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 聞 | 視 頻 | 最新消息 | 三大議題 | 三大亮點
各方聲音 | 惠臺措施 | 圖 片 | 座談簡介 | 日程安排 | 朱家角鎮概況 | 兩岸農業交流20年
  首屆“兩岸鄉村座談”活動 -- 兩岸鄉村結對子

嘉義縣簡介

時間:2009-07-16 20:32   來源:台灣網綜合  

  地理位置

 

  嘉義縣位於北回歸線上,北回歸線在經濟地理位置上被稱為”黃金軌道”,顧名思義在這條黃金線上的地方就是全世界物種最豐富、最集中、最多樣的地區。嘉義縣由東到西,由海到山,直接的距離只有八十六公里,但卻擁有了海邊、平原、丘陵及高山等各種地形,氣候上更是涵蓋了亞熱帶、溫帶及寒帶,再加上身處於海島上,日照及雨量也非常充足。

 

  全縣自古即以農業活動蓬勃著稱,為全臺主要農業生産區之一;嘉義縣屬於典型農業縣,農業資源豐富,農業生産總值與從業人口在臺灣均佔相當重要地位,惟近年受到農業轉型、工商業發展致農村勞動力人口外流等影響,農業重要性已呈逐年降低趨勢。嘉義縣東部屬高山地區,為主要河川發源地,地勢陡峻,土地多屬林班地,不適農耕,大部分為森林,僅少部分作為栽植果樹及旱雜作;中部為丘陵地,受溪流侵蝕切割,土地及氣候條件適宜栽植果樹,栽種面積逐年增加;西部屬平原,地形平坦,水利設施發達,主要作物有水稻、高粱、蔬菜及瓜果等。

 

  在氣候方面,嘉義縣屬熱帶濕潤氣候,全年高溫,加上全年日照時數長,均有利於農作物生長,農業生産種類相當繁多;降雨量方面,山區雨量多於平地,雨量分佈佔由山邊往沿海遞減,就季節分配而言,六、七、八三個月約佔年降雨量之七成,九月至來年三月則多呈乾旱,雨量分配呈現不均,較易造成農業上災害。土壤分佈方面,平地土質以沖積土為主,佔逾九成,因含水性佳,較適二期作田,山坡地則以崩積土及石質土為主,佔逾八成五,含水性不佳,以旱田耕作為主。

 

  農業概況

 

  一、耕地面積

 

嘉義縣土地總面積190,167.25公頃,其中耕地面積 76,177.84公頃,佔總面積比率 40.06%。就耕作用途觀察,作為水田使用者41,551.87公頃,佔 54.55%。就各鄉鎮市比較,以中埔鄉耕地面積7,399.94公頃最大,其次為竹崎鄉 6,274.34公頃,民雄鄉5,216.46公頃再次之,耕地比率分別為 57.14%、 38.68%、61.01%;另面積最少為布袋鎮1,805.67公頃,係因全鎮土地利用主要以供作漁業養殖及鹽田使用,若以各鄉鎮市之耕地面積佔該鄉鎮市總面積比率觀之,則以鹿草鄉為 81.06%為最高,溪口鄉 次之,再次為太保市 71.86%,另阿里山鄉僅為 4.9%,因鄉內平地少,且山多陡峭,不宜耕作,致其耕地比率居全縣之末。

 

  二、農家戶數

 

嘉義縣為臺灣農業之精華區之一,其經濟結構與社會形態均以農業生産72.73% 為主,農業人口偏多之特性相當顯著;全縣農家戶數計58,501戶,佔全縣總戶數比率之36.49%;其中屬自耕農者51,638戶,佔總農戶數之88.27%,半自耕農4,476戶,佔7.65%,佃農2,048戶,佔 3.50%非耕種農339戶,則佔0.58%。就各鄉鎮市比較,以竹崎鄉5,603戶多,佔全縣總農戶數之9.58%,其次為中埔鄉4,878戶,佔8.34%,六腳鄉4,471戶再次之,佔7.64%,而以大埔鄉591戶為最少。另農家戶數佔該鄉鎮市之總戶數比率,則以梅山、番路及鹿草等三鄉之比率較高,分別為 58.42%、 56.29%及56.22%,而朴子、水上、民雄因工商業較發達及布袋鎮因以漁業為主,致未及三成。

