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演講:臺灣天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黃萬盛

時間:2011-11-15 17:44   來源:台灣網

  感謝主辦單位的安排,最後一位不是壓軸,而是長幼有序,很好的安排。一般來講,剛才聽了很多前輩講了很多數位方面的內容。我們是反其道而行,我們是從閱讀器終端到內容平臺然後到簽約一些原創作家,提供一些書的內容,對一家公司,一個網站。因為我們覺得電子書産品是真正全世界最適合閱讀的一個閱讀器。在大陸來講,目前也有幾百萬台的用戶,漢王也是我們最早協助他們開發的。包括長城、紐曼等等他們的第一台電子書都是我們進行貼牌生産的。為了推廣這個非常適合閱讀的閱讀器,成立了臺灣天書,也成立了天書線上。 

    我們非常清楚不是一個文化出版的業者,也沒有很多版權的圖書內容,因此我們的方向很確定,這個平臺是以原創內容為主,主要是培養一些原創作家。這個網站在臺灣設立的時候,我們跟北京中文線上,也是大陸比較大的書的內容供應商,我們買了5000本書,最近跟盛大文學做了很好的合作,他們也推出了自己的電子書,他們的電子書方案也是我們推薦和提供的。因此我們在硬體上和生産上有密切的合作。同時也很高興,我們在內容部分,因為我們目前臺灣簽約了將近200多位原創年輕作家,目前也有幾百本數位圖書的內容在我們網站上。我們也有把大陸原創的圖書進行翻譯也在我們的網站上。我們非常辛苦的把大陸的暢銷的網路原創小説內容經過翻譯、轉檔格式放在我們的天書線上平臺上。這也是我們一直在努力的工作。 

    我們是去年12月23號在臺灣的書店開了記者會,到現在不到一年的時間,整個網站的瀏覽量也超過20萬人。接下來我們會有一連串的推廣計劃,會非常希望臺灣能夠看到很多大陸的原創作品,也希望借助跟盛大文學的對接合作能夠讓大陸喜歡原創內容的年輕人和客戶能夠看到臺灣原創的內容。當初我以為不能介紹自己公司的內容,所以用一點時間來介紹我們公司。 

    我帶來兩岸目前的産業現狀給大家做一些分享。大家也很清楚目前來講,從“十一五”計劃開始中國大陸這邊一直也在把數位內容作為重點扶持産業,從2006年到2010年“十一五”計劃開始到現在,整個成長來講,可以看到每年是成長了50%。整個産業規模的分佈來講,還是以剛剛幾位先輩對相關産業的介紹,像遊戲、廣告、手機出版等一些內容。臺灣也是一樣,臺灣從民國95年(2006年),我們臺灣行政部門也成立了數位産業推廣小組,也非常積極推動數位內容産業的發展。從2006年到2010年整個産業的規模也是將近每年有30%到50%的成長。我們看到實際上臺灣目前2400萬人口。兩岸的産業規模分佈來講跟大陸基本上非常類似。主要是以網路廣告和其他軟體內容,遊戲。數位出版這一塊也是佔比較少的一部分。針對於數位出版的産業規模每年是增長50%以上。 

    下面看一下在數位內容比較感興趣的數字,在大陸和臺灣,他們經常問我大陸和臺灣來講,一般用戶的閱讀喜好,大陸還是以小説為主,生活休閒、經濟管理、教育這一塊也是排名第二、三位。臺灣來講,事實上可以看到兩岸的閱讀習慣和喜好是非常類似。小説、企管、理財、生活嗜好等等,基本上比例上都是差不多的。可見兩岸的閱讀行為和閱讀喜好基本上是非常類似的。 

    下面看一些閱讀率,基本上大陸閱讀率,通過網路調查,網路還是以PC端上的調查數據,網上閱讀的部分來講,明顯的高於一般的閱讀。臺灣的部分來講,閱讀的比例事實上以目前這個數據看來,好像大陸這邊有60%多,臺灣這邊也是60%多,好像大陸的閱讀習慣甚至高於臺灣。在閱讀器這方面來講,在所謂的電腦手機和其他的多媒體播放器,電子書,甚至在移動網際網路終端,實際上電腦手機還是佔非常大的比例。在PC上還是佔得比較大,事實上PC並不是非常好的閱讀工具,電子書目前看只有佔到14.1%。我個人認為電子書閱讀器的市場有非常大的空間。大陸這些年的成長非常快,從漢王的推動,包括現在盛大,目前來講也將近有三四百萬台。非常遺憾的是電子書一些供應地區臺灣,事實上來講,2010年臺灣政府定位為臺灣的電子書元年,非常遺憾臺灣電子書的擁有率不到幾萬台。我們有一個使命感,希望能夠將這個非常適合閱讀的閱讀器,讓臺灣更多的人認識它,擁有它。臺灣使用電子書只有6.1%,甚至比大陸還低。我們非常希望能夠讓更多的人擁有它。 

