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數十位臺灣學子在大陸的216個小時

時間:2011-07-15 08:35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7月14日電 題:時短情深 依依不捨——記錄數十位臺灣學子在大陸的216個小時

  作者 胡雨晴

  40多位兩岸青年學子,走過上海、蘇州、南京、北京,于14日完成“追尋歷史的足跡”——成就之旅的全部旅程。對於參與本次兩岸交流的他(她)們而言,9天、216個小時的“同行”,都是一次難忘的回憶。

  初至大陸,欣喜溢於言表

  來自南臺科技大學應用英語系的施宜君,是該團隊中唯一一位來自臺灣南部的同學。她説:“一直以來,我對大陸的歷史和地理就很感興趣,這次終於可以實地體驗。以前在學校上課的時候,每次讀到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我都會想像古人站在岳陽樓上,俯瞰長江、直抒胸臆的情景,而現在,我就站在大陸這塊土地上,不僅可以用雙手撫摸歷史的遺跡,甚至還能感到與古人在精神上的交往,真的是非常神奇!”

  來自新竹清華大學的徐聖翔表示,原本以為只是普通的學生之間的交流,沒想到來了之後,驚喜一個接著一個。開始是下飛機的時候,大陸同學熱情的歡呼與迎接,隨後是在完全沒有想到的情況下進入了北京人民大會堂,甚至還和胡錦濤總書記站在一起,這一切都跟預想的完全不一樣。

  來自淡江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的葉宇浩同學也説:“作為商科的學生,我們之前對大陸經濟發展的理解比較抽象,看到的多是GDP、CPI等數據,而這一次,來到上海、北京等大都市,也擠過了地鐵,才真正感受到了大陸經濟發展的速度與成果。”

  情到深處,歌聲傳遞不捨

  在本次兩岸青年交流活動中,參加7月12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兩岸萬名青年主題聯歡是非常顯眼的一項。同學們演唱了一首由海峽兩岸同胞共同創作的歌曲《我們的心》,並受到了胡錦濤的親切問候。談到這次經歷,同學們興奮地想要表達自己的心情。

  來自臺灣科技大學的林孟璇説:“我們那天真的非常激動,在人民大會堂大禮堂,看到舞臺下面那麼多人,而我們站在臺上,唱著《我們的心》,當我們的手拉起手那一刻,我感覺到雖然大家來自不同的地方,但心卻是連在一起的。我們唱出了心聲。也許在這9天的時間裏,我們沒有辦法用相機記錄下所有發生的一切,但我覺得我們的眼睛與我們的心已經是最好的攝影了。”

  在被問及是否還會再來大陸時,眾臺灣同學表示一定會再來,甚至有準備今年寒假再來一次。施宜君説,在大陸的這段時間,結識了很多朋友,不論是導遊、志願者還是當地的地方陪同,都讓我們全方位了解和接觸了大陸,給了我們更真實、更真切的感受,以後有機會一定要再來大陸看望他們,不論是參訪也好、交流也好,重要的是能再次踏上這片土地。

  離別大陸的前一天晚上,同學們選擇用歌聲來表達自己的不捨與留戀,大家相聚在一起,肩並肩、手挽手,齊聲唱著《朋友》、《分享》,訴説不捨之情,甚至有同學未語淚先流,讓“一句話,一輩子,一生情,一杯酒”的歌聲在心中徘徊。

  回首旅程,詩詞表達心意

  臨別之際,同學們依依不捨,夜間兩三點還跑到志願者的房間裏贈送紀念卡,留下聯繫方式,或者要求大家簽名留念。在機場送別的時候,大家一句句“平安”,一聲聲“一定要來臺灣,一定要來找我”,道不盡彼此之間的情誼。

  在臨別大會上,同樣來自北京交通大學的志願者謝德寶用了一首席慕容的詩表達了他的心情,“不要因為也許會改變,就不肯説出那句美麗的誓言;不要因為也許會分開,就不肯求一次傾心的相遇;總有一些什麼會留下來吧!留下來做一件不滅的印記,好讓那些不相識的人也知道,我曾經怎樣的深深愛過你!”

  作為回應,來自高雄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班的郭繐綺改編了其校友余光中先生的一句話:“兩岸交流,多多益善,多來青年,少點征戰。”

  而葉宇浩同學也在簽名中寫道,“從紫禁城的泱泱氣勢;到黃浦江畔的霓虹耀眼;也許期許我們能保有昨日之氣魄,更要有包容之胸襟為中華之崛起而努力!”(完)

編輯:李典典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