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 聞 | 視 頻 | 最新消息 | 三大議題 | 三大亮點
各方聲音 | 惠臺措施 | 圖 片 | 座談簡介 | 日程安排 | 朱家角鎮概況 | 兩岸農業交流20年
  首屆“兩岸鄉村座談”活動 -- 兩岸鄉村結對子

福建福州市閩侯縣大湖鄉新塘村

時間:2009-07-16 20:51   來源:台灣網綜合  

基本情況

 

新塘村地處福建省閩侯縣西北山區,係鷲峰山支脈,屬亞熱帶山區氣候,日夜溫差大,且雨熱同期;地貌上屬典型的中山淺盆谷地形,盆谷地勢平坦,土壤類型為沖積土,耕層厚,土壤有機質含量高;水源充沛,無污染;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優越。全村總面積約18300畝,其中耕地面積約2100畝,山地面積15600畝,林地面積14800畝,森林覆蓋率達83%,素有“綠色明珠”之稱。新塘村有著種植高山反季節蔬菜的傳統,尤其高山反季節苦瓜種植成為新塘村特色産業。在新塘村帶動下,高山反季節蔬菜種植在大湖鄉得到全面推廣,1989年大湖鄉被定為福州“菜籃子工程”基地。

 

經濟發展

 

新塘村切實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為高山反季節蔬菜種植這一特色支柱産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村民在農閒時期,整理房前屋後、山前溪邊土地,新增農田達400多畝;修建登官溪攔河壩、修復環村水渠36公里;硬化農田機耕路23公里。同時積極爭取各級政府部門幫助、扶持,全面整理農田2000多畝。村民植樹造林達9000多畝,為新塘村營建了美好的生態環境。

 

2007年,新塘村立足實際情況及區位優勢,學習借鑒臺灣産銷班模式,依法成立了閩侯大湖花楣欄果蔬專業合作社,成為閩侯縣第一家新型農民專業合作社。花楣欄合作社現有成員18名,其中,17名為本村村民,1名為臺資農業企業,即花楣欄農業生態園;合作社採取“農戶+合作社+公司(市場)”模式,技術上緊密依託福州市農科所、菜科所等農業科研院所,對接福州“生生”等農業企業,著力發展設施農業調整農業種植結構,發展訂單農業降低市場風險,利用冬閒田,統一生産規程,引導群眾發展科學種植。合作社投資15萬多元建起竹結構蔬菜大棚,積極發展冬季農業,成為大湖鄉第一個大棚種植示範基地。20072008年冬季,合作社在更新蔬菜品種、提高産品品質上下大功夫,同時開拓市場,新産品順利進入福州沃爾瑪、永輝等7家超市以及15家知名酒店。

 

此外,花楣欄合作社學習借鑒臺灣産銷班策略聯盟模式,聯合永泰縣方壺岩果蔬專業合社(同業合作社)共同成立策略聯盟,成為福建省首家農民專業經濟組織聯合體。策略聯盟聘請臺灣傑出農民林茂盛先生、原臺灣省南投縣資深農會幹事吳連錦先生為顧問,為今後合作社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提供了有力的技術、資訊保障。策略聯盟的成立,打破了縣域經濟的界限,通過加強産品標準、産期調節、批量生産、市場資訊等資源整合,實現同業産品優勢互補,規模化經營,為山區農村聯手做大做強高山反季節蔬菜種植這一特色産業,共同打造“一村一品”奠定堅實的基礎。

 

與臺灣合作情況

 

新塘村積極“築巢引鳳”,共引進了3家臺資企業,分別是福建省閩侯縣大湖花楣欄農業生態園、閩侯綠草畜牧生態園、閩侯立順茶業發展有限公司,“借船出海”,對本村荒山進行農業綜合開發。其中,花楣欄農業生態園(臺胞林基森先生創辦,花楣欄合作社成員),整理開墾原火燒跡地500多畝,與市農科所(目前大陸唯一從事過愛玉推廣研究的科研院所)緊密合作,2008年初首批種植愛玉200多畝,成為愛玉推廣示範基地。高價值的臺灣特色良種——愛玉的引進推廣是現代農業“五新”推廣項目的典型代表。

編輯:邵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