 

  三、農業從業人口

 

  全縣農戶人口數計244,692人,佔全縣總人口之43.66%;其中屬自耕農者213,339人,佔總農業人口數之87.19%,半自耕農 20,040人,佔8.19%,佃農9,616人,佔3.93%,非耕種農1,697人,則佔0.69%。就各鄉鎮市比較,以竹崎鄉28,587人最多,佔全縣農戶人口之11.68%其次為中埔鄉22,905人,佔9.36%六腳鄉20,640人再次之,,而以大埔鄉、阿里山鄉均未滿四千人為最少。另就農戶人口占其各鄉鎮市總人口數之比率,以梅山、番路、六腳及鹿草鄉逾七成較高,分別為75.89%、74.25%、72.95%及70.17%,均屬以農業經營為主之佔8.44 %,鄉鎮,而民雄、水上、朴子及布袋等鄉鎮市,因均未及三成,係屬都市化較高或工商業較為發達之鄉鎮。

 

  農作物生産概況

 

  一、稻米

 

  稻米自古即為嘉義縣最主要之農作物,種植面積以往均在五萬公頃以上,惟近年在推動稻田轉作及輔導休耕之政策影響下,種植面積日趨減少為32,031公頃,佔全縣耕地面積之四成二。就各鄉鎮市觀察,以新港鄉之種植面積 5,145公頃最多,佔全縣總種稻面積之 16.06%,其次為太保市4,656公頃,佔 14.54%,民雄鄉 4,265公頃再次之,佔13.32%,而以阿里山鄉僅2公頃為最少,係因該鄉受到地形影響,山多平地少所致。


 

  全縣稻米總生産量165,701公噸,平均每公頃生産量為5,173公噸。各鄉鎮市中,以新港鄉之稻米産量達27,894公噸為最高,其次為太保市23,375公噸,民雄鄉23,262公噸再次之;另平均每公頃産量則乙太保市、朴子市、大林鎮、民雄鄉、溪口鄉、新港鄉、鹿草鄉及水上鄉均逾 5,000公斤較高,而以阿里山鄉3,272公斤最低。

 

  二、

 

  根據專家研究,全世界最優良的茶園集中于北回歸線附近五十公里以內的山區,此地區終年雲霧籠罩,最適合茶樹生長,而嘉義縣大阿里山地區剛好就位在此區段內,終年雲霧籠罩,日夜溫差大,極適合茶樹培育及生長,再加上縣政府之大力輔導及協助行銷該縣優良茶葉所作之努力,以統一品牌行銷及製作DNA防偽標簽的做法,將有助於將”阿里山高山茶”打進國際市場。2003年全縣收穫面積2,189公頃,較上年稍增 19公頃,茶菁總收穫量 6,364,000公斤,較去年增加 464,000公斤或 7.86%,平均每公頃收穫量達2,907公斤。就各鄉鎮市觀察,因受生長條件限制,故全縣茶業生産僅局限于山區各鄉鎮;茶菁産量以梅山鄉 2,864,000公斤最多,佔全部産量之 45%,其次為番路鄉1,356,000公斤,佔 21.31%,竹崎鄉1,216,000公斤再次之,佔 19.11%。

 

  三、普通作物

 

  全縣之普通作物生産種類相當繁多,其中以甘薯、玉蜀黍及高粱為大宗。在五六十年代,物力維艱,甘薯為人民相當重要之主食替代品,故栽種面積均在一萬公頃以上,隨著經濟發展、人民所得提升,甘薯種植面積漸趨減少,八十年代種植面積僅869公頃,至九十年代時減至 326公頃,而 2003年之收穫面積更僅有174公頃,總收穫量為 3,775公噸。就各鄉鎮市觀察,以新港鄉栽種最多,面積為51公頃,其收穫量 1,132公噸,佔全縣總産量29.99%,其次為太保市收穫面積23公頃,其收穫量 535公噸,佔總産量 14.17%,布袋鎮收穫面積20公頃再次之,其收穫量 407公噸,佔總産量10.78%。

