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民進黨“去蔣”七步曲

  時間:2007-12-29 13:39    來源:台灣網     
 
  第一步: 撤蔣陵警衛

  2月6日 據臺灣媒體報道,民進黨主席遊錫堃將在明天的民進黨“中常會”中提議臺當局“行政院”立刻撤離在蔣介石(蔣中正)慈湖陵寢駐守的警衛兵,遺留問題由蔣家後代自行處理。

第二步  改名 拆銅像  

  3月14日 高雄市政府13日上午完成“中正文化中心”改名,晚間即拆除中心內全臺最大的蔣介石銅像,走過26個年頭的“中正”文化中心正式走入歷史。

  3月20日 據臺媒報道,陳水扁辦公室直接下達命令給臺當局防務主管部門,臺軍營區將拆除所有蔣介石、蔣經國的銅像。

  3月26日 臺軍“經國號”戰鬥機,在推出改良機型時被陳水扁“正名”,以動物名字“雄鷹”來代替。

蔣介石銅像被切成30多塊 不準拍照民眾跪送

全臺最大蔣介石銅像移置大溪


第三步  止謁陵

  2007年是蔣介石逝世31週年。從3月底到4月5日,一直都是臺灣各界前往臺灣桃園縣慈湖謁陵的旺期。過去的30年,臺軍方每年都由“國防部長”帶領,集體到慈湖謁陵。今年臺灣軍方的停謁,據臺灣媒體報道,是因為民進黨當局高層的持續施壓。
  
  臺當局這一壓制的背後,既是陳水扁“去蔣介石化”的又一步,亦是其長期以來“改造”與“獨化”臺軍的結果。

第四步  焚行館

  4月7日 臺北市當局登錄為歷史建築的“草山行館”被焚燬。“草山行館”位於臺北市陽明山地區,一度曾經是蔣介石的住所及辦公地點。這次一場火災將它燒得相當徹底,主要的木製結構建築均付之一炬。

蔣介石故居遭焚燬 蔣孝嚴稱起火原因不單純

“去蔣化”愈演愈烈


第五步  刪紀念日 全面去蔣

  8月30日 據臺灣“中央社”報道,臺當局“行政院” 以“權威時代産物”為由,核定“內政部”所提“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修正草案,刪除蔣介石生日及逝日為紀念日的規定,並在當天發佈施行。

第六步  拆“大中至正”

  12月7日 臺北中正紀念堂昨天“走入歷史”。下午四點,主建築物上的“中正紀念堂”牌匾週邊起了布幔,工人開始拆卸牌匾,預定今天換上“臺灣民主紀念館”新牌。
  
  新牌匾安裝完成後,接著將拆正門牌樓上“大中至正”四個字,換上“自由廣場”,最遲明晚十二點前完工。

臺北“中正紀念堂”牌匾拆除爭議

中正紀念堂蔣銅像面目將改

臺當局擬拆完中正堂牌匾後拆圍墻 另蓋“民主墻”


第七步  限期“兩蔣移靈” 廢“五正”

  12月9日 據臺媒,臺當局“教育部”強勢拆掉“大中至正”牌匾後,陳水扁又加碼限期“兩蔣移靈”,無異於預言了島內下一場的衝突點,而民進黨多位“立委”包括莊和子、江昭儀、王淑慧等人也跟進提案“廢五正”運動。

臺“中正堂”拆匾風波未平 陳水扁又操弄遷“蔣陵”

處於政治紛擾之中的兩蔣陵寢

臺當局“去蔣化”達高潮

 

 

 
編輯:張弛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