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學子抵達武漢 在辛亥革命首義之地追尋歷史足跡

時間:2011-07-11 11:13   來源:台灣網

 

7月3日,兩岸大學生一同參觀宋慶齡漢口故居。(台灣網李丹攝)

 

  台灣網7月4日武漢消息 7月3日,20名參加“追尋歷史足跡”系列活動——首義之旅的兩岸大學生來到武漢,一同參觀了宋慶齡漢口故居、黃鶴樓、辛亥首義園紀念園廣場、起義門以及武漢老租界、新江灘等地。

  由於目前宋慶齡漢口故居、辛亥首義園紀念園廣場(紅樓)等一批遺址遺跡正在修繕,臺灣學生們都為不能進入相關場所實地了解百年前辛亥革命先烈的革命壯舉而感到遺憾。對於他們而言,聆聽歷史、感受歷史才是最重要的。隨後,大家都沉浸在導遊的耐心講解中。

  西元1911年10月10日,農曆辛亥年八月十九日,中國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領導下的湖北地區革命黨人,在長江之濱,蛇山腳下果敢地打響了推翻清王朝統治的第一槍,並一舉佔領武昌。義聲所播,全國相應,從而結束了在中國綿延兩千餘年的封建帝制,為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

  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位於武昌閱馬場,北倚蛇山,南面首義廣場,由於它紅墻紅瓦的建築外觀,被武漢的老百姓們熟稱為“紅樓”。紅樓原為清朝政府設立的湖北咨議局局址。

  離“紅樓”不遠的首義南路就是起義門所在地,起義門原為武昌古城的中和門,武昌起義勝利後改為起義門。1981年,武漢市重新修復起義門,在門樓的牌匾上刻著由葉劍英元帥于1979年書寫的“起義門”三個大字。來自臺灣大學的李曉蓉告訴記者,“武漢,讓我們找到了久違的感動和久違的首義進取精神,不管是“紅樓”還是起義門,都能夠喚起同學們的歷史記憶,我很慶倖在畢業之前能夠參加這次追尋歷史足跡活動,這將會是我人生中最難忘的一段時光。”

  武漢作為一座享譽中外的歷史文化名城,秀美的山川勝景是她靚麗的衣裳,雄奇的兩江三鎮是她豐滿的軀幹,而她的歷史、她的文化、她的精神才是這座城市不泯的靈魂。靈魂看不見摸不著,但可以通過文物古跡,通過無數凝聚著先民智慧的傳世珍品,甚至通過城市的一磚一木昭示它的存在。

  隨後,兩岸大學生還參訪了享有“天下絕景”和“天下江山第一樓”美譽的黃鶴樓。(記者 李丹)

 

7月3日,兩岸大學生一同參觀辛亥首義園紀念園廣場。(台灣網李丹攝)

 

 

7月3日,兩岸大學生起義門前合影。(台灣網李丹攝)

 

編輯:李典典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