 

  飼料用玉蜀黍方面,全縣收穫面積4,798公頃,總收穫量 25,210公噸,較上年減少1,759公噸或負6.52%。在各鄉鎮市中,以義竹鄉收穫面積2,008公頃最大,佔總收穫面積之 41.85%,其次為六腳鄉1,117公頃,佔 23.28%,東石鄉637公頃再次之,佔 13.28%。另高粱方面,全縣收穫面積2,460公頃,總收穫量 12,463公噸。在各鄉鎮市中,以義竹鄉收穫面積1,396公頃最大,佔總收穫面積 56.75%其次為六腳鄉346公頃,佔 14.07%,東石鄉250公頃再次之,佔10.16%。

 

  四、特用作物

 

  全縣之特用作物以落花生、生食用甘蔗為主,其中落花生因主供榨油使用,少部分供作加工食用,受食用油趨多樣化及進口油品競爭影響,落花生之需求不振,致近年來種植面積逐漸減少,收穫面積為971公頃。就各鄉鎮市觀察,以六腳鄉栽種最多,面積為 523公頃,其收穫量 1,255公噸,佔全縣總産量之55.04%,其次為溪口鄉收穫面積110公頃,其收穫量 232公噸,佔10.18%,新港鄉收穫面積97公頃再次之,其收穫量 233公噸,佔10.22%。在生食用甘蔗方面,亦有逐漸減少趨勢,收穫面積32公頃,總收穫量 2,202公噸,以水上鄉、中埔鄉、新港鄉、六腳鄉及義竹鄉等為主要生産地。

 

  五、蔬菜

 

  全縣為臺灣南部地區蔬菜主産地,近年在縣政府設置蔬菜專業區或産銷班等措施積極輔導之下,蔬菜産量逐漸提升;1999年全縣種植面積達19,319.7公頃, 2000年起因蔬菜種植過剩,政府鼓勵蔬菜根除政策,至2003年減為16,291.8公頃,總收穫量 238,710,332公斤,平均每公頃收穫量則為 14,652公斤。就栽種作物種類觀察,以竹筍種植收穫面積 6,653.4公頃最多,佔蔬菜總種植收穫面積之 40.84%收穫量67,523,800公斤,其次為西瓜 1,247.3公頃,佔7.66%,收穫量19,512,320公斤,毛豆 1,069.3公頃再次之,收穫量 8,245,450公斤;另平均每公頃收穫量,則以蘿蔔、甘藍、結球白菜、大芥菜及番茄等較高,均在 25,000公斤以上。

 

  六、果品

 

全縣地處副熱帶及熱帶氣候之交界,氣候條件頗適合果樹栽種,水果種類相當繁多;全縣種植面積19,776.80公頃,總收穫量 214,564,235公斤,結實株數 49,794,260株,增加8.03%,平均每株收穫量4.31公斤。在各類果品中,以檳榔之種植面積 8,968.4公頃最多,佔總種植面積之 45.35%,收穫量為31,584,500公斤,其次為柑橘類 4,483.1公頃,佔22.67%收穫量68,272,075公斤,鳳梨 1,552.5公頃再次之,佔 7.85%;另結實株數以鳳梨34,417,000株最多,平均每株收穫量則以梨63.91公斤最高。

 

  七、綠肥作物

 

由於從事農業活動頻繁,加上為提高農作物産量,因此全縣對肥料之需求甚為殷切,且為涵養土質,故政府對休耕而種植綠肥作物有所補助,全縣綠肥作物種植面積達11,807公頃,總收穫量高達 220,713,990公斤;作物種類中則以田菁、油菜為主。就各鄉鎮市觀察,種植面積以六腳鄉 1,749公頃最大,佔總種植面積之 14.81%,其次為東石鄉1,548公頃,佔 13.11%,水上鄉1,513公頃再次之,佔 12.81%。
編輯:邵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