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 聞 | 視 頻 | 最新消息 | 三大議題 | 三大亮點
各方聲音 | 惠臺措施 | 圖 片 | 座談簡介 | 日程安排 | 朱家角鎮概況 | 兩岸農業交流20年
  首屆“兩岸鄉村座談”活動 -- 兩岸鄉村結對子

花蓮縣鳳林鎮簡介

時間:2009-07-16 20:01   來源:台灣網綜合  

  地理位置

 

  鳳林鎮位於花蓮縣境內最中間地帶,海岸山脈與中央山脈分屏鳳林鎮東西方,形成南北狹長平坦地帶,馬太鞍溪與壽豐溪分別橫貫南北兩端,東有花蓮溪以南北向約有14 公里。鳳林鎮平原佔百分之四十,河川地形佔百分之三十,余為山(坡)岳地帶,面積120.5181 平方公里。鳳林市區及鄉村之間道路四通八達,各種車輛行駛暢通無阻,鐵路方面為東鐵路中間大站,銜接南北回鐵路可直達臺北、高雄,交通可稱便利。

 

  氣候條件

 

鳳林鎮年平均氣溫在2224之間,年雨量集中于夏季,冬季乾旱。因轄內氣候溫和,極適農業生産,奠立早期農村社會發展型態。

 

  人文環境

 

?鎮具有「人文小鎮」的特色;另外,人口中以客家人居多,約佔全鎮人口65%,是一個典型的客家莊,由於他們勤勞儉樸,重視教育,因而培育出許多士子,如鳳林鎮的校長、教師,大半出自這裡,人口約12,000 人,擔任校長職務者約100 名,是本鎮最膾炙人口之處。

 

  社會經濟情況

 

鳳林雖稱之為鎮,但工商業並不發達,居民大多務農為生,故至今保持農村的生活形態。因受臺灣經濟發展東西部不均影響,致近二十年來人口外流嚴重,呈負成長,目前人口數約12,000 人。在産業結構方面,仍以初級産業(農林業)為主,主要農作物包括稻米、玉米、花生等,山坡地作物以檳榔、文旦柚為主,又每年夏季盛産西瓜,均種植于河川地,另二、三級産業均不發達。

 

  農業優勢産業及歷史文化特色

 

  一、農業優勢産業

 

鳳林鎮社會結構以農業為主,所種植的水稻、玉米、西瓜、蔬菜等,因看天吃飯,收益不多,故居民紛紛外出謀生,是一個人口外流嚴重的地區。因無工業如何將農業轉型為休閒農業,卻是一個新的嘗試方向,因此新光保險企業所屬兆豐公司所經營的平林休閒農牧場,就成為這個新方向的試金石,正帶動著本地休閒農業的發展。

 

本鎮大榮裏地下涌泉水質純凈、水量充沛、淡水養殖發達,面積約 45公頃:養殖吳郭魚、鯉魚、草魚、蜆等年産約215公噸,專業養豬全鎮約 3000頭,放山雞年産約 15萬隻,鴨年産約 12萬隻;另外于兆豐休閒農牧場內還飼養有大小乳牛 250頭,每日産 1500公斤的鮮奶。山興裏海岸山脈山丘原野上,由山興里民放牧的水牛約 30只,今已成群結隊賓士山林間,悠遊徜徉牧食野草。

 

鳳林鎮原始檜木林最豐富的地區是平林和林田山的中央山脈, 1988年全面停止採伐,積極規劃加強森林資源培育與保護及規劃森林遊樂區的計劃。 1998年林田山被規劃為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展示內容有:開發時期的珍貴照片,伐木及運輸工具和林田山的風光等史料。

 

鳳林鎮境內溪面積廣闊,蘊藏相當豐富的石礦種類,例如大理石、白雲石、雲母、金瓜石、玫瑰石、風景石等等。

 

  二、歷史文化特色

 

  (一)語系與宗教信仰

 

