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 聞 | 視 頻 | 最新消息 | 三大議題 | 三大亮點
各方聲音 | 惠臺措施 | 圖 片 | 座談簡介 | 日程安排 | 朱家角鎮概況 | 兩岸農業交流20年
  首屆“兩岸鄉村座談”活動 -- 最新消息

蕭景田:兩岸農業互補性強 合作雙贏是必然趨勢

時間:2009-07-22 02:07   來源:台灣網

 

  臺灣省農會常務監事蕭景田21日表示,兩岸農業互補性很強,農業合作是兩岸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希望通過本屆座談會廣泛借鑒吸收兩岸農民的實務經驗,聽取農業專家學者的寶貴意見,讓臺灣與大陸的農業發展尋找出一條新的合作方向。(台灣網 肖燕 攝)

 

  台灣網7月22日上海消息 率團參加首屆“兩岸鄉村座談”的臺灣省農會常務監事蕭景田21日在上海接受本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兩岸農業互補性很強,農業合作是兩岸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希望通過本屆座談會廣泛借鑒吸收兩岸農民的實務經驗,聽取農業專家學者的寶貴意見,讓臺灣與大陸的農業發展尋找出一條新的合作方向。

  蕭景田表示,近年來,兩岸在經貿、文化、科技、農業交流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農業的交流一直是走在前面的,大陸方面的多個惠臺農業措使臺灣農業直接受益。目前兩岸農業的交流主要還是民間的、團體的交流,希望以後能有更深層次的溝通。

  他指出,臺灣農業目前面臨發展上的困境,雖然有非常好的技術,但因土地太小,市場也有限,如何為農民開創新的市場和發展空間,增加農民收益,成為臺灣農業發展的當務之急。

  在大陸對臺惠農措施的影響下,臺灣農産品在大陸的銷售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蕭景田表示,大陸的中藥類農産品,如枸杞,在臺灣的銷量也非常好。

  兩岸三通之後,臺灣與大陸的多個城市實現了空中直航,空間和時間上都縮短了很多距離,臺灣的農産品可以直接銷往到大陸的各個城市,蕭景田認為,臺灣農業是兩岸三通最直接的受益者。

  在農業發展過程中,兩岸有共同點,也有差異。蕭景田認為,臺灣在農産品種植和深加工技術上,在發展精緻農業、無毒農業和將農業商業化、生意化等方面的經驗對大陸會有很大的幫助,而大陸對農村、農業的重視和發展規劃對臺灣也有很好的啟示。

  蕭景田強調,通過兩岸農業之間的交流和合作,怎麼樣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民收入,是最主要的目的。

  在本屆座談會上,來自大陸的30個鄉村和臺灣的27個鄉村將結成對子,對此,蕭景田表示,兩岸鄉村之間的平臺建立之後,基層從業者能夠直接面對面的交流,兩岸的距離更近了,對以後提升合作的品質和數量都有很大的幫助作用,而臺灣在這個過程中得到的收益會更大。

  “在21日下午的三個分議題座談會上,兩岸專家學者、基層農業代表的建議對我們未來的發展非常寶貴。”蕭景田認為,兩岸鄉村座談是兩岸業者互相學習、溝通、交流的重要平臺,對兩岸農業未來的發展會有很大幫助。

  針對與會代表提出的兩岸農業互補性強的觀點,蕭景田表示,臺灣農業的技術水準優於大陸,不過大陸也有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例如多達13億人口的廣大市場就是支援農業發展的強而有力因素。他表示,兩岸農業發展各有所長,如果雙方能密切合作,互補互利,必能創造雙贏。

  蕭景田強調,兩岸進行農業合作是必然的趨勢,這次的兩岸鄉村座談就是希望能借由兩岸農民的實務經驗,加上農業專家學者的寶貴建議,讓臺灣與大陸的農業發展能尋找出一條新的合作方向,不但為臺灣農民開創新的生機,也能為大陸的農業與農村的發展注入新的生命。(記者 肖燕 邵磌)

 

 

 

 

編輯:肖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