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 聞 | 視 頻 | 最新消息 | 三大議題 | 三大亮點
各方聲音 | 惠臺措施 | 圖 片 | 座談簡介 | 日程安排 | 朱家角鎮概況 | 兩岸農業交流20年
  首屆“兩岸鄉村座談”活動 -- 兩岸鄉村結對子

江蘇南通市如東縣掘港鎮

時間:2009-07-16 20:50   來源:台灣網綜合

基本概況

 

掘港鎮東瀕黃海,南迎長江,地處長江三角洲平原,為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政府所在地,因此地盛産文蛤和珠貝,雅稱“蠙山”。全鎮總面積239.1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6.36萬畝。2008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産總值55.38億元,實現社會總産值257億元,其中工業總産值200億元。掘港鎮先後獲得“全國千強鎮”、“中國鄉鎮投資環境100強”、“江蘇省文明鄉鎮”、“江蘇省環境優美鎮”等榮譽稱號。

 

農業優勢産業

 

掘港鎮為典型的濱海平原地貌,土壤總體上是沙洲表層土脫鹽增肥後形成的農業土壤。掘港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十分有利於植物生長和動物生存,動植物、中草藥、海産品、地下水等資源豐富。經過多年發展,掘港鎮農業已形成優質稻米、優質瓜果、優質蔬菜、優質扣蟹、優質繭和優質肉禽等六大優勢産業。尤其是優質蔬菜,常年種植面積達4萬畝,其主要品種有三類:一是葉菜類,如廣島菜、野漬菜、青蒿菜等;二是豆類,如大板豆、荷仁豆、白扁豆、黃豆等;三是花菜類,如青花菜、白花菜、油菜花等。其中葉菜類和花菜類,由於實施標準化種植,其産品品質和農藥殘留得到有效控制,已成為全鎮出口日本、韓國等國家的優勢農産品。

 

掘港鎮以項目農業為重點,有效推進高效農業規模化建設,相繼建成天星村1000畝標準化鋼架大棚蔬菜、三橋村1000畝設施香瓜、北場村300畝設施連片西瓜、余蕩村100畝鋼架大棚蔬菜、十里墩村100畝連棟大棚葡萄等高效農業示範區,一批農業休閒項目也在加緊建設。全鎮加快建設特色種養基地,已經形成優質蔬菜、蠶桑、平田提水養殖、優質畜禽等5大種養格局,南美白對蝦、中椒、出口蔬菜等10大種養基地正在逐步形成規模並不斷壯大,“一村一品”或“一村多品”的格局基本形成,全鎮效益在2000元以上的高效農田佔比已經超過45%

 

新農村建設

 

掘港鎮31個村已全部建成了公共服務中心,並配套建設了多項便民服務設施。全鎮規劃建設了71個農民集居區,集居區基礎設施完備,累計進區農戶已達1250戶。近年來,掘港鎮加大農業基礎設施投入,大力推進河道疏浚、農村道路橋梁建設、綠化造林、排灌泵站改造等實施工程,其中新建等級化農村公路達350多公里,累計投入超過5000萬元。綠化造林達13000畝。掘港鎮還計劃用5年時間,投入2000萬元,對180座年久失修的排灌泵站全部實施改造。掘港鎮將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和長效管理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工作,成立了80多人的農村環境管理隊伍,專職從事農村垃圾清運、農村道路橋梁管理、河道管理、綠化管理等“五位一體”的環境管理工作,農村環境面貌大為改觀。

 

與臺灣合作情況及合作規劃

 

進入新世紀以來,掘港鎮與臺灣一些地方的經貿關係逐步得到發展。2004年,臺灣客商盧煌村先生在掘港鎮投資設立了南通康福特紡織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高檔棉織布料的紡織,總投資達2000萬美元,合同利用臺資1020萬美元。2006年,臺灣客商林雀屏女士投資150萬美元,在掘港鎮設立南通粵光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在200畝土地上建設了標準化養殖廠房、魚池、溫室大棚等設施,從事無土花卉蔬菜栽培、特種養殖、休閒垂釣、觀光農業、餐飲等項目的開發,成為掘港鎮兩岸農業交流的亮點。

 

  隨著兩岸“大三通”的逐步深入,掘港鎮與臺灣基層的農業交流渠道也會越來越廣。掘港鎮將把握這一契機,在三個方面加強與臺灣基層的農業合作:一是宣傳推介本地的資源優勢,引進臺灣先進的農業技術和優良的農業品種,加快掘港鎮的農業結構調整;二是引進臺灣的優質農産品,包括一些熱帶水果,滿足本地居民的消費需求;三是向臺灣推介本地的優質農産品,逐步建立一些為臺灣市場提供農産品的生産基地。
編輯:邵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