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 聞 | 視 頻 | 最新消息 | 三大議題 | 三大亮點
各方聲音 | 惠臺措施 | 圖 片 | 座談簡介 | 日程安排 | 朱家角鎮概況 | 兩岸農業交流20年
  首屆“兩岸鄉村座談”活動 -- 兩岸鄉村結對子

臺中縣和平鄉簡介

時間:2009-07-16 20:10   來源:台灣網綜合  

  地理位置

 

和平鄉位處於臺中縣之東北角,幅員廣達1037.8 平方公里的和平鄉,是全縣二十一鄉鎮市面積最為遼闊的第一大鄉,共有平等村、梨山村、博愛村、天輪村、南勢村、中坑村、自村、達觀村等八個村。東倚中央山脈南湖山、北依雪山山脈、南接合歡山、大禹嶺三面環山與橫貫其中的大甲溪流域自成完整的天然疆界。和平鄉地理條件特殊,北面雪山山脈,南有合歡山、大禹嶺,群山環護大甲溪流域,青山綠水,森林遍佈,獨具風姿的壯麗山川景觀冠絕全臺,更聞名海內外,素有東方小瑞士之美稱。因此,豐沛的觀光資源與盛産的高山蔬果農産品就成為本鄉最重要的兩大經濟命脈。和平鄉著名的觀光景點有:谷關溫泉區、梨山風景區、武陵農場、福壽山農場、天池、大雪山、八仙山森林遊樂區,中橫公路風景線,而鄉內特産則有:甜柿、梨子、蘋果、水蜜桃、梨山高麗菜、包心菜、麻竹筍等鮮嫩甘甜的高山蔬果,我們可以説,想要擺脫都市塵囂,體會悠遊山林的情趣,享受山珍美味的口福,和平鄉都會是休閒行家的唯一首選。有中橫第一關美名的谷關,地當大甲溪尾端,素以優質的溫泉聞名,此地溫泉水質為弱鹼性碳酸泉,水性溫和滑潤。由於傍鄰大甲溪谷,俯瞰河床奇石迭迭,兩側岩壁高聳夾峙景觀峻秀清幽、氣勢開闢,加之溫泉旅館林立,養生泡湯設施齊備,且美食餐廳、藝品特産名店櫛比鱗次,提供遊客從休閒、美食到購物全方位的度假享受,也因此谷關已發展成中橫西段最重要的旅遊景點。此外,和平鄉因地勢較高﹝海拔1000~3000 ﹞,年平均氣溫約18?C 上下,四季氣候舒爽宜人,也是海內外遊客避夏消暑的觀光勝地。

 

  人口族群

 

和平鄉現有人口約一萬二千多人,原為泰雅族原住民居住的山地地區,現今近四千名族人分佈于鄉內各村,主要的聚居村落有達觀、自由、南勢、博愛、梨山、平等等六村,其中又以博愛村和南勢村人口最為稠密。”泰雅”的名稱是由其自稱 Atayal之譯音而來。原住民古時稱”番”,日據時期把番改為”蕃”,末期再改稱為”族”,叫”平埔族”、”高砂族”等,直到 1945年後,有所謂的九族﹝山地原住民﹞以及和化的平埔諸族﹝平地原住民﹞。據考據泰雅族先民應是來自大陸南方地區,其先民主要以漁獵為主,文化特有”死靈”信仰,深信命運觀念遠在生理生命觀念之上,此外,尚有紋面拔齒之部族風俗。而近數十年來隨著社會變遷,西洋宗教廣泛傳入山地鄉,因而和平鄉每個村落社區都設有天主教、基督長老教、真耶穌教、安息日會等不同的教會,然而泰雅族老一輩的人仍舊存有根深蒂固的”死靈”信仰。日據時代僅有少數的閩、客人士居住于本鄉西部平地地區, 1945年後,因和平鄉氣候適於溫帶蔬果種植,因此大力輔導推廣,外來開墾耕種者日多,閩南、客家人因而有較大數量移入,大多定居於中坑村及天輪村,其後因開闢中橫公路,參與築路工程的外省籍榮民弟兄有相當人數于中橫完工後即選擇 棲身本鄉梨山村、平等村等地,也因為種種的歷史緣由,使和平鄉的人口族群漸趨多元化。從泰雅原住民定居本地伊始,歷經百年來各族群的相繼遷入在相互尊重文化,彼此和平共處的族群融合過程中,不論先來後到,大家都已不分畛域打成一片,也因此形成了全臺罕見的一鄉四族群融洽共治的人文特色。

  

  地方特産

 

和平鄉特有的甜柿、桶柑、梨子、蘋果、水蜜桃、加州李以及梨山高麗菜、包心菜、麻竹筍等高冷蔬菜,還有鱒魚、溪蝦、山産、蜂蜜等珍饈美食,也是深受遊客喜愛的地方特産。此外,以泰雅族原住民為主的平等村環山部落和達觀、自由、南勢、博愛村等,其中保存的泰雅族文化風貌及民俗藝品,更是令人對質樸純真的原住民生活與編織巧藝印象深刻。

編輯:邵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