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 聞 | 視 頻 | 最新消息 | 三大議題 | 三大亮點
各方聲音 | 惠臺措施 | 圖 片 | 座談簡介 | 日程安排 | 朱家角鎮概況 | 兩岸農業交流20年
  首屆“兩岸鄉村座談”活動 -- 臺灣

臺媒:臺灣農産品進入大陸市場大有可為

時間:2009-06-09 14:49   來源:台灣網
  正當大陸採購團紛紛赴臺之際,臺灣“農委會”日前主動出擊,將邀請20位大陸大型經銷商採購部門主管,組成農産品“踩線團”,于9月赴臺。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昨日發表社評説,這次活動除了可以讓大陸經銷商深入了解生産程式外,島內業界也希望可以借此機遇和大陸建立固定供銷模式。

  現將社評全文摘錄如下,

  兩岸農産品貿易在兩岸相繼加入WTO後,臺灣出口到大陸的農産品從1995年的581萬美元,逐年穩定地上升到2004年的2億9100萬美元,佔臺灣農産品出口總值的8.21%,大陸出口到臺灣的農産品則受到過去十年臺灣經成長波動及兩岸政治關係變化的影響,各年變化並不穩定,但總在2億6200萬到5億100萬美元間,佔臺灣農産品進口總金額的3.67%到5.66%。

  在國民黨前主席連戰訪問大陸之後,大陸相繼釋出優惠臺灣水果進口的訊息,先是將臺灣産水果輸入大陸的種類,由原來的12種增加為18種;繼而又宣佈對臺輸入15種水果給予零關稅優惠。臺灣水果輸往大陸的數量因而快速成長。據統計,出口至大陸的臺灣農産品自2002年的6640萬美元,至2008年增為4億3074萬美元,成長6.5倍,其中生鮮水果由7萬美元增加至196萬美元;同時,在2007年臺灣農産品總出口額中,大陸(包括香港)市場所佔的比例為25.65%,已取代日本成為臺灣農産品的最大出口市場;2008年北京奧運時,臺灣的芒果、鳳梨、番石榴及楊桃等四項水果,更被選為奧運水果。

  毫無疑問,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自2005年以來日益活躍和熱絡,主要是大陸方面採取積極措施擴大臺灣農産在大陸市場的銷售,其次,隨著大陸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大陸消費者對相對於高品質、高價格的臺灣農産品的需求也在逐漸增加,促使臺灣農産品在大陸的銷售市場逐漸壯大,這對與其他貿易夥伴農産品貿易成長停滯的臺灣,當然格外重要。

  特別是以往臺灣農産品出口大陸所遭遇的主要問題,包括運輸成本過高、缺乏出口保險的避險機制、出口渠道不足、産地證明與倣冒問題等,在兩岸關係和緩之後逐漸解決。舉例來説,兩岸直航之前,影響水果、蔬菜銷售的最大問題就是運輸和保鮮,臺灣小量進入大陸市場的農産品多須轉經第三地,時間長、成本高、風險大,但在直航之後,不只運輸時間縮短一半,而且也降低損耗率,導致成本與價格下降,這對臺灣的農民當然十分有利。

  鋻於臺灣的農特産等都走精品路線,水果價格是大陸當地的四到五倍,大陸自然希望臺灣水果能有衛生證明,因此9月將會安排吉園圃安全蔬果標章的認證過程,請大陸通路商來看生産程式,日後銷到大陸的水果,也計劃貼上吉園圃認證標章,使臺灣品牌的優質産品廣為大陸認知,這對未來臺灣水果輸往大陸必然有正面作用。

  總之,兩岸農業的互補性很強,大陸在中、低端農産品市場上具有優勢,臺灣則在熱帶果蔬、優質育種等高端産品方面優勢突出。臺灣農産品銷往大陸越來越多,而大陸農産品輸往臺灣則始終維持進口農産的5%至6%,足見沒有大陸農産品傾銷的問題,臺灣的農民還要繼續受民進黨的蠱惑嗎?

編輯:邵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