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 聞 | 視 頻 | 最新消息 | 三大議題 | 三大亮點
各方聲音 | 惠臺措施 | 圖 片 | 座談簡介 | 日程安排 | 朱家角鎮概況 | 兩岸農業交流20年
  首屆“兩岸鄉村座談”活動 -- 臺灣

臺灣省農會總幹事張永成:感受誠意 同造雙贏

時間:2006-04-27 11:3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4月20日至22日,臺灣農産品在第七屆中國(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上的閃亮登場,引發了大陸消費者和媒體的熱烈關注。作為本屆菜博會的支援單位、臺灣農産品的島內承辦單位,臺灣省農會總幹事張永成自然也成了記者追逐採訪的焦點——感受誠意 同造雙贏

  “進入大陸市場我們很有信心”

  記者:臺灣農民和農業企業此次參展的情況如何?

  張永成:在大陸的菜博會上專設臺灣農産品展銷區,這是第一次。大陸北方與臺灣的氣候區別較大,農産品品性也各不相同,互補特徵明顯,是臺灣農民一直很看重的市場。這也是有這麼多臺灣農民願意來壽光參展的重要原因。在臺灣農會的組織下,臺灣雲林、臺東、嘉義、臺南、屏東、南投、桃園、高雄等縣市80余家各級農會、農業協會、農業組織、農業企業,專程從臺灣前來參加此次博覽會。

  不僅臺灣農民熱情高,整個參展團都十分用心,帶來了最好的、有代表性的臺灣水果、蔬菜及農産品深加工品,其中不乏大陸尚未開放産品,希望可以增加大陸對臺灣農産品和農業發展水準的了解。

  記者:去年以來,大陸方面已經組織了3次大型經貿活動,把臺灣農産品推介到大陸。您覺得,壽光菜博會與前3次相比,有何新的特點?

  張永成:此次參加壽光菜博會,既可以向大陸消費者展示臺灣農産品的優秀品質,為臺灣農産品進入大陸市場作準備,也可以使大陸與臺灣在農業技術方面的交流得到提升。

  擴大臺灣農産品在大陸的銷售,需要有一個好的批發市場提供渠道。壽光是大陸北方蔬菜最大的集散地。相信通過壽光,臺灣農産品在大陸的銷售會變得更加通暢,給臺灣農民帶來更好的收益。特別是,此次來參展,我們也感受到了大陸方面的誠意與消費者的熱情,這讓我們對大陸市場的開拓很有信心。

  另外,壽光菜博會的專業性很強,很適合生産者來觀摩。臺灣的農業從業者,也從這次菜博會上汲取了很多技術。這種交流,可以促進雙方農業技術的提升。

  “農産品”直航亟待解決

  記者:此次壽光菜博會,是剛剛閉幕的兩岸經貿論壇的一個重要延續。大陸方面在此次經貿論壇上宣佈了15項惠及臺胞的政策措施,其中7項涉及農業。這將給臺灣農民帶來哪些影響?

  張永成:臺灣農戶最在乎的就是自己的農産品能否銷售出去。大陸一系列對臺灣農業優惠措施的宣佈,對臺灣農戶來説,等於又多了一條農産品的新出路,而且大陸市場巨大,這讓他們很欣慰,很高興。

  臺灣是一個淺盤經濟市場。農産品豐産時,很容易發生滯銷、價格暴跌,使農民遭受損失。以柳丁為例,柳丁在臺灣的成本大約是每斤七八元新台幣。而盛産時,售價往往會跌到四五元新台幣。僅雲林一個縣,每年用於低價收購滯銷的柳丁的費用,就要在6000萬至7000萬元新台幣。

  這次宣佈新增準入的4種水果和蔬菜,在臺灣産量都較大,常有豐産滯銷現象發生。大陸市場放開後,如果兩岸能夠建立起正常的交流機制,那麼,豐産之年,大陸就會是臺灣農産品銷售最好的通路。

  自去年來,我們一直在關注集體採購。農産品最需要的就是通過集體採購,實現計劃性生産。此次,大陸方面表示將適時組織採購團赴臺採購,我們對此樂觀其成。我們臺灣省農會也會繼續做好與相關組織單位的溝通工作,努力促進各項措施的落實。

  記者:當前兩岸農業的合作與交流,您認為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張永成: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就是兩岸之間的直航。農産品不比一般産品,它對時間性要求很強,對運輸的時效要求很嚴格。由於兩岸現在不是直航狀態,這使得銷往大陸的臺灣農産品不僅品質會受到影響,成本也大幅提高。目前,運輸和儲存就佔了總成本50%以上。

  直航是解決農産品保鮮的主要辦法。我們不希望再看到將單純的農業經濟“泛政治化”,希望兩岸“三通”能從農産品開始突破。以平常心,早日開通綠色航道,使臺灣的農産品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進入大陸市場。實現今天在臺灣採摘,明天可以到達大陸。

  此外,檢驗檢疫和原産地證明也是制約兩岸農業交流合作的現實障礙。希望臺灣方面能夠正視臺灣農民的呼聲,與大陸相互放開市場,簡化通關、檢驗手續與作業流程,以確保農産品的新鮮程度,降低成本,提高臺灣農産品在大陸的競爭力。

  作為同宗同語的同胞,臺灣民間十分看好大陸廣闊的市場前景和市場機遇,大陸同胞也十分喜愛臺灣農産品,兩岸農業交流已經在臺灣民間引起廣泛關注,臺灣當局就應該順應民意,更多考量農民的利益,放開臺灣農産品走進大陸市場。

  為兩岸農業的未來共同打拼

  記者:此次壽光菜博會期間,您與臺灣農民創業園考察團一起,參觀了位於山東棲霞市的臺灣農民創業園。這是兩岸經貿論壇上新宣佈設立的兩個臺灣農民創業園之一。臺灣農民和農業企業怎麼看待這個創業園?

  張永成:這次壽光和棲霞之行,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裡的農産品産值大,勞動力資源豐富,耕种經驗豐富,也重視技術的提升,不斷求新求變,技術先進;而臺灣有著現代的農業技術,但勞動力成本很高,我們可以相互配合。

  棲霞位於大陸北部,天氣情況、地理環境、産品種類、種植技術等方面都與臺灣有較大差異,合作空間大。在臺灣,蘋果的栽培主要在中部地區,由於過度開發,目前已經遇到了發展瓶頸。棲霞的地理位置和種植環境都非常好,很適合開發蘋果栽培,這給了臺灣農民一個大展身手的機會。我們會詳細地收集資料,帶回去跟臺灣的農民宣導,鼓勵他們過來看看。相信會有很多臺灣農民願意來嘗試的。

  臺灣農産品進入大陸已經有十幾年的歷史了。從去年開始,在數量上更是有了一個突飛猛進的提高。除農産品之外,兩岸在農業管理、技術方面等的合作空間也很大。我們希望將來會有更好的形勢持續出現,希望兩岸農業能在交流中,彼此相互勉勵,共同為兩岸農業未來打拼,實現雙贏。張意軒

編輯:邵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