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 聞 | 視 頻 | 最新消息 | 三大議題 | 三大亮點
各方聲音 | 惠臺措施 | 圖 片 | 座談簡介 | 日程安排 | 朱家角鎮概況 | 兩岸農業交流20年
  首屆“兩岸鄉村座談”活動 -- 最新消息

兩岸鄉村座談 農業技術培訓與服務合作大有可為

時間:2009-07-22 00:41   來源:台灣網   

 

“農業實用技術培訓與服務”座談會,21日下午在上海舉行。(台灣網 肖燕 攝)

 

  台灣網7月21日上海消息 作為首屆“兩岸鄉村座談——大三通背景下兩岸基層農業交流與合作”活動三大議題之一的“農業實用技術培訓與服務”座談會,21日下午在上海舉行。與會的兩岸代表認為兩岸均意識到了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和服務的重要性,並通過一系列具體的措施大力推廣農業技術,代表們還為兩岸農業技術和服務的交流與合作獻計獻策。

  農業實用技術培訓成熱點

  “欲達成農業施政大目標,提升農民經營技術及觀念為關鍵因素,因此積極加強農民培訓工作非常重要。”臺灣財團法人農村發展基金會專門委員林富雄非常看重對基層農民的技術培訓工作。

  林富雄的觀點也得到了農業部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副主任謝建華的認同,他表示,農業實用技術培訓與服務大陸的農業實用技術培訓與服務是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地重要內容之一。

  謝建華並強調,大陸當前正在開展農業科技入戶工程、農作物高産創建、測土配方施肥、農業科技示範場建設等幾項重點的農業技術培訓和服務的工作。

  湖北省恩施市屯堡鄉馬者村科技示範戶譚明智和河南省滑縣城關鎮東孔莊科技示範戶王貴海是學習和掌握農業技術的代表,也是將農業技術繼續推廣下去的模範。他們通過各類培訓、學習和實踐,吃到了掌握和應用農業技術的甜頭,併發揮示範戶的帶動作用,對其他村民進行指導和幫助,幫助其他農戶致富。

  農技推廣受關注

  大陸的農技推廣體系始建於20世紀50年代,近60年來,大陸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規,加強農技推廣事業,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提高農民整體素質,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

  謝建華認為,大陸農業技術體系發展歷經了5個時期,逐步建立了中央、省、市(地)、縣、鄉(鎮)縱向5級機構,涵蓋種植業、畜牧業、漁業、農業機械化、農村經營管理橫向五大專業,基本適合大陸農業家庭經營體制的農業技術推廣網路。

  他指出,目前大陸基層實用技術推廣的方式主要有:立項推廣、展示示範、技術培訓、技物結合的配套服務、諮詢和技術服務。

  而臺灣對農民的培訓工作始於1960年代,林富雄表示,臺灣對農民的培訓工作是長期的,開始時多以農會辦理的農民講習班為主,聘請農業改良廠技術專家前往授課,灌輸農民正確的農耕知識。

  1980年開始的農民專業訓練培訓計劃,訓練內容涵蓋生産技術、運銷加工、企業管理及産品行銷等。林富雄指出,這些培訓的目的是為了培育具備國際觀念及農業專家經營能力之優秀農民、提升農産品品質及安全、建立消費者信心,提升農業經營能力及人力素質,教育農民合理利用農業資源。

  兩岸農業技術和服務交流空間大有可為

  座談會期間,臺灣的精緻農業、休閒農業給大陸的代表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江蘇淮安的一位農業合作社的代表表示,從基層實踐看,農業合作社在技術、人力、經費等方面,與臺灣農會有一定差距,希望有機會與臺灣省農會進行合作。

  一位深耕大陸多年的臺灣桃園縣的基層農民代表還給他的老鄉們提出了建議,他表示,臺灣在農産品深加工、食品衛生安全方面的經驗在大陸都大有可為。

  本屆兩岸鄉村座談會在兩岸關係發展史上還是首次,經過這兩天的接觸,與會代表們紛紛表示希望這樣的座談應該長期穩定的舉辦下去。(記者 肖燕 邵磌)

編輯:邵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