。座談期間達成的主要成果包括:

  ——在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與臺灣省農會共同“主媒”下,來自海峽兩岸的近60個鄉村在充分了解、相互協商的基礎上,自主結成了30個農業合作對子,並參加了“兩岸鄉村農業合作備忘錄簽字儀式”。今後,結對子的鄉村將按照“自主選擇、互惠互利、優勢互補、定期溝通”的原則,在各個方面、尤其是共同篩選出的重點領域,加強資訊溝通、開展項目合作、鼓勵人員互訪,以適應進一步合作的新需要。

  ——兩岸代表共同將座談確立為兩岸基層鄉村對話交流的平臺,並長期、穩定運作。這無疑是尋求構築兩岸長效合作機制的一種新探索。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與臺灣省農會共同組建鄉村座談秘書處,作為該活動常設機構,隨時收集和傾聽兩岸基層群眾意見,定期商討工作進展中的問題。

  ——兩岸將共同繼承好中華農耕文明和農本文化傳統,並推動其進一步發揚光大。兩岸農業同根同源,兩岸鄉土文化豐富多彩又各有特點,因此,雙方將開展形式多樣的民俗、藝術、文體方面的交流,加深了解,推動兩岸農村鄉土文化的建設與保護。

  ——為進一步推動兩岸農業合作,座談最後發表《兩岸鄉村座談共同建議》,包括構築兩岸基層鄉村定期對話交流的平臺、建立日常協調溝通的工作機構、切實維護兩岸農民的利益、 加強兩岸農業傳統文化的交流、促進結對子鄉村建設的發展等五方面內容,充分表達了兩岸農業界、尤其是基層農業生産者的共同心聲。

  這次座談的成功舉辦表明,兩岸農業的交流與合作走過了單純的技術交流、農産品貿易的階段,邁入了兩岸基層農業生産者直接交流、溝通的新階段。

  與會的代表紛紛表示,兩岸鄉村座談的舉辦,是兩岸基層農業生産者開展交流與對話的一次重要活動,為兩岸基層民眾交往搭建了新的平臺。與會人員在互利互信的基礎上,共商合作大計,結成共同發展的協作對子,順應了兩岸農業合作的需要,體現了兩岸基層農業生産者的心聲。(記者 肖燕 邵磌)

 

兩岸農業發展經驗交流會22日上午在上海朱家角鎮舉行,會議由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會長于永維主持。(台灣網 邵磌 攝)

 

 

 臺灣省農會總幹事張永成在閉幕式上宣佈共同建議。(台灣網 邵磌 攝)

             

 

兩岸鄉村代表握手言歡,結成合作對子。(台灣網 邵磌 攝)

 

 

兩岸鄉村代表22日上午在上海青浦會議中心觀看500年一遇的日全食景觀。(台灣網 邵磌 攝)

 

 

 

 

編輯:邵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