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牽兩岸十年大聚首 京臺青少年交流成果豐碩

時間:2011-07-08 18:17   來源:台灣網

  台灣網7月15日北京消息 京臺青少年交流周今年已經舉辦到第十屆,十餘年來,交流周活動為增進兩岸青少年感情、推進兩岸校際交流交往發揮了重要作用,結出了豐碩成果。

  第十屆京臺青少年交流周隆重開幕

  2009年7月11日至17日,由北京市臺辦與東城區、西城區、朝陽區、懷柔區、首都體育學院、北京工商大學、首都經貿大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北京工美集團、北京市科協等11家單位共同主辦的“青春牽兩岸,十年大聚首——京臺青少年交流周”在京舉行。來自臺灣大學、臺中技術學院、屏東商業技術學院、基隆市二信中學、嘉義東石學校、新竹中信學校和國民黨青年發展基金會、臺灣工藝發展協會、周文鏡文教基金會、臺中中小企業協會等社會團體組織的600余名臺灣師生與北京師生歡聚在一起,共敘友情、暢想未來。

  交流週期間,臺灣師生還參加了“太極研習營”,“兩岸青年舞動太極聚長城”、“創意文化之旅”等項活動,親身體驗中華傳統文化,考察了北京現代文化創意産業。此外,兩岸師生還參觀了故宮、首都博物館、國家中影數字製作基地,中國電影博物館、盧溝橋等名勝古跡和文化場所。

  搭鵲橋促良緣 交流逐漸深入每個區 

  談起海峽兩岸間的交流,來自臺灣東華大學,目前在北京定居的謝定中教授激動地表示,海峽兩岸的交流已經有了長足的進展。當初京臺青少年交流周只是城市之間的交流,現在已經延伸到了區。交流最大的功能是增進海峽兩岸的了解,互相學習,進而創造一個雙贏的局面。我在兩岸間往來,深深感受到交流是個必要的過程,大家通過了解,最好能彼此接受,即使不能接受,我們也要包容,應了那句“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我們中國人有句老話,“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悅乎?”謝教授一語道出了兩岸交流的精髓所在。

  同為第一屆京臺青少年交流周的成員,當時在臺灣東華大學就讀研究生的邱騰玄,和當時在北京聯合大學就讀本科生的張女士,通過京臺交流周這個“鵲橋”,最終喜結良緣,一時傳為佳話。這對夫婦這十年的人生歷程,同時也見證了京臺青少年交流周十年的發展歷程,姻緣千里一線牽,建功立業美名傳。

  春華秋實  碩果纍纍

  自1999年至今,京臺青少年交流周已成功舉辦九屆,逐步發展成為兩岸青少年交流的品牌活動,邀請臺灣青少年逾5000人,近2萬名北京師生參加了交流活動。十年以來,交流周活動主題從1999年的“親情、友情、世紀情”到“相約2008”,參加單位由中小學到大專院校,輻射面不斷擴大,京臺青少年間建立起純真的友誼和真摯的感情。從臺北的中山女子高級中學、嘉義的民雄中學到花蓮的東華大學等等,交流周的協辦單位遍佈臺灣的每一個縣市,通過“古都巡遊、體育交流、志願服務、校際交流、奧運體驗”等主題活動,兩岸的青年朋友從陌生到熟悉,再到依依不捨、相親相愛,勾勒出交流週三步曲一代風華。

  十餘年來,交流周活動為增進兩岸青少年感情、推進兩岸校際交流交往發揮了重要作用。交流周品牌活動的擴散效應,隨著交流周活動的不斷延續,將對兩岸青少年大交流活動産生積極深遠的影響。

  希望牽兩岸,青春耀中華。兩岸青少年共同追逐著夢想,通過交流周這座心靈的橋,走向大發展、大交流、大融合的幸福彼岸。(記者 楊永青)

編輯:李典典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