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慕明:兩岸攜手賺世界的錢贏世界的心

時間:2011-05-08 09:35   來源:SRC-112

郁慕明在接受記者採訪

  臺灣新黨主席接受華西都市報專訪,暢談參觀災後重建的感想

  ●我參觀了都江堰、映秀、水磨,這是有效的重建、現代化與科技化的重建。

  ●如今,大陸和臺灣從對峙到開放,到交流,再到深入合作。這樣一個契機我們應該重視,讓中國從一個內陸大國,發展成一個海洋大國,振興中華。

  ●年輕人要在行為和思想上,讓人佩服,要成為讓同事、同學感到非常震撼的人,要成為受人尊敬的人。

  第七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于昨日在成都隆重開幕,臺灣新黨主席郁慕明出席了開幕式並參加了《大陸‘十二五’規劃與臺灣‘黃金十年’》專題研討會。會後,這位連續參加了七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在與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會談後提出“利於兩岸互利雙贏十點建議”,表示要“把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帶回到臺灣去的臺灣新黨主席,接受了華西都市報記者的專訪。

  在採訪中,71歲的郁慕明才思如泉涌,引經據典、文采飛揚,暢談個人赴臺自由行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發表自己參觀“四川512汶川大地震”災後重建的感想並殷切寄語兩岸年輕人。他希望中國大陸與臺灣攜手“走出去”,賺取全世界的錢並贏得全世界的心。

  談災區重建

  現代化與科技化的重建

  華西都市報:鬱主席不是第一次來四川成都了。之前,您參加過西博會,這次又前往汶川地震災區進行了參觀。兩相對比,您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郁慕明:參加西博會時,我的感受是大陸用具體的成果告訴全世界,中國大陸有能力去應對危機。這次,我參觀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看到了幾千年前中國人的智慧,這是過去的成就;我參觀了都江堰、映秀、水磨的重建工程,看到了現在的我們,在經歷巨大災難後所取得的成就。我認為,這是有效的重建、現代化與科技化的重建。與此同時,我也從保留下來的災難原貌看到了大自然的反撲,這是人類所不能抵禦的,這對整個人類都是一個警惕,我們要未雨綢繆,要學會如何去預防大自然的反撲,要建立起應對和處理危機的機制。在環境保護方面,如果人人都少浪費一滴水,都不去破壞環境,那我們生存的自然環境就會更好一點;或許發生災難的幾率就會降低。

  談赴臺自由行

  整個臺灣都將受益

  華西都市報:大家都非常關心“大陸居民赴臺自由行”這個話題。這次,您參加的第七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會不會給出明確的答覆?

  郁慕明:我本來以為在去年就可以推動的,很可惜沒有成行。我們一直積極推動此事,對此也非常期盼;相信這次論壇之後,大陸居民赴臺自由行應該達成共識,還可能會形成一個決議。

  華西都市報:您能否給出一個時間表?

  郁慕明:今天的論壇開幕式,賈慶林主席就給出了一個時間。我想,只要中國大陸與臺灣本著積極務實的態度去推動這個事情,在9月底實現“大陸居民赴臺自由行”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華西都市報:在您看來,“大陸居民赴臺自由行”之後,對臺灣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郁慕明:我認為這個影響是非常大的。根據《海峽兩岸關於大陸居民赴臺灣旅遊協議》,現在的大陸居民赴臺旅遊是以組團方式實施的,採取團進團出形式,團體活動,整團往返。這個是有所限制的,團隊帶到哪就去哪,不是想去哪就去哪,特別是一些中小商鋪就去不了。一旦今年“大陸居民赴臺自由行”成行,大陸居民的自由光顧,就將利益覆蓋到了臺灣的中小商鋪了。這對整個臺灣來講,都將會受益。

  寄語年輕人

  不要過於追求現實和金錢

  華西都市報:您所講的“振興中華”,是否表明您對一個強大的中國也很期待?

  郁慕明:我認為,中國不要強調強大,而要強調偉大,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文化傳承所帶來的歷史內涵是非常偉大的!中國大陸的發展證明,我們取得的不僅僅是經濟上的成長,在政治上和文化上也取得了成長。

  華西都市報:“振興中華”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努力。您對承載中國未來希望的年輕人,又有什麼樣的寄語?

