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演講:臺灣城邦集團營運平臺總經理葉君超

時間:2011-11-15 15:09   來源:台灣網

  臺灣城邦集團營運平臺總經理、儂儂媒體集團執行長、臺灣數字出版聯盟秘書長葉君超在兩岸數字內容及産業孵化論壇上作主題演講(台灣網 高斯斯 攝)

  今天不是一個演講,只是把城邦在過去幾年在傳統出版社轉型的過程是怎麼思考和我們做了什麼事。我前面會很快過一下在出版這邊的背景,然後比較多的時間就我們實際的案例來跟各位做説明,説一下我們在工作方面的改變。

  城邦是一個傳統的出版單位,我們目前一共有接近40本月刊以下的雜誌,從週刊、半月刊到月刊有40本,有34個出版社,年出版量是1200個新書品種。我們從五年前開始導入ERP開始,在過去的三年要求每一個出版單位必須要同時出版紙本和數位版本,待會兒會説明,這不是只有紙本的延伸,除了紙本的延伸以外,有原來內容的拆解以後,載體産生的新的産品,有一些實例跟各位説明。

  在數字出版不是一個新的東西,過去已經有一些數字閱讀。一直到iphone出來以後對於整個閱讀産業的衝擊影響比較大,因為原紙本最大的優勢是移動閱讀,我們出差也可以帶一個紙本的書,如果過去帶PC或者在PC上閱讀,換了一個場域,或者換了一個氛圍是不對的。一直到iphone産生閱讀的改變以後,在出版研究所張立所長他所謂的媒體搬家這件事發生以後,移動方式的發展才是真正影響到數字出版的核心。在臺灣來講,我們進行了調查,大約目前的數字,目前臺灣的手機跟國內有一點不太一樣,臺灣的紙本的閱讀基本上在智慧手機上。在數字上,大概目前的量大約是在iphone的部分是150萬。

  臺灣的數字出版交易平臺,從最左邊內容的作者到中間的內容供應者到平臺,到電信運營商到讀者,其實每一段都在做平臺,各位可以看到在這上面,從運營商到硬體到出版社都在搭建平臺,這樣的平臺在臺灣大概也有20多個,這是很保守的估計。在紙本的部分,一個路線是從紙本的原版原形往上延伸到互動的版本,另外是把內容拆解以後應用AppS和對應的族群來閱讀的內容。整個在産品線上是非常有限,這是去年9月份的數據到今年來講差異不大。大概在各個平臺真正的量,少的在3000,多的在5000,可供應的品種,尤其是新書的品種其實是不足的。包含在國內已經有喬布斯傳的版本,但是在臺灣可能要半年以後才能出來。大量的新書授權在原版原形是沒有的。

  閱讀人口雖然有增加,但是數位閱讀人口其實相對的成長曲線並沒有那麼明顯。這是到今年4月的調查數字,持有移動裝置的人在這個移動裝置上閱讀,不含PC的閱讀,這個數字就是上面的估計數字。在付費方面,在亞洲地區來算,相對應臺灣也是相對比較付費的方式,基本上是願意接受,付費的金額相對來講是低的,這上面是目前整個付費的習慣,閱讀付費的習慣在臺灣並沒有完全建立起來。

  在數字出版方面面臨的幾個問題,首先是內容嚴重不足,尤其是新的品種跟紙本的上市時間有一個落差,完全不能獲得紙書的數位授權。在各種不同的載體要求的格式不同,雖然大部分在手機面或者在ipad上都接受,但是每一家平臺都基本上還有一些特殊規格。每一個不同的平臺,不同的載體都有一些特殊的規格或者對應不同的要求。平臺過多,彼此也不相融。整體是有市場的障礙,在原版原形的市場並沒有完全打開。這部分在所有的出版業來講會不會有一個規格,一個對的載體,一個對的商業模式就會改變所有的情況?基本上所有出版業對於媒體搬家這個事情還是做很完整的準備。我們在所有單位都做了相對應的流程,包含在製作的版本上,從紙本怎麼轉換到數位的版本上都有一些解決方案。

