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 聞 | 視 頻 | 最新消息 | 三大議題 | 三大亮點
各方聲音 | 惠臺措施 | 圖 片 | 座談簡介 | 日程安排 | 朱家角鎮概況 | 兩岸農業交流20年
  首屆“兩岸鄉村座談”活動 -- 兩岸鄉村結對子

福建漳州市龍海市海澄縣浮宮鎮

時間:2009-07-16 20:58   來源:台灣網綜合  

基本情況

 

浮宮鎮位於福建省龍海市東南部,瀕臨臺灣海峽,全鎮總面積81平方公里,轄19個行政村、1個農場、1個居委會。浮宮鎮地處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山、海、田俱備,以盛産水果、水産、水稻而馳名,素有“三水之鄉”美稱;浮宮擁有旖旎的自然風光和醇厚的人文景觀,南宋千年古剎雲蓋寺、明清古軍營洪爐寨等十大景觀,省級生態保護區千畝紅樹林,與廈門、金門並稱為“三門”的海門島等都是朝聖、觀光、休閒的好去處;浮宮擁有獨特的地理位置,區位優勢十分突出,是眾多客商爭相投資、開發建設的黃金寶地。浮宮擁有江海岸線12.8公里,有江海深水泊位數處,對台貿易碼頭4個,隨著廈門港與漳州港整合成海灣綜合港口,廈漳跨海大橋建設的加速推進,加上廈門特區與漳州開發區的輻射作用,浮宮鎮的臨港優勢將進一步凸顯。

 

人文歷史與農業資源優勢

 

浮宮靠山山地屬紅壤土和黃壤土,尤適水果生長,又以楊梅最為出名,先後獲得“福建省名牌産品”、省“無公害農産品”等美譽。全鎮現有楊梅可採摘面積3萬畝,年産量可達12000噸,産值上億元,是農民收入和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浮宮鎮的支柱産業;靠江屬灰泥田和灰沙泥田,天然餌料豐富,潮汐明顯,江底平坦,風潮平緩,適宜各種魚蝦貝蟹等水産品的棲息和養殖,有青蟹、梭子蟹,紫菜、吊蠔、鱉、鰻、對蝦養殖面積近萬畝,豐富的農産品可以為農産品加工企業提供充足的原料,為壯大民營企業奠定資源基礎。

 

遠古時期,浮宮境內是一片山巒海泊之地,只居住少數未開化的“閩人”。宋時開始有漢人遷入拓土以居,繁衍生息。始稱禾平裏,錄屬龍溪縣始安鄉。宋淳佑年間改裏為都,稱為五都。明隆慶二年置海澄縣,歸海澄縣第三里。

 

清朝時仍襲明朝之制,屬海澄縣城外東路部分保甲。浮宮人才輩出,自明朝起就是名人之鄉。據有關材料記載,明清兩代共出舉人85人。浮宮還是一個臺僑之鄉,曾出現許多有為人士,如愛國華僑郭美丞,民間藝人、薌劇鼻祖邵江海。

 

新農村建設

 

浮宮鎮按照“生産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堅持以發展農村經濟為中心,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抓好村級班子建設為關鍵,農村環境整治為重點,按照“統一規劃指導、鎮村負責實施、部門參與配合、群眾廣泛參與”的原則,促使了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全面協調推進,農村産業形成新格局,農民生活實現新提高,鄉風民俗呈現新風尚,鄉村面貌發生新變化,鄉村治理形成新機制,逐步建設富裕、民主、文明、和諧的新農村。

 

工業園區

 

浮宮工業起步比較晚,但隨著廈漳跨海大橋的加速推進,廈深鐵路港尾支線和龍海錦江大道的規劃建設,該鎮的區位優勢進一步凸顯,為招商引資提供更加強有力的資本,該鎮著手規劃的工業聚集區包括田頭、霞威和霞興、霞圳兩個工業聚集區,總規劃面積6平方公里。田頭、霞威工業聚集區2.5平方公里,目前已有36個項目,其中已投産項目有22個,在建項目5個,籌建9個;霞興、霞圳工業聚集區第一期規劃1300畝,目前已完成徵地1050畝及規劃設計。浮宮鎮相信,依靠凸顯的區位優勢,豐富的物産資源,蓄勢待發的浮宮會不斷騰飛,不斷創造更加燦爛美好的明天。

編輯:邵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