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大學生參訪中山艦博物館和武漢大學

時間:2011-07-11 11:23   來源:台灣網

  7月4日,20名參加“追尋歷史足跡”系列活動——首義之旅的兩岸大學生參訪了中山艦博物館,探尋“辛亥”足跡,重溫革命歷史。(台灣網 李丹 攝)

  台灣網7月5日武漢消息 江城武漢驕陽似火。7月4日,20名參加“追尋歷史足跡”系列活動——首義之旅的兩岸大學生參訪了中山艦博物館,探尋“辛亥”足跡,重溫革命歷史。隨後到武漢大學與學生交流。

  今年10月,武漢將舉行紀念辛亥革命百年慶祝活動,由於目前中山艦博物館在修繕,兩岸大學生只能在博物館外看幾眼中山艦艦體。隨後大家來到烈士紀念碑前瞻仰烈士紀念碑,緬懷革命烈士。

  來自臺灣東吳大學的黃蕓羽一直在館外找尋最佳拍攝室內艦體的角度,希望能夠拍到中山艦,她告訴記者:“中山艦是我最想看到的一個歷史景點,很遺憾今天不能觀摩這艘艦艇。以後還有類似活動,我肯定會來。”

  中山艦,是一艘英雄的、苦難的戰艦。中山艦,原名永豐艦。1910年由清政府向日本訂購,1912年6月建成下水。1913年加入中國北洋政府海軍第一艦隊。1922年6月孫中山先生在“廣州蒙難”時登臨該艦,指揮平叛鬥爭長達50余天。1925年3月,孫中山先生去世後,為紀念孫中山改名為“中山艦”。1938年10月,在“武漢保衛戰”中,中山艦與日軍飛機激戰75分鐘後,被炸沉于長江金口。數十年後,1997年1月,中山艦在武漢被整體打撈出水。2008年5月25日,96歲的中山艦經過10天的運送,艦首抵達中山艦陳列館門口。今年,武漢中山艦博物館將於10月正式對外開放。

  隨後,大家來到被譽為“ 中國最美麗的大學 ”武漢大學,一同參觀了大學校園、“六一慘案”遺址、獨具風格的宮殿式建築群。在武漢大學學生會成員的講解下,臺灣學生對具有百年曆史的武漢大學有了深入了解。“回眸過去,篳路藍縷,勵精圖治,玉汝于成。珞珈山上風雲際會,周恩來、董必武、陳潭秋、羅榮桓曾在這裡指點江山;辜鴻銘、竺可楨、李四光、聞一多、鬱達夫、葉聖陶、李達等曾在這裡激揚文字。一百多年來,武漢大學匯集了中華民族近現代史上眾多的精彩華章,形成了優良的革命傳統,積澱了厚重的人文底蘊,培育了 “ 自強、弘毅、求是、拓新 ”的大學精神。”來自武漢大學社會學系的喻釋然同學耐心地為大家講述武漢大學的風雲人物和歷史。

  最後,武漢大學學生會負責人與臺灣十大傑出青年基金會團長彭銘淵互贈禮物。

  對於臺灣學生來説,看到別樣的學生會辦公區和宿舍區,他們感到頗為新奇。大多數同學都被這所學校的歷史和建築風格所吸引。之後,兩岸大學生暢所欲言,交流各自感興趣的話題,短短的兩個小時,他們都成了好朋友,紛紛在離別前互相留下聯絡方式,方便日後更深遠的交流與溝通。(記者 李丹)

  7月4日,20名參加“追尋歷史足跡”系列活動——首義之旅的兩岸大學生瞻仰烈士紀念碑,緬懷革命烈士。(台灣網 李丹 攝)

編輯:李典典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