  城邦怎麼看這個事情?我們目前做的最主要的核心有幾個部分,在編輯流程上的改變,希望用一個編輯工作流程做出多種的産品。待會兒會用儂儂做一個案例,我們對應一個工作流程我們同步出版一個紙本,一個完全原版原形,一個影音跟VR的多媒體版本,一個互動版本,然後兩個網站,然後兩個手機的Apps,用一個流程去做所有的事情。這裡麵包括工作流程的改造。在技術團隊和編輯人員的訓練,這部分大概是我們所做的主要幾件事情。基本在結構方面,要求上面做到最上面的部分,一塊是屬於原創內容,我們有自己的原創中文網和漫畫的創作平臺,這些有讀者群的會移轉到傳統出版到紙本的出版。紙本的部分用原版原形到多媒體、互動模式延伸到內容拆解産生的Apps,就是從紙本的數位版本到原創的Apps的內容版本,這上面兩條路線我們是在同步運作的。

  如果以産品的結果來看,大概是這樣的圖,越往下就是越接近原來的紙本,越往上是離紙本越遠。目前我們在原版原形的部分,圖書在1000種出頭,我們每一本雜誌都有及時的原版原型。目前的Apps是300多個。如果在不同的載體上對應會有不同的産品。

  下面我用兩個案例來做説明我們産品的大概情況。我剛才有提到多媒體的版本,多媒體版本基本上還是原版原形的形態,大概就是原來雜誌是形態就是什麼形態。然後有影音的部分,這就包含影片和音樂的播放再加上VR的部分,這屬於多媒體的版本。這是跟紙本差別兩天同步上市。我們還會推出一個互動的版本,這個版本目前是每2個月會出版一個數位的互動版本,所謂的互動模式是這樣的情況。在紙本裏這是牛仔褲的女生搭配,在紙本裏是星期一到星期五的搭配,在這個互動上自己可以去搭配,在製作上會做一個比較大的改變。一般的紙本配好以後是五張,如果回到上衣是五件,褲子是五件,這個模特就要穿125次,這個在工作流程上需要做重新的修改。原來做紙本規劃的時候,就要想好在互動版本上去如何對應。如果是美粧的部分,比如從眼影到上腮紅到唇膏,一步一步讓它易用。我們也準備了後面的部分,比如每一個裏面的圖片都用原有的可以拉到我的最愛的部分,在下方有一個我的最愛,可以拉進去,再回到這部分,我們是預留了,可以連結採購。基本上這是我們的互動版本。

  這是每天做的手機Apps,這是把編輯來的原材料做隨時的上線,這是儂儂的部分。或者在臺灣的百貨公司週年慶的檔期,每個百貨公司推出不同的産品,或者在團購上跟其他網站的連結。這上面就回應剛才提到以儂儂來説,同樣是一個編輯團隊做不同載體、不同內容形式在一個編輯流程內同步完成。這是我們在做的其中一種方式。

  另外的方式是做應用型的Apps。我把實例給各位看一下,我們把五本書的數據庫,第一步可以把你看到鳥的大小描繪出來,它的嘴巴長什麼樣,你在什麼地方看到的,然後是連結的數據庫,本身可以連結到資料。這部分是按次使用付費的概念,這是五本原版原形的紙本,一個線上手機的服務,一個是數據庫,這個數據庫是對應給學校作為教材和作為學生教學使用的,同時出現的也是一個生産流程多種産品規劃的概念。

  這是另外一種形式,這個內容資料來自於我們多本內容的資料,把這個原件拆解以後,為了單一的目的做成應用型的Apps,同樣在不同的地方對應不同,使用的功能大概就是結合手機的定位功能,或者是手機的電話功能。這個手機的電話功能,比如這個Apps是一個旅遊的部分,現在各位到臺北的話,臺北現在每年的11月會辦牛肉麵節,每一個都會有餐廳的地址電話和介紹説明相對應的。如果是旅遊點也是相對應的。這部分把我們在旅遊方面的部分,當然也可以用Google,在臺灣是和Google的地圖進行相結合,在內地是跟內地的地圖相結合。你可以自己按照地圖去連結自己的路線,這部分可以連結自己的網路,在你的電腦裏預設,再到你的手機上。

  我們把內容的部分回到作為單一功能性的Apps的部分,這部分是我們到目前為止在整個的要求每個編輯部門或者説在生産部門必須所進行的幾個工作裏面,叫做一紙三熒雙核心。現在我們三熒是講的多熒幕。這裡最困難的不在於系統,系統都可以解決,問題困難的都還是在編輯人員的工作流程和相對應編輯人員的作業習慣的部分。

  我就簡短的把我們所思考的方式和實際在做的産品的案例跟各位做報告。謝謝。

編輯:郭慶娜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