    臺灣人閱讀的調查,每個月能夠閱讀的圖書基本上在3.2冊左右。每年到底花多少錢買書?買幾本書?臺灣23個縣市18歲以上的1079個民眾做了調查。作為數位出版,臺灣也非常重視,也提供了很多電子書産業的計劃,經濟部門預計要投入幾十億促進整個數位內容産業的發展。預估這樣的投入可能在2011年可達到千億的産值。希望能夠催生2到3家華文電子書的內容交易中心,希望有更多的創新應用,讓更多的電子書內容能夠進入到全球的市場,同時也希望投資和産出來講創造100萬的數位的閱讀人口,也可以推廣到偏僻的鄉鎮。

  針對這些年兩岸數位原創的交流,我們碰到一些現實存在的問題,簡體繁體內容轉換,可能有一些用詞和詞彙,兩岸之間不是相同的。包括電子書的格式,大陸電子書的格式相對較多。臺灣來講比較偏重在PDF。版權授權和保護的機制,因為鋻於這個問題會衍生出其他的解決方案,包括格式的不同,可能鋻於保護內容部分會有各家開發自己的自有格式,這對於整個內容和推廣會相對有一些困擾。還有內容審閱辦法,兩岸對行業的管理方式等等可能不一樣,這一部分來講,內容審閱這一塊相對標準和機制會有不同。但是對於原創來講,還相對開放一點。我們的內容來講,原創的內容會交由盛大文學自己來做自行的審查,來上傳。如果是發行的紙本圖書來講,面對審閱來講機制會稍微嚴格一些。還有發行資質和發行通路,這一部分兩岸也是不太相同,臺灣部分來講可能相對的比較開放一點,這部分也是臺灣內容到大陸來講可能會需要面對的問題。定價策略和付費機制,定價策略來講,大陸的定價策略是以字數,每千字幾分錢,付費機制,大陸的付費機制相對多元,也有人提到臺灣的付費方便性等等也是相當方便,付款的多元性來講還是大陸的付款多元性比較大一點。定價策略和付費機制也會影響到兩岸的合作部分,怎麼收費,收費的方式,消費者接受與否。事實上臺灣的內容可能基本上10萬字到20萬字大概是主流,太多的內容基本上臺灣作者很難創作出來。但是因為大陸來講,本身是以字數來收費,相對來講作者對於內容的創作可能更有動力、更積極,每一部作品小則30萬字,甚至還有百萬字的圖書。這讓兩岸交流方面收費和定價的策略都不一樣。兩岸交易的平臺來講,希望更多的溝通和討論,能夠建立兩岸的內容交易平臺,這部分還要牽扯到物流方面的整合。以上這些方面都是我們目前這一年在原創內容交流上碰到的可以互相討論的問題。 

    大陸市場和臺灣市場基本上互有優勢,大陸部分來講,主要是中央和地方的政策支援力度比較大,目前來講在整個中國來講,也相對建立很多國家級的數位出版基地,從中央政府到地方來講,給予數位文化原創産業這一塊的支援力度非常大。上網人口從客戶規模來講非常大,圖書資源和作者,根據我們了解的數據,去年一年大陸整個産出的內容將近54萬冊書。臺灣大概只有4萬多。這樣來講大陸市場的圖書資源和創作者來説非常多。從整個産業鏈來講也相對比較成熟,從創作和內容管理、作者管理到雙方的所謂利益分配,金流、物流等等,數位內容産業在大陸來講相對比臺灣更成熟一些。牽扯到中國非常高速的成長,國際地位的提升,對於文化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在國際間來推廣整個中華文化的內容,影響力也相對增大。 

    臺灣市場的優勢主要是閱讀率比較高,創作空間和出版的空間比較大,一般作者非常希望自己的圖書能夠在數位平臺上發表,非常希望能夠有機會將他的作品印成紙本圖書,整個出版的空間臺灣相對的門檻空間比較大。剛才也提到門檻也相對比較高。圖書消費力來講比較高。臺灣畢竟地方比較小,整個資源傳播非常快速,也非常開放。對於數位內容推廣來講,我們金流物流來講在臺灣相對方便一些。 

    因為我也經常聽到大陸的同行和朋友一直希望推廣世界華文的市場,世界華文市場可以由兩岸相互的結合。臺灣會擁有推向國際市場比較有優勢的地方,要結合大陸一些內容資源的優勢。兩岸的結合我想推廣國際市場來講一定是非常具有競爭力。今天就講到這裡。謝謝。

編輯:郭慶娜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