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臺商品利潤待提升 應利用好ECFA原産地證書

時間:2011-10-19 14:15   來源:經濟日報

  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早期收穫清單正式實施後,通過關稅互減促進了兩岸貿易發展,擴大市場開放,加速了服務貿易自由化進程,同時帶動了兩岸經濟發展。其中列入清單的約800項産品將逐步降關稅,3年內全部降為零,包括大陸對臺灣開放的産品539項,臺灣批准大陸的産品5大類267項。

  檢驗檢疫部門近日統計了上半年對臺商品憑ECFA原産地證書申請關稅減免的情況,發現該項優惠政策並未得到企業充分利用,企業利潤尚有提升空間。

  為幫助進出口企業及時了解ECFA及早期收穫清單中與貿易和投資有關的政策、規章和辦事程式,引導企業在對台貿易談判中利用“ECFA證書”為自身爭取合法利益,各地檢驗檢疫局近日紛紛舉辦ECFA原産地優惠政策宣傳會,不少生産出口臺灣産品的企業獲悉這一資訊後,積極申領ECFA原産地證書,收穫匪淺。

  案例一:深圳某進出口公司在今年為出口臺灣的一批氧化銻産品申辦了ECFA原産地證書。由於該産品在ECFA生效後關稅由2009年的2.5%直接降為零,該公司憑藉ECFA原産地證書即享受了近3萬元人民幣的關稅優惠。之後該企業在深圳檢驗檢疫局再次申領的一份ECFA原産地證書更是讓該企業享受了近10萬元人民幣的關稅優惠,這也是近年來深圳檢驗檢疫局簽發的最“值錢”的一份原産地證書。

  案例二:廈門佛權進出口有限公司近日在廈門檢驗檢疫局領取ECFA原産地證書,此份ECFA原産地證書的申領方是此次出口臺灣的貨物為神香、香粉,共940箱(袋),貨值近1.78萬美元,屬ECFA早收清單項目。這批神香目前可獲得臺灣減半關稅的優惠,在臺進口關稅由5%降至2.5%。該産品3年內關稅將降為零,提升了産品在臺灣市場的競爭力。

  案例三:美利達自行車(中國)有限公司是臺灣自行車業界中第一家股票上市公司—“美利達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國大陸獨資的子公司,所生産的高品質系列山地車、公主車、倣山地車、跑車等行銷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截至目前,該企業已辦理ECFA證書20份,簽證金額216萬美元,憑證書産品進口關稅從5%降至2.5%,直接為企業減免關稅7.5萬美元。

  案例四:今年初,江蘇鹽城檢驗檢疫局簽出首份ECFA原産地證書,獲得這張ECFA原産地證書的是鹽城法爾機械有限公司,這批出口臺灣信佳凡而有限公司的1套價值2880美元的止回閥、120套價值3010美元的放泄閥,通過ECFA證書,為企業節省2萬元的關稅。在ECFA證書正式簽署半年多來,鹽城法爾機械有限公司共申請ECFA證書11份,節約關稅16萬元。

  以上成功案例説明,相關出口企業應充分重視和利用ECFA協議,享受其給企業帶來的好處。對清單産品而言,企業可利用ECFA,結合臺灣本土的生産技術,進口大陸原材料,在臺灣生産,再運至大陸銷售,反之也可從臺灣進口零配件,在大陸組裝,再運回臺灣銷售,這樣一進一齣都不會産生關稅,並且能使兩岸相關産業形成更加完整和更低成本的産業鏈,在全球産業分工中佔據更為有利的位置,共同迎接激烈的國際競爭,佔據更多的市場份額。(朱 磊)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