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歷史淵源

時間:2010-06-16 21:33   來源:江西省人民政府網

  中國江西省,簡稱贛。因西元733年唐玄宗設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為江西最大河流為贛江而得簡稱。

  江西開發的歷史,從出土文物考證,可以上溯到距今一萬年以前。而江西作為明確的行政區域建制,則始於漢高帝初年(約于西元前202年)。時設豫章郡(贛江原稱豫章江),郡治南昌,下轄18縣,分別為南昌、廬陵、彭澤、鄱陽、餘汗、柴桑、贛、新淦、南城、宜春、雩都、艾、安平、海昏、歷陵和建成等,分佈地域為贛江、盱江、信江、修水、袁水沿岸,即與後來的江西省區大致相當。漢武帝時劃全國為13個監察區,稱13部州,此時的江西屬楊州部。

  西元291年,即西晉元康元年,改設江州,其主體為江西地區原有郡縣。隋時曾作行政區劃調整,州的級別降與郡同,因而隋代的江西地區設有7郡24縣。至唐時增加到8州37縣,分別為洪州、饒州、虔州、吉州、江州、袁州、撫州和信州。貞觀元年唐太宗劃全國為10道監察區,玄宗時增為15道,洪、饒、虔、吉、江、袁、撫、信8州隸屬於江南西道監察區。

  五代時期,江西地區先轄于吳後轄于南唐。在這個時期出現了相當於下等州的新的行政區劃6州、4軍、55縣。交泰元年,南唐中主決定建南都于洪州,並因此升洪州為南昌府。宋代在州之上改道為路,江西地區被置9州、4軍、68縣,其大部分隸屬於江南西路,另有一部分隸屬於江南東路。

  元朝開始確立行中書省制度(簡稱行省或省)。江西行省轄區遠遠大於今天的江西省區。除包括了今江西絕大部分地區外(原江西東北地區隸屬於江浙行省),還包括了今天廣東省的大部分。元行省下設路、直隸州、州(同縣級行政機構)和縣。江西行省下轄龍興、吉安、南康、贛州、建昌、江州、南安、瑞州、袁州、臨江、撫州、饒州、信州等13路和南豐、鉛山2直隸州以及48個縣、16個縣級州。

  明朝雖然基本上保留了元朝的省區建制,但改行中書省為布政使司(習慣上仍然稱省),改路為府和改州為縣。江西布政使司轄南昌、瑞州、饒州、南康、九江、廣信、撫州、建昌、吉安、袁州、臨江、贛州、南安13府,下轄78縣,地域基本等同今天的江西省區。其時承宣佈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為江西布政使司的最高行政機關,三司分別由中央直接節制,分權而治,互不統屬。

  清代改江西布政使司為江西省,行政區域基本承襲明建制。另在吉安府增設蓮花、南昌府增設銅鼓、贛州府增設虔南等3個縣級廳,同時升寧都縣為省轄直隸州。巡撫成為全省最高行政長官,下設承宣佈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管民政、財政與司法監察。

  民國時期,清朝的府、州、廳一律改為縣。江西省共轄81縣。至1926年北伐軍進駐南昌時正式設南昌市。1934年從安徽劃婺源縣入江西,1947年劃回安徽,1949年再次劃歸江西。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産黨領導人民群眾先後在江西建立了大片革命根據地。其中著名的有贛西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包括寧岡、永新、蓮花3縣和吉安、安福、遂川與湖南酃縣的一部分)、湘贛革命根據地、贛東北革命根據地(包括弋陽、橫峰、貴溪、德興、余江、萬年、上饒、鉛山等縣,後發展為閩浙贛革命根據地)以及包括銅鼓、修水、萬載、宜豐等縣的湘鄂贛革命根據地。當時的中央革命根據地在贛南和閩西地區的21縣(包括江西的瑞金、安遠、信豐、廣昌、石城、黎川、寧都、興國、于都、會昌、尋烏等11縣),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設在瑞金,故瑞金有紅都之稱。

  人口

  1、總數

  (1)西元2年(西漢元始2年),35.20萬人。

  (2)西元1491年(明弘治4年),654.98萬人。

  (3)西元1909~1911年(清宣統年),1697.70萬人。

  (4)西元1928年(民國17年),2032.28萬人。

  (5)西元1947年(民國36年),1272.52萬人。

  (6)西元1950年,1568萬人。

  (7)西元1978年,3182.8

  (8) 西元 1998 年,4191.21 萬人。100.41 萬戶。人口自然增長率 9.8‰ 。”並應再補充一段:

  (9)西元2001年,年末總人口4185.77萬人,總戶數1137.44萬戶,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51人。人口自然增長率9.38‰ 。

  2萬人。

  2、民族

  全省共38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最多,佔總人口的99%以上。少數民族中人口較多的有回族、畬族、壯族、滿族、苗族、瑤族、蒙古族、侗族、朝鮮族、土家族、布依族等,其中人口最多的為回族和畬族;還有白族、彝族、黎族、高山族、藏族、水族、傣族、毛難族、納西族、錫伯族、土族、哈尼族、羌族、仫佬族、維吾爾族、傈僳族、達斡爾族、仡佬族、裕固族、京族、獨龍族、拉祜族、景頗族、布朗族、俄羅斯族和基諾族等。

  少數民族中畬族聚居,主要分佈在鉛山太源畬族鄉和貴溪樟坪畬族鄉等地以及永豐、吉安、興國、武寧、德安、資溪、宜黃、樂安等市縣的30多個畬族鄉村;瑤族部分聚居,如全南瑤山、喇叭山等;其他各少數民族均為散居性質。

  3、華僑,港澳臺同胞,外籍華人

  江西除居住在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的同胞以外,還有不少居住國外的僑胞、外籍華人,分佈在五大洲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主要集中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俄羅斯、日本等國。據不完全統計,政治上有影響、經濟上有實力、科技上有成就、社會上有聲望的社會各界知名人士有數千人。其中有在香港經營電子工業的企業家,在加拿大的國際電力界知名學者,在美國研究核能、電腦和航太技術的高級工程師、研究心血管的專家,著名的貝爾實驗室研究員和世界銀行顧問等等。新中國成立5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20年來,華僑、港澳臺同胞、外籍華人為江西的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編輯:石宏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