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到天津衛品民俗

時間:2014-01-27 13:30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到天津衛品民俗

  2月17日,市民在天津市古文化街體驗民俗文化。 本報 張靜攝

  俗話説,“天津衛三宗寶,鼓樓、炮臺、鈴鐺閣”。

  2月17日一早,頂著瑟瑟的冷風,來到與鼓樓一街之隔的天津古文化街。雖然春節假期已經結束,但古文化街依然人頭攢動,祈福吉祥的鐘聲、喜慶悠揚的空竹聲和商家此起彼伏的吆喝聲交織在一起,年味絲毫不減。

  天津古文化街位於南開區、海河西岸,總建築面積20萬平方米,主街全長680米,有“津門故里”之稱。

  漫步古文化街,店舖門口挂起了大紅燈籠和巨幅的大紅吊錢兒。注意到,古玩、字畫、文房四寶、碑帖、古籍、楊柳青年畫、泥人張彩塑和天津風箏等專業店舖叢聚整條街。

  據了解,作為“津門十景”之一,古文化街一直堅持“中國味、天津味、文化味、古味”經營特色,以經營文化用品為主。“春節假期7天,古文化街的客流量超百萬人次。”隨行的南開區商務委主任劉美樂告訴。

  中午時分,輕霧漸漸散去,太陽露出笑臉。到天后宮祈福的人絡繹不絕。各種民俗年貨攤位前,遊客紛紛饒有興趣地駐足觀看。由於今年是蛇年,一些商鋪還推出了許多與蛇有關的可愛泥塑和面塑,格外受遊人青睞。

  來自湖南的唐先生帶著一家老小8口慕名而來。他用“名不虛傳”形容自己初來乍到的心情,600多米長的街道,他們一家竟然走了兩個小時。他興奮地告訴,實在目不暇接。天津的小吃,原來只知道狗不理包子,到了古文化街才知道還有更好吃的。一上午全家人已經把這裡的茶湯、麻花和果仁張吃了個遍。他幽默地説,吃過“天津味”,才算到過“天津衛”。

  隨後,來到久負盛名的“泥人張”店舖。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個白皮膚、黃頭髮、藍眼睛的“老外”格外搶眼,他正操著流利的漢語向售貨員詢價。最終,他購買了3套價值近1500元的泥人張彩塑。泥人張彩塑可謂天津一絕,栩栩如生,在國際上也享有盛譽,每逢節假日,這裡的生意格外好。

  “古文化街已經成為中外遊客感受天津文化、體味天津民風、了解天津民情的窗口。”南開區委宣傳部長朱樹江表示,僅680米長的一條街道榮獲了全國5A級旅遊景區的