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 聞 | 視 頻 | 最新消息 | 三大議題 | 三大亮點
各方聲音 | 惠臺措施 | 圖 片 | 座談簡介 | 日程安排 | 朱家角鎮概況 | 兩岸農業交流20年
  首屆“兩岸鄉村座談”活動 -- 兩岸鄉村結對子

福建龍岩市漳平市永福鎮

時間:2009-07-16 20:59   來源:台灣網綜合

基本概況

 

永福地處福建省漳平市西南部,境內地形、地貌特殊,是福建省面積最大的高山盆地。全鎮土地總面積535.5平方公里,下轄一個居委會和27個行政村,總人口4.6萬人。交通便利,鎮區距漳平市區41公里,距龍岩市區42公里,距龍岩至漳州高速公路37公里,省道嶺線和圍禾線貫穿全鎮。同時,通往漳平市區、龍岩市區及漳龍高速公路和溪入口的三條公路都在改造擴建之中。

 

永福是遠近聞名的品牌鎮,有“杜鵑花之鄉”之美譽。當地生産的杜鵑花、茶花、蘭花、瑞香都享有盛譽,花卉遠銷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2008年成立的漳平永福臺灣農民創業園,成為兩岸合作交流的重要平臺。永福鎮先後被評為省級生態示範鎮、小城鎮建設示範鎮、文明村鎮。目前永福鎮正在爭創環境優美鄉鎮、農業旅遊示範點、國家級水庫風景區。

永福鎮高山生態氣候獨特。氣候資源與臺灣阿里山比較接近,被譽為“福建的阿里山”,並有“高山花園”和“小廬山”之美譽。境內森林覆蓋率達80%,鎮域內無污染源工業企業,生態環境保持良好,綜合環境品質較高。

 

永福鎮高山農業特色凸顯。以高山花卉、反季節蔬菜、高山茶為主的高山農業在永福已形成主導産業。永福茶卉面積1.5萬畝,盆栽杜鵑花佔大陸市場總量的70%以上。永福種植高山茶面積4萬畝,是大陸最大的臺灣高山烏龍茶生産基地。永福的蔬菜種植面積4.2萬畝,是福建省主要蔬菜産地之一。三大特色産業産值達6.2億元,是福建省農業産值最大的鄉鎮。

 

民俗文化

 

永福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史跡豐富。據考古資料表明,早在西元前3000年左右,永福就有古人類活動的遺跡。

 

境內有古文化遺址18處,如:載入《中國名勝辭典》的“閩中勝景”——“高山花園”小廬山;晉朝大詩人陶淵明涉足的人華寺;元、明、清三朝風格建築,被朝廷定為妖瓷的影青瓷器遺址;清朝廊橋風韻的惠寧橋;建於明代的長青樓;建於清乾隆四十三年的毓秀塔;千年水松王等。

 

民間文化及宗教活動在永福具有深厚基礎,每年的媽祖文化節,參與人數及範圍十分廣泛,其間舉辦的各種活動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近年來,這一傳統活動又被賦予新的內容,增設了如花王比賽、茶王比賽等活動。

 

新農村建設

 

永福新農村建設圍繞打造“大陸阿里山”品牌,建設“一平臺、三基地”即:兩岸人民交流合作平臺;高山茶葉、花卉基地,新農村建設示範基地,鄉村旅遊觀光休閒基地。使永福鎮新農村建設走在全省前列。2008年,永福鎮被列入龍岩市兩個新農村建設綜合推進實驗區之一,有力加快了新農村的各項事業建設。

 

與臺灣合作情況

 

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于20092月批復成立。創業園核心區永福鎮山地氣候與臺灣文山、南投等茶業專區相同,被臺商譽為“大陸阿里山”,發展高山茶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人文優勢。目前,落戶創業園臺資企業共有42家,涉及臺商投資個體300多人。在創業園核心區永福鎮落戶的臺資農業企業有38家,總投資4.2億元,其中高山茶企業35家。目前在兩岸合作方面,與臺灣茶協會、臺灣鹿谷鄉農會、臺灣鹿谷鄉凍頂烏龍茶産銷專業合作社、南投縣凍頂茶業發展協會等臺灣相關農業組織建立常態化協作關係,2008年舉辦了5次重大兩岸交流活動,全年共有臺灣中華經濟研究院、臺灣農經學會、臺灣東吳大學,臺灣茶協會理事長聖輪法師、臺灣學者吳中書、鹿谷鄉農會理事林秀薇等知名人士率團到永福參訪人數達2600多人次。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已成為臺灣農民投資的密集區和大陸最大的臺灣高山茶生産基地,成為兩岸人民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

編輯:邵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