鎮內各族群的分佈以語系來區分可分為:阿美族語系:聚落于鳳信、山興、森榮、大榮四里以務農為主,各裏有散居戶。泰雅族語系:僅佔極少數,分散全各裏。大陸來臺各語系:主要集居於鳳信裏榮民醫院西側及林榮裏為最,也融入各裏社區中。閩南語系:均勻分佈各裏。客家語系:約佔65%居住市鎮上外,于鳳義、長橋、南平、北林裏為最大本營。據傳鳳林地區漢人,在開發初期的先民信仰是,開基土地公。初期都以拜伯公石和伯公樹來祈求人畜能平安,種的作物能豐收。鳳林地區的阿美族先人的信仰是馬拉搭烏指天神祭拜是“以石頭和盧葦做象徵,用酒、檳榔向天口念禱告詞。

 

  () 1945年後,鳳林人的信仰才非常自主,道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一貫道、真光教堂等廟宇、教堂如雨後春筍,處處可見到。

 

  ( )鳳林鎮具有”人文小鎮”的特色

 

  ①校長夢工廠

 

“校長夢工廠”以鳳林校長口述歷史為基本素材,有近五十位校長的口述史訪問,匯整改寫後呈現鳳林校長成長、學習與奉獻教育的各种經歷,民眾可透過資訊系統閱覽,達到潛移默化;圖文內容有校長夢工廠緣起與展示目的、校長之鄉、校長説故事、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校長名錄、敬字亭的介紹、竹泥板墻的介紹等主題展示;另有照片留言互動區,作為”校長夢工廠”與參觀者的互動另類方式,也是聽取不同建議的方式之一,讓”校長夢工廠”在成長過程中,能留下您的記憶。另設花東首座”敬字亭”,以彰顯本鎮客家人”晴耕雨讀”、”勤儉篤實”的客家優良傳統美德。

 

  ②鳳林客家文物館

 

鳳林的傳統特色,就是鳳林鎮的客家文化,鳳林文化志工隊長,同時也是鳳林退休校長之一的廖高仁表示,鳳林客家文物館雖然小,東西也不是很多,但是絕對具有客家文化代表性。經過解説員詳實的解説,可以了解客家生活型態、傳統信仰、生活情形與樣貌。

 

  ③鳳林煙樓

 

  鳳林鎮的煙樓堪稱全臺煙樓最密集且保留最完整的鄉鎮。有的是紅磚墻黑屋頂,有的則全是以黑色為基調,用瓦片、木板、稻梗、泥土等建材,造了形式特殊的煙樓;煙樓內部是以條支撐,看似閣樓的二樓是烘制“煙葉時的排風口,能讓嫋嫋白煙由排風口飄散而出。這裡還有”煙樓圖書館”,讓遊客更進一步了解制煙産業的興衰史。

 

  與大陸合作情況及未來規劃

 

近年來,農會轉型經營走自己的路,將”愛農業”的理念落實在供銷業務的推動上,擴大市場,從農業生産到休閒觀光,希望通過”變”,架構出”整合資源、雙贏共好”的理想與期待,以提升農民的收益,並使農會繼續生存發展。

 

  (一)養生豆奶外銷大陸珠海、澳門:農會生産的養生豆奶,已于 2009年①5 1日外銷到大陸珠海和澳門等地,並於 5 2日在澳門新苗超市,舉行發表及試飲會。

 

  (二)未來規劃

 

發展農業深度旅遊:鳳林鎮擁有豐富歷史人文景觀資源,在自然資源方面計有鳳凰瀑布、馬太鞍溪、花蓮溪、北清水溪、鳳林溪、萬里溪。人文資源方面計有原住民文化館、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客家文物館、煙樓客家聚落。休閒産業資源方面計有鳳林公路公園、箭瑛公園、林榮森林公園、新光兆豐休閒農牧場、森榮森林遊樂區,鳳凰瀑布及鳳林遊憩區等,著手進行整體串聯,以形塑出一個極具特色鳳林鎮;更從”體驗農村”演變到”生活農村“的農村深度旅遊模式,來吸引大陸游客。

 

開發具産地特色的旅遊伴手禮:除了豐富客家美食廣場之傳統客家人米食(米苔目、發粄、菜包、九層糕、粄粽、甜粄、紅豆粄、鹹甜粄、紅粄(紅龜粿)、燜糯飯、粄圓、粢粑、菜頭粄或者芋粄、水粄等)外,應研發保鮮技術,延長賞味期,配合大陸游客來臺,推動”臺灣下單、大陸提貨”機制。

編輯:邵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