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慶齡基金會致力兩岸青少年交流 凝聚血脈親情

時間:2011-07-08 18:17   來源:台灣網

  台灣網7月16日北京消息 近年來,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積極致力兩岸青少年文化教育交流。先後成功舉辦了“兩岸少年兒童大聯歡”、“兩岸青少年社會教育研討會”、“兩岸大學生領袖論壇”等大型品牌交流活動。引領兩岸青少年加強溝通理解,深化血脈親情。

  創新模式 推動兩岸青少年深入交流

  幾年來,宋慶齡基金會邀請臺灣百餘所高校的5000余名大學生來大陸交流參訪,參與交流活動的大陸民眾和大學生志願者達上萬人次。

  基金會深入探討建立兩岸長效交流機制的新模式和新途徑,不斷把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引向深入,擴大合作交流成果。

  2006年宋慶齡基金會推陳出新,特別策劃了以“走進北京”為主題的“體驗式”交流活動。該活動由“走進奧運”、“走進社區”、“走進家庭”、“走進歷史”、“走進校園”等五個板塊組成,將傳統交流中的旅遊參觀強化為更加貼近生活的真實體驗;將單純的晚會聯歡,強化為更加貼近心靈的真情互動,為兩岸學子提供了更多交流的機會,讓他們在分享友誼的同時,獲得人生的成長和發展。

  2006年,宋慶齡基金會攜手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與中國國民黨青年團合作,在北京舉辦了“首屆兩岸大學生領袖論壇”。兩岸近百所高校的200余名學生骨幹圍繞“開展兩岸青年交流的意義及途經”進行了深入探討。林毅夫、李開復等知名人士為參與論壇的兩岸學生代表做了專題報告。論壇還發佈了《倡議書》,號召更多兩岸青年參與交流活動,共用交流成果。

  兩岸心連心 教育興中華

  近年來,在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教育交流已日益成為兩岸交流中氣氛最活躍、成效最顯著的領域之一。宋慶齡基金會組派兩岸數百所中小學校長教師互訪交流。在此基礎上,2007年基金會攜手中國教育學會、臺灣教育會在北京舉辦了“首屆兩岸青少年社會教育論壇”,“論壇”以“突破校園圍墻、架設育人橋梁”為主題,引起了社會輿論和新聞媒體的高度關注。

  兩岸教育交流活動,使兩岸教育工作者加深了解、深化友誼、分享經驗,共同探討和研究新形勢下發展教育事業的有效途徑和手段。同時直接影響和輻射到青少年一代,意義十分深遠。

  才藝兒童入島交流引關注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每年組派大陸少兒藝術團和“宋慶齡少年兒童發明獎”獲獎兒童入島交流。

  聰明可愛,極具藝術天賦的孩子們在島內不僅深入到縣市文化場所演出和舉辦作品展覽,而且走進學校、社區與當地的少年兒童進行聯歡。

  當地民眾特別是兒童的家長對大陸政府、社會給予少年兒童這樣優秀的教育和關注讚不絕口。少年兒童的入島交流起到了成人起不到的極佳效果。

  兩岸學子攜手創作歌曲《我們的心》凝聚感動

  2007年春,南昌大學一位叫李正磊的同學隨基金會團組赴臺交流,在臺期間,與陪同交流的臺灣同伴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交流結束後,李正磊與臺北教育大學的陳莉家保持聯繫,延續著交流過程中的感動和友誼,二人計劃共同創作一首歌曲表達兩岸青年的心聲。最終,主修語文與創作的陳莉家只用了2個小時就寫成了歌詞,歌名定為《我們的心》。而李正磊則用了兩個月的時間編曲、配器、錄小樣,動用了身邊的一切力量與資源。

  當他們把自己製作的歌曲小樣放到網路論壇時,反響超出預想的強烈。兩岸網友紛紛留言表達對這首歌的喜愛與支援,很多參加過交流的兩岸學子聽著音樂潸然淚下,因為他們感嘆:終於有一首歌能表達出自己的心聲!

  如今,《我們的心》被兩岸青年學生廣為傳唱。兩岸青年間不斷加深的深情厚誼正如歌中所唱:“我們的心,從沒有海峽的界限,在同一片天空有著相同的語言,期待著我們相聚在海的那一邊,承諾未來還要再見。”(記者 高琿)

編輯:李典典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