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代表:兩岸漁業攜手“耕海”正當其時

時間:2009-11-08 08:16   來源:新華網
  “兩岸漁業發展具有較強的互補性,應該攜起手來,共創耕海牧田的美好前景。”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教授鄭火元7日在寧波接受記者採訪時説。

    鄭火元教授的觀點,在眾多此次來大陸參加兩岸農漁水利合作交流會的臺灣漁業界人士中,具有著突出的代表性。他們普遍認為,加強兩岸漁業交流與合作既正當其時。

    臺灣省漁會理事長黃一成認為,兩岸在遠洋捕撈和近海養殖兩方面都可以開展長效合作。“臺灣的遠洋捕撈技術非常成熟,擁有世界先進的圍網漁船,如果能與大陸業者合作,在鮪魚、魷魚、秋刀魚等魚種上共同開發大陸市場甚至世界市場,將獲得可觀的經濟利潤”。

    他説,在水産養殖方面,臺灣擁有先進技術、優良苗種和豐富經驗,大陸則擁有較好的水産養殖自然條件,眾多的優良漁港、淺海、灘塗,“早合作,就能早收穫”。

    臺灣區遠洋鰹鮪網漁船漁類輸出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蔡欣霖在7日與上海當地有關人士座談時提出建議:大陸可運用臺灣先進的捕撈技術和成功經驗,引進、打造更先進的漁船,建立遠洋漁業基地;同時,憑藉兩岸的雄厚資金,可成立合資企業,開展深度合作。

    在蔡欣霖看來,兩岸應當以共同維護漁業資源為前提,努力發展漁業交流合作。

    他説,全球氣候變化造成各種天氣災害,兩岸應該攜手應對,造福兩岸漁民,同時還應開展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海洋災害和海水養殖病害研究、兩岸漁業資源整合等方面的工作,使兩岸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鄭火元還提出,兩岸需要儘快建立漁業主管部門的溝通聯繫機制,共同維護兩岸遠洋作業漁船的安全。

    蔡欣霖表示,兩岸農漁業合作潛力亟待進一步挖掘,深化合作具有緊迫性,雙方應取長補短,攜手搶攻全球商機,讓兩岸漁業界共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成果。

編輯:肖燕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