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緣,兩岸情”西安理工大學營員心得(一)

時間:2016年08月08日 09:32:04

  西安理工大學 鄧得林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作為東道主我們以熱情洋溢的心態迎接來自寶島臺灣的老師和同學。將優秀的中華文化傳承和發揚是海峽兩岸大學生的共同責任,為此我們應該感到幸運和自豪。同寫中國字,共講中國話,華夏兒女,炎黃子孫我們都是這個文化的共同傳承人。

  在這幾天的參觀和活動中,華夏文明發源地黃帝陵,肅穆壯觀的兵馬俑,富麗堂皇的大唐不夜城,名碑薈萃的西安碑林博物館,還有充滿疑惑的乾陵,都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我們共同見證了燦爛輝煌的中華文化,聯繫我們的不僅是書法,更多的是濃濃不捨的中華情。臺灣的同學年齡跨度較大,可是交流起來沒有任何障礙,大家暢所欲言,談天説地。可惜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八天時間已悄悄流逝。我們只能期盼再逢或者永遠將他們珍藏在記憶裏。

  這次的活動我們更多的是文化的交流,可是我更希望我們的交流不要停止于文化表面,而要更深入的認知我們的祖先,我們兩岸同根同源同文同心同德。

  西安理工大學 熊中鵬

  一道淺淺的臺灣海峽,隔不斷兩岸炎黃子孫的深深情意;一張張窄窄的船票,蘊含的是兩岸華夏兒女濃濃的親情。作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繼承和發揚者,在兩岸文化交流合作中共同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匯集兩岸同胞的聰明才智,創造出新的文化精品,為中華文化寶庫增添新的精神財富是我們兩岸青年義不容辭的責任!

  在本次兩岸大學生書法藝術交流夏令營活動中,我們不僅創造了書法文化的精品,還追祭中華民族的軒轅始祖,領略秦兵馬俑的莊嚴肅穆,體會關中民俗袁家村和回坊美食街的質樸民風,思憶盛世唐朝的繁華壯美……太多太多精彩的活動讓我們收益頗多。而且我希望我們交流的不只是文化,更是靈魂。感恩西安一行,我們滿載而歸,既已經留下牽掛,希望有緣再會!

  翰墨緣,兩岸情,同根生,永相銘!

  西安理工大學 鄒立敏

  不知不覺,夏令營已經閉幕了,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七天就這樣結束了。回想起活動之前的報名面試,就好像昨天發生的一樣。

  在還沒見到臺灣同學之前,心裏想像著臺灣同學是什麼樣子,他們與我們會有什麼不同,老師與領導也是對我們各種指導,讓我們對臺灣盡可能有更多的了解,以便很好的與臺灣同學相處。在臺灣同學來的半個月之前,老師與同學就開始進行各種準備,為的就是讓活動能夠順利進行,讓參加活動的師生滿意。現在看來,一切的努力都是沒有白費的,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讓兩岸師生都很滿意,讓我們對下一屆活動有了更多的期待。

  回想起共同經歷的七天,有許許多多的點值得我們去珍藏,從剛開始的陌生到最後的一起聯歡,這短暫的七天讓我們消除了距離,成為了好的朋友。臺灣的一些習慣,日常用語與我們是有區別的,但這沒能阻礙我們的溝通交流,“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大陸同學的熱情與臺灣同學的好奇很好的促進了我們的交流,使我們很快的相互熟悉。雖有差異,但畢竟兩岸同根同源,共同之處總是比差異多的。

  漢字書法藝術是一個很好的載體將我們聯繫在一起,而除了筆會外的其他活動使臺灣同胞對大陸對陜西有了更深的了解,使臺灣同學對根在大陸有了進一步的認同,值得一提的是臺灣同學裏有好幾位都是我的山東老鄉,他們的前輩是山東人。七天的活動,有許許多多的精彩,比如領略兵馬俑的宏偉,體驗關中的民俗美食,聆聽教授的指導……對我來説印象最深的還是黃陵之行,黃陵祭祖,我們一起緬懷先人,共同拜祭我們的人文初祖,中華民族的根源便在於此,天圓地方,體會著古人的智慧,名家碑刻,見證著歷史的進程。黃陵紫峨寺之行,正是符合了蘇軾的“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笑且徐行。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上山過程中大家相互幫助,遇到美景,大家相互拍照留念,雖然中途遇雨,但是大家仍然是高興的遊覽完回到山下。會去的路上,臺灣的同學老師和大陸的同學老師在車上輪番獻歌,愉快的結束了一天的旅程……現在想來真是美好得很。

  七天的相處收穫了友誼,收穫了快樂,雖然有時有些勞累,但總是快樂多的,對臺灣同學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更多了一份到臺灣交流的期盼。有再多的不捨也只能説再見,感謝臺灣的同學留下的一幅後會有期,感謝可愛的黃老師,期盼能夠再見,祝大家一路順風!

  西安理工大學 王帥

  在短短為期8天的活動中,兩岸大學生通過豐富的書法學習交流形式,充分領略了陜西作為華夏民族文化之源的魅力,充分感受到陜西教育對語言文字戰線書法及文化專家學者的風采。在與臺灣同學的書法交流中,也深深的被臺灣同學的書法造詣所折服。

  在這次活動中收穫最多的是各位老師的言傳身教,在馬西平,胡慶恩,王雙懷等老師們的書法歷史介紹和現場書法教學仿佛把我們帶到大師們的身旁,暢遊在書法藝術的汪洋中,從握筆到神氣,讓我們更加深入了解到書法藝術的魅力。

  除了書法學習活動,我們開展了祭拜黃帝陵,參觀兵馬俑,碑林等一系列文化考察活動,作為一名陜西的大學生在與臺灣同學的交流中深深感受到油然而生的民族認同感,同根同源,永世長存。短短的8天時間,兩岸的學生也結交下了深厚的友誼,離別之際更加難捨難分。

  八天,有笑有淚,有苦有甜,讓我記住她們這群可愛的人!也同樣希望陜西高校的學生和寶島臺灣的同學能夠繼承和弘揚漢字這一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文化遺産,在研習書法藝術的同時,也能夠進一步加深理解,增進友誼互相學習,促進兩岸文化交融,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共創民族的美好未!

青創論壇小圖

最新文章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