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 聞 | 視 頻 | 最新消息 | 三大議題 | 三大亮點
各方聲音 | 惠臺措施 | 圖 片 | 座談簡介 | 日程安排 | 朱家角鎮概況 | 兩岸農業交流20年
  首屆“兩岸鄉村座談”活動 -- 兩岸鄉村結對子

桃園縣簡介

時間:2009-07-16 20:24   來源:台灣網綜合

  桃園縣顧名思義原本即是盛産桃花的地方,但桃花樹已不多見,早期曾因遠東第一大水庫——石門水庫的興建而名盛一時,許多觀光客到桃園,勢必要到石門水庫。境內最重要的地點,莫過於桃園國際機場,每年利用桃園機場出入境旅客達二千余萬人次。桃園素以工商大縣、國際機場所在地為大家熟知,然而桃園族群多元的文化加上豐富的山水景觀、草花王國的故鄉、千塘之鄉的美名,交融成屬於桃園的風華面貌,處處顯示桃園是個風景秀麗的縣份,境內慈湖蔣公陵寢、後慈湖、頭寮經國先生陵寢、小人國、角板山及拉拉山神木區,都是知名的觀光名勝。

 

  桃園縣面積約1220平方公里,其中最大的鄉鎮市為山地鄉,面積350平方公里,約佔桃園縣面積的三分之一;最小的鄉鎮市為八德市,面積僅33余平方公里。桃園縣位於臺灣西北部,緊靠臺北都會區,大部分是連綿不斷的丘陵臺地,地形呈西北向東南之狹長形,臨山面海,自石門水庫起經大溪鎮東北出縣境之大漢溪,將全縣劃分為東南和西北兩大部分。東南部分為標高300米以上之丘陵地、階地及山嶽,地勢向東南漸次升高,山勢峻峭,河谷窄狹。西北部地勢則較為平緩,臺地、階地甚為發達,河流短而呈放射狀入海。紅壤和黃壤兩者混淆分佈在中北部臺地與丘陵地,為桃園縣一般坡地之主要土壤。東南部山區主要為石質土,沖積土則零星分佈于河谷低地之氾濫平原。西北部沿海一帶多為風積土丘。由於地形、地質的關係,桃園臺地最主要的地理特色,就是遍佈供農田灌溉用的人工埤塘,埤塘最多曾達8,846個,贏得”千塘鄉”的美稱。有埤塘的地方就有聚落,蓄水灌溉,養魚休閒,甚至是風水景觀兼具,因此,昔日桃園農漁牧興盛,物産富饒。即便迄今,許多桃園重要建築皆由埤塘辟建而來,也因此造就了桃園的”埤塘文化”。

 

  桃園縣屬副熱帶季風型氣候,年平均氣溫約在23℃左右,年平均雨量在1500至2000毫米上下,氣溫、日照、雨量及灌溉便利,適宜農業經營,主要農産品以蔬菜、花卉、黑毛豬、壽山茶、龍泉茶、蘆峰茶、武嶺茶、甘薯、花生、西瓜、牛乳、洋香瓜、水蜜桃等為主,農産品自給有餘外,也運銷全臺。

 

  桃園縣畜牧事業以毛豬、家禽、乳牛為主。為因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畜牧業者以朝向降低産銷成本、提升效率及生産零污染的畜牧産品品質邁進。在漁業方面,桃園縣海岸線長四十三公里,有兩個漁港,一為永安漁港,一為竹圍漁港,均屬沿海、近海作業之漁船港口。竹圍港漁船都于桃園縣沿岸水域從事漁撈,漁獲物以鰆魚、午魚、烏魚、鯊魚、花枝、鯧魚等為主。全縣漁戶數達2,275戶,其中沿海漁戶達81.5%,近海漁戶達14.2%,內陸漁撈3.8%,內陸養殖戶0.4%;全縣漁業産量達8,207公噸。

 

  林業方面,桃園縣造林面積,按造林性質可分私有林、耕地防風林、保留地、海岸、保安林幾種,其中以耕地防風林、保留地、私有林等造林數目較多,而海岸林和保安林則數目偏少。桃園縣林木以針葉樹、濕地松、杉木、闊葉樹、樟樹、楓香、赤揚、木麻黃、杜英等為主。

 

  此外,桃園縣因接近大臺北都會區,除農業産品的消費人口眾多外,觀光農園的設置與開發,也是桃園縣農業轉型最佳選擇的途徑,農園藝産品包括雜糧、果品、蔬菜及花卉等。桃園縣農業未來發展重點著重于滿足消費者之多元化及高品質化,未來桃園縣將擴大經營規模,並更新各項公共設施,以增加遊客吸引力,並落實農業轉型績效。
編輯:邵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