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 聞 | 視 頻 | 最新消息 | 三大議題 | 三大亮點
各方聲音 | 惠臺措施 | 圖 片 | 座談簡介 | 日程安排 | 朱家角鎮概況 | 兩岸農業交流20年
  首屆“兩岸鄉村座談”活動 -- 兩岸鄉村結對子

南投縣簡介

時間:2009-07-16 20:30   來源:台灣網綜合  

  基本概況

 

  南投縣位處臺灣本島中心,全縣總面積四十一萬餘公頃,耕地面積六萬六千多公頃,約佔總面積16%,其中水田面積一萬六千多公頃約佔四分之一,旱田面積近五萬公頃約佔四分之三。境內山地多平原少,地形以高山、河谷、丘陵和臺地為主,平地面積僅佔約總面積的5%,不同地形有互異的土壤性質,臺地、丘陵地主要是紅壤和黃壤分佈區,山地土壤以崩積土及石質土分佈最廣,河谷地則以沖積土較多;由於位於中央山脈西斜面,自西向東分為熱、溫、寒三帶,氣溫垂直變化極大,溫度和雨量隨標高而有不同。殊異的土壤和多樣的氣候條件,孕育出南投縣種類豐富的農特産品,臺地及丘陵地大都開發為茶園、荔枝園、香蕉園,或種植生薑、鳳梨及其他蔬果;高山和山坡地區,除林地外,也開墾種植茶樹、果樹、檳榔樹、花卉和高冷蔬菜。平地農田則以種植糧食作物水稻,及生産園藝作物蔬菜和花卉為主。畜産類生産以養豬和雞為最多,水鹿和乳牛次之。


  種植糧食作物

 

  水稻,及生産園藝作物蔬菜和花卉為主。

 

  畜産類生産以養豬和雞為最多,水鹿和乳牛次之。南投縣農業總産值約為二百零五億五千余萬元,包括農産作物産值一百六十五億四千余萬元佔80.5%,畜産品産值三十九億三千萬元佔19.1%,和漁産品産值七千六百餘萬元佔0.3%。

 

  農産作物中糧食作物

 

  以水稻為大宗,蔬菜類以筊白筍、竹筍、高冷蔬菜為最主要,果品類以鳳梨、荔枝、龍眼、葡萄、梅、柑橘,和甘蔗生産較多,特用作物則以茶葉、檳榔和花卉為三大經濟作物。

 

  南投縣農戶數

 

  49,140戶,佔全縣總戶數的34.6%,其中自耕農佔81.3%,半自耕農佔10.4%,佃農佔8.3%,每戶農家耕地面積1.34公頃。農業人口二十三萬五千余人,佔全縣總人口五十四萬六千余人的 43%,平均每戶農家人口數4.8人,相對高於全縣平均每戶人口數3.9人,近年來全縣農業戶口數和農業人口數都有逐年減少之趨勢。

 

  另就産業就業人口結構來看,全縣勞動人口約為二十四萬九千人,農業就業人口約有六萬一千人,佔二成五;工業類就業人口約為七萬六千人,佔三成;商業和服務類就業人口約十一萬二千人,佔四成五。

 

  主要農作物

 

  一、稻米

 

  在1966年左右,南投縣的主要農産品是稻米和香蕉,這兩項作物的産值都佔整個作物生産總值的六成。這幾年為配合稻田轉作政策,南投縣水稻種植面積,從1982年的18,885公頃逐年減至 1997年的6,344公頃,産量約三萬公噸,總産值約 67億元。而烏溪流域的草屯鎮,稻米種植面積為全縣之冠,約3,600公頃,佔全縣半數以上,可謂全縣稻米的穀倉集散地。雖然近年來農産品結構已有雜異化、多樣化的趨勢,而糧食作物仍以水稻為大宗。而且,水稻田的保存也與土地含水量息息相關,是水土保育重要的一環;稻米的耕種産銷更是臺灣生活史與經濟史的最佳寫照。當小麥文化日漸攻佔臺灣市場之際,我們更應該重新來認識並珍惜逐漸流失中的稻米文化。

 

  全縣稻米種植面積全年逾六千多公頃,以面積而論,是僅次於檳榔和茶葉的第三大作物,其中最有名的非”濁水米”莫屬。濁水米為名間産之一,因産于南投鄉濁水村而得名。濁水村位於濁水溪中游北岸(即綠色隧道所在地),稻田耕作即引濁水溪水灌溉,由於濁水溪流至本地水流湍急,無污染,並帶來豐富有機物質,再加上位處山區大溪旁,通風良好,日夜溫差大等有利天然條件,使生産之稻米品質優良,廣受消費者喜愛。濁水米之名,後經引申為:凡為濁水溪水灌溉之農田生産之米皆稱之,但溯本追源,仍以名間鄉農會契作,濁水村生産之優良品種,經臺灣省糧食局監督許可之優良白米為實至名歸的”濁水米”。

