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 聞 | 視 頻 | 最新消息 | 三大議題 | 三大亮點
各方聲音 | 惠臺措施 | 圖 片 | 座談簡介 | 日程安排 | 朱家角鎮概況 | 兩岸農業交流20年
  首屆“兩岸鄉村座談”活動 -- 兩岸鄉村結對子

福建三明市清流縣嵩口鎮滄龍村

時間:2009-07-16 20:55   來源:台灣網綜合  

基本概況

 

福建省三明市清流縣嵩口鎮滄龍村地處九龍溪流域,全村總戶數242戶,人口1003人,耕地面積980畝,山林面積16350畝,水域面積2207畝。近年來,滄龍村充分利用其水域優勢,走水路、打水牌、發水財,形成了獨具水鄉品牌特色的淡水魚養殖基地,被農業部授予“水産健康養殖示範場”。

 

滄龍歷史文化悠久。1988年,九龍溪畔發掘的一顆古人類牙齒化石,將福建的人類活動歷史推前到一萬年以前;這一發現還證明福建是古人類通往臺灣的重要通道。九龍溪自古以來還是閩贛交界地區人民通往沿海的主要通道,特殊的地理位置及環境,使其成為“客家祖地”。

 

滄龍溫泉資源豐富。溫泉有低溫、中溫、高溫;有單純泉、食鹽泉、硫磺泉、放射性泉等。溫泉日流量達2000噸,開發前景廣闊。

 

農業優勢産業

 

溪流密布、溫泉噴涌是滄龍的特色和靈魂。圍繞做活做足水文章,滄龍村大力發展河灣水面養殖,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全村水面開發向深度廣度發展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良好的技術保證。水面開發,激發了全村的自豪感,嘗到甜頭的滄龍人又把目光瞄向河灘上大片低窪地、水淹地、沼澤地。經過反覆論證、評估、規劃,滄龍決定改造沼澤地為養殖地,在養殖廣度上做足文章,先後投入1000多萬元,圍灘為塘,發展水面養殖2100畝,形成規模産業優勢。全村現有養魚專業戶106戶,其中30畝以上的達35戶。

 

為有效發揮市場對水産養殖業的拉動作用,2006年滄龍成立了“清流縣龍峰漁業有限公司”,水面養殖面積迅速擴張,水産品品質大幅度提高。今年3月,公司又成立漁業合作社,成為推動全體股民更快發展的緊密型聯合體,使漁業實現發展標準化、經營品牌化、管理規範化、社員知識化、産品安全化;拉長了産業鏈條,使水産品升級、轉化、增值,“清流溪魚”在市場的銷售價位得到提升。滄龍人積極實施“品牌帶動”戰略,繼去年獲“無公害食品”稱號後,又積極申報“綠色食品”、“有機魚”品牌。

 

滄龍村自覺接受周邊臺商先進養殖技術和科學管理理念的輻射,組織漁民到本縣李家臺商經營的冷泉養殖場實地學習,並邀請省、市專家到實地指導、示範、培訓,科學的養殖手段,不僅給漁民帶來豐厚的收益,還帶來更廣闊的眼界和先進飼料技術。好水好魚又成為客商競相投資的熱點。臺灣客商彭先生在該鎮高坑村成立的“三合農牧漁有限公司”,為擴大生産規模,與滄龍建立合作,利用其水土優勢,養殖發展澳洲石斑魚、寶白斑,做成冰鮮魚,真正讓滄龍的“清流溪魚”遊向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大市場。

 

新農村建設情況

 

新農村新農民新文化。富裕起來的滄龍人過上高品質的新生活。一方面,全村組織了2戶農民在縣城購置商品房;另一方面,積極建設具有水鄉特色新農村,按照生態種植園養殖園的水鄉旅遊發展標準,依山就勢、傍水成形,保留村莊原有的民居、寺廟、祠堂等建築,不佔用耕地,不破壞自然景觀,將山、水、樹、路、房融為一體,突出鄉村田園山水特色,並把興建沼氣池與改水、改廁、改廚結合起來,涌現出各具特色的沼氣能源生態模式,彰顯出“小橋、流水”的閩西北水鄉的和諧之韻,成為水鄉旅遊的一道靚麗的景觀。

編輯:邵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