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 聞 | 視 頻 | 最新消息 | 三大議題 | 三大亮點
各方聲音 | 惠臺措施 | 圖 片 | 座談簡介 | 日程安排 | 朱家角鎮概況 | 兩岸農業交流20年
  首屆“兩岸鄉村座談”活動 -- 兩岸鄉村結對子

江蘇淮安市淮陰區碼頭鎮

時間:2009-07-16 20:51   來源:台灣網綜合 

基本情況

 

碼頭鎮位於江蘇省淮安市區西南,南連洪澤湖,東與市區毗鄰相望,京杭大運河和京滬、寧淮、徐淮鹽高速公路繞境而過,新長鐵路貫穿全境,淮安機場開工興建,區位優越,交通便利。碼頭是一個具有兩千多年曆史,集楚漢文化、運河文化、民俗風情、農田景觀于一體的的運河文化名鎮、旅遊觀光重鎮。碼頭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氣候宜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農業資源豐富,水網縱橫密布,具有發展旅遊觀光農業、高效生態農業得天獨厚的資源環境,是名聞遐邇的生態富民家園。

 

農業産業優勢

 

近年來,碼頭鎮大力發展旅遊觀光農業、高效生態農業,著力打造蔬菜和生豬兩大億元産業,將碼頭的經濟發展和小康社會建設落到實處。2008年,碼頭新增高效農業面積達6520畝,其中,實行訂單種植的設施蔬菜2108畝,露地出口訂單蔬菜4050畝,黃灌故道生態觀光農業362畝,新建鋼架大棚1808個,日光能大棚39個,並投資100萬元建設工廠化育苗中心和蔬菜批發市場,對高效農業實行了工業化的工廠運作,全鎮高效農業面積達7800多畝,佔耕地總面積的37.5%;建成萬頭生豬養殖場2個、中小豬場7個,碼頭經濟社會呈現出快速發展的喜人景象,被評為淮

 

安市高效農業十強鄉鎮。為推動高效農業“聚零為整”、規模經營,碼頭人解放思想,搶抓機遇,勇於實踐,在鄭臺、玉壩兩村省內率先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流轉土地2048畝,入股農戶463戶,入股面積1105畝,建成鋼架大棚1350幢,日光溫室50畝,育苗中心5000平方米,水生蔬菜200畝,兩個村的千畝連片高效設施農業示範區已全部建成。由土地股份合作社牽頭,先後與蘇州南環橋市場、上海上好佳食品公司、宿遷豐城渡蔬菜批發公司等單位簽訂産銷合同,提高農民生産組織化程度,化解一家一戶賣菜難問題。新型土地合作社的成立,不僅有力推動了土地流轉和高效農業發展,而且吸收了一批勞動力就地務工,僅高效農業一項可帶動全鎮180多戶低收入戶共同致富。

 

新農村建設情況

 

碼頭人也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為新農村建設創造出一番新的天地。張莊、陶閘、玉壩、二閘等四個農民集中居住點已從規劃論證進入組織實施階段,入住居民近100戶,全部完工後可接納居民1200戶。集鎮建設以“六個一工程”為抓手,著重抓好農民廣場、商貿市場、牛羊肉城等主體工程建設,加大集鎮規範化、精細化管理力度,全力打造整潔亮麗環境。

 

發展規劃

 

為更好地發展旅遊觀光農業、高效生態農業,打造萬畝示範基地,碼頭立足實際,科學規劃,合理佈局,精心運作,根據各村不同的地理位置,因地制宜安排種植結構和産業佈局。一是在漂母墓、惠濟祠等旅遊景點集中的地方建設千畝花卉園基地,並逐步打造為淮安的後花園;二是抬高太平汪洼地,建設下魚上菜、種養結合的千畝立體高效生態觀光農業基地;三是結合旅遊開發,建設兩千畝特種綠色蔬菜示範園和6000畝無公害綠色産品示範區,實行塔架挂果生長、袋吊生長,使瓜果品優味美,利於休閒觀光;四是按照4A級旅遊景區的目標制訂20092020年旅遊發展控制性詳規,啟動建設惠濟祠、韓信故里、運河三閘、泰山湖—漂母墓四大景區,努力將碼頭打造成為立足長三角、面向海內外的休閒娛樂度假基地、文化訪古觀光勝地。思路決定出路,信心描摹未來。擁有特色旅遊觀光資源、豐富農業生産資源、正在崛起騰飛的古鎮碼頭,熱忱歡迎各方客商前來投資興業!

編輯:邵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