  郁慕明:我們的年輕人,不要太現實,商業社會上這種追求現實的思想進入年輕人的內心是非常可怕的。不要一味去追求錢多,錢多的只是富人,不是偉人,也不見得是一個好人;年輕人要在行為和思想上,讓人佩服,要成為讓同事、同學感到非常震撼的人,要成為受人尊敬的人。現在很多年輕人是獨生子女,往往愛特立獨行,在家裏任何人都會聽他的;但是,一旦進入社會,就沒有人是必須聽你的了。因此,對年輕人來講,不嬌生慣養,儘早在群體生活中學會人與人之間相處非常重要。

  談兩岸合作:努力成為世界標準的制定者

  在臺灣新黨主席郁慕明看來,中國大陸和臺灣的攜手合作,兩岸要一起“走出去”!西方人的商人社會“嘴臉”是很難贏得人心的,我們不僅要去賺全世界的錢,還要去贏得全世界的心。

  兩岸面臨更複雜國際環境

  華西都市報:您認為兩岸應該如何走出去,去賺全世界的錢?

  郁慕明:歷史證明,我們中國人是有大智慧的,是有先見之明的。對於中國大陸和臺灣來講,合作正在逐漸走向深入。但是,我們也在面臨更加複雜的國際環境,面臨前所未有的世界性競爭。因此,我們不僅要在大陸和臺灣之間開展更加深入的合作;還要通過深入合作,攜起手來,共同走出去,將大陸和臺灣的優勢都發揮出來,要讓我們的技術越來越新,能夠去佔據全球市場,去賺全世界的錢。

  華西都市報:您剛剛説,不僅僅是要去賺取全世界的錢,還要去贏得全世界的心?

  郁慕明:我認為西方人的商業社會“嘴臉”是很難贏得人心的,這恰恰是逐漸走向深入合作的大陸與臺灣所面臨的一個機會。對我們來講,現在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要努力去成為標準的制定者。在這種情況下,大陸與臺灣的合作就不僅僅是去打造更多屬於中國人的國際化品牌,更重要的是要去建立我們自己的標準,從而去贏得全世界的心。

  臺灣不要自絕於大陸

  華西都市報:2005年您開啟了8天7夜的“民族之旅”。為何説要將“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帶回臺灣去”?

  郁慕明:過去慘痛的歷史告訴我們,人民不團結,國家分裂帶來的

  只有人家看輕我們、羞辱我們、欺淩我們、殘害我們。因此,我切實感受到了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期盼所有的同胞們能夠奮起團結,惟有團結才帶來國家的強盛、民族的振興,所以我當時表態要將這種精神帶回臺灣去。

  華西都市報:相比6年之前,您現在有什麼樣的感受?

  郁慕明:現在與6年前已經完全不同了。兩岸的合作已經由單向交流到雙嚮往來了,交流也越來越頻繁、範圍也越來越廣。因此,我對合作的感受也要變化,用當時的詩來講的話,那就是“仰天大笑走出去,吾輩都是中國人。”

  華西都市報:您曾説“吾輩都是中國人”,這涉及大陸與臺灣關係。

  郁慕明:我經常説要“做一個快快樂樂的臺灣人,也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具體來講就是,我們要做一個快快樂樂的臺灣人,我們不要鎖島政策,臺灣不要盲目無知、自絕於大陸,這麼大的錦繡河山是祖先留下來的,為什麼要放棄,臺灣人也有權來大陸,這個力量是無與倫比的,我們為什麼不去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呢?

  華西都市報:您對“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怎麼理解?

  郁慕明:過去200年,我們基本上是遭受了世界列強、尤其是帝國主義的欺辱。回顧這段歷史,作為炎黃子孫,受欺壓的感覺是非常不好受的。如今,大陸和臺灣從對峙到開放,到交流,再到深入合作。這樣一個契機我們應該重視,讓中國從一個內陸大國,發展成一個海洋大國,把握這樣的契機來振興中華。在我看來,太平洋不僅僅是美國的,歷史上鄭和能夠下西洋,現在的中國也可以通過臺灣這個“關鍵點”實現走出去。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