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緣,兩岸情”西安理工大學營員心得(三)

時間:2016年08月08日 09:35:24

  西安理工大學 高陶弘毅

  翰墨書香,厚德載物。經歷了這幾天的交流,我才終於意識到了這些話的分量。

  説實話,剛開始為這項活動進行準備的時候,我心裏其實是無比緊張的,因為名之曰書法交流活動,其實我的書法已經閒置了多年,早已顯得生疏,尤其在第一天的團扇書寫活動中,面臨周圍許多技藝精湛的同學則更是讓我壓力巨大,甚至讓我一度懷疑起來我是否能夠勝任這項活動。然而,隨著活動不斷進行,不斷深入,這種顧慮開始逐漸的煙消雲散——乾陵、兵馬俑中歷史的厚重,黃帝陵裏景色的絢麗,回民街、袁家村中民俗文化的多彩讓我從最初的緊張中釋放了出來,與臺灣同學之間相處的越來越融洽也更讓我越來越投入其中。第二次在陜師大進行書寫交流的時候,我也終於得以靜下心來好好的寫一幅字,找到了那種暢快淋漓的投入到一件事中的感覺。當晚走出師大的圖書館,暢步在夜空下,無比的順心。

  然而一個星期畢竟只是一個星期,充實的七天一眨眼就溜走了,但這七天裏的活動,承載的並不只是去遊玩過的地方,嘗過的美食,欣賞的美景,抑或寫下的作品,更多的,則是同胞之間深深的情誼,與對兩岸美好前景的希冀。月色已如玉,我在西安等你。

  西安理工大學 劉義

  時光荏苒,帷幕將近,為期8天的兩岸大學生漢字書法藝術交流活動即將結束,此時,那份惜別之情不禁涌上心頭,我忍不住要把筆下肆意揮灑的心情化為文字來記錄此刻。

  此時此刻,我的心情是複雜的,既有感激,也有激動,更多的是惜別和不捨。首先對活動主辦方中華文化總會為我們提供這次交流機會表示感謝;其次是激動,懷著激動的心情來參加這次活動,第一次遇到臺灣同胞也是激動不已,在活動即將結束之際又有幸求得臺灣華梵大學黃智陽教授和陜西師範大學胡慶恩教授的墨寶更是讓我激動的心情難以平靜。在此,再次對兩位和藹的老師致以最衷心的感謝;最後要表達的是那份惜別之情,雖然夏令營活動只有短短的8天,但是我們和臺灣同胞之間的那份友誼不會隨著活動的結束而結束,真心的希望我們的友誼地久天長,捨不得他們即將的離開。

  整個活動中我和臺灣同胞的交流並不固定,也正因為如此,使得我更多的了解了臺灣同胞,包括帶隊教師、指導教師以及各色的同學。從和他們的閒談中,我感受到了同胞們對大陸文化的熱愛、好奇和由衷的讚賞。

  此次夏令營活動在緊張而有序的氛圍中即將落下帷幕,我們兩岸同胞在共同愛好的驅使下,有了共同的行為和目標。我相信,此次夏令營活動一定可以加深海峽兩岸人民的感情,兩岸同胞之間的友誼一定會更加深厚。

  西安理工大學 牛偉燕

  時維夏月,歲在丙申,會天大雨,惜與臺灣同胞以筆會友之情,遂作文以寄之。

  酷暑時節初見,恰如故交重逢,長安城下相識,長安城內相知,憑筆而識,以字而知,以書法而結緣。海峽兩岸,炎黃子孫皆是,謁炎黃始祖,遊長安古城。萬家燈火通明處攜手同遊,惜十三朝帝都舊模樣,行千年後長安新路追遺風。歷史如珠難蔽澤光,秦俑今猶在,歷史寫書中;乾陵石刻不化,無字碑心中;黃帝陵前公祭,一脈相傳承。曲江新景戀舊,共遊大唐不夜城,夜未央雁塔矗立,兩岸學子欣然前行。雁塔老校歷史雄厚,翰墨溢香筆筆皆情。感漢字千年傳承,書法千年遺珍,文化千年沉澱,歷史千年奠基,兩岸血脈相通。

  良辰美景易逝,深情厚誼難忘,意折柳留情,願早日團圓。

  此去經年,兩岸相隔,思念綿長,兩岸隔海相顧,唯有團圓情長。

  西安理工大學 賀鵬飛

  七天的時光是短暫的,轉眼即逝。參加本次兩岸大學生書法藝術交流夏令營活動,不僅讓我充分領略了陜西是華夏民族文化之源,充分感受到陜西對傳統文化完整的保留以及發揚,還讓我學習到了好多來自臺灣老師和學生的高超的書法技巧,很有幸可以和他們相識並留下深厚的友誼。

  在這七天的行程中,我們祭拜了“人文始祖”軒轅黃帝陵,肅穆壯觀的兵馬俑,讓人流連忘返的大唐不夜城,名碑薈萃的西安碑林博物館,以及巍峨壯麗的乾陵,這些地點讓我們親身感受到了古人給我們遺留下來的無價之寶,讓後代來學習。我們進行了團扇創作,長卷書寫、小品創作以及兩岸一家親書法交流,期間真的讓我大開眼界,看到臺灣學生是如此的厲害。印象最深的就是黃俊嘉,提筆成文,功夫特別深。也聽了馬西平,胡慶恩,李繼凱,楊國慶老師的書法講座,他們的話語就像指明燈,給我們在書法藝術的道路上指明瞭方向,讓我們在書法理論上有了更深層次的認知。

  雖然臺灣的同學年齡跨度比較大,我們親切地稱呼稍長一點的為大姐姐、大哥,這讓我們的溝通變得毫無障礙,還有像許糴凡、簡曼珍、蔡文惠特別調皮可愛,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把他們送到機場後,大家都是依依不捨,意猶未盡,雖然要相隔兩地,但是我們的心已經緊緊地栓在了一起。翰墨緣,兩岸情。同根生,永相銘。

青創論壇小圖

最新文章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