 

  二、茶葉

 

  名間鄉松柏嶺由於地理條件優越,全區的泥土屬於紅色土壤適合茶樹生長,且經常濃霧瀰漫,自清朝時期即引進茶樹栽植,日治時期已擴展至相當規模,大約在授制茶技術,到了 19271939年由一位王德先生遠從大陸福建省安溪縣來此傳年更大量引進安溪制茶法,所制的茶葉屬於清香茶,當時並設有”制茶組合”,時人稱本地的茶為”埔中茶”,後來由於大量觀光客及朝拜聖徒來到聞名全臺的受天宮遊玩,時人又稱本地的茶為松柏坑茶。凍頂茶是由鹿谷鄉舉人林鳳池先生於 1885年自福建省帶回之軟枝烏龍,由林三顯先生於凍頂山栽植成功後繁殖成園,現今更是遍植全鄉。凡到過鹿谷各風景區的人,一定都有印象,當車行經過鹿谷鄉,只要有路的地方,只要沿路走去,你會發現茶園阡陌,你會聞到茶香四溢,這就是馳名全臺及海內外的凍頂烏龍茶。凍頂烏龍茶採分級包裝,由茶葉專家評審分級,分為特等、頭等、二等、三等、三朵梅花、二朵梅花等不同等級。分級包裝的作用是便於消費者採購,且是品質的保證。

 

  三、

 

  梅為果樹及觀賞樹,也是目前南投山坡地之重要農作。全縣梅産量位居全臺之首,栽植面積逾一千公頃。全臺 404,367公頃,年産量逾二萬公噸。信義鄉也叫”梅之鄉”。每年到了耶誕節及元旦前後,信義鄉內梅花處處綻放,粉白淡綠,如雪漫天,漫步幽香梅林,宛如置身仙境,令人心曠神怡。

 

  風櫃鬥為全臺最大賞梅區,青梅産量居全臺第一位。青梅于每年清明節前後采收,依梅農説法,清明節前采收之青梅適合製成脆梅,清明節後采收之青梅適合製成Q梅及陳年梅,若想浸泡梅酒,則宜採用較成熟的梅子。

 

  四、巨峰葡萄

 

  當您由水裏行經新中橫公路(臺21線),過了信義橋,就從信義明德村開始,沿著新中橫公路和陳有蘭溪河畔一路經豐丘到筆石,展開與先前不同的農田風光。河床兩側種植了聞名遐邇的巨峰葡萄。目前信義鄉已有”玉珠”葡萄及”內茅埔”巨峰葡萄兩項。豐丘葡萄果粒碩大、色澤紫黑、風味絕佳、口感香Q、衛生安全,令人食指大動,一粒接一粒,越吃越順口。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地所産的葡萄具某種成分,而且耐貯存,為最自然的安胎補品。因此,許多識途老馬總會在産季滿載而歸。

 

  五、 竹筍

 

  蘇東坡曾説:”不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可見竹能怡養人性,變化人的氣質。南投就是這樣有氣質的地方,除了茶園遍佈之外,更可見竹林廣袤,竹有桂竹、麻竹、綠竹、孟宗竹,本地孟宗竹更是有名。全縣的竹筍産量居全臺第五位,主要産地即在鹿谷、竹山一帶。每年三至五月是桂竹筍的盛産期,其生長速度極快,”雨後春筍”就是這個含意,充滿旺盛的生命力。

 

  六、甘薯

 

  有一種較特殊的品種,俗稱”紅番薯”,生長在紅色土質的坡地,肉色紅潤,細密甜美,很受歡迎。相傳清朝嘉慶皇帝遊歷臺灣,在竹山鎮照鏡山附近歇腳。這個吃慣山珍海味的帝王,竟把紅番薯這種鄉土食物視為人間美味,讚譽有加。居民抱怨紅番薯長不大,收成不好,沒想到不知人間疾苦的皇帝脫口而出:”番薯好吃就好,大不大沒關係!”紅番薯有帝王金口為它撐腰,就再也沒有長大過了,以瘦瘦長長的形貌為自己活過近一個世紀的光華,至今一直是南投縣竹山鎮最吸引人的特産。
編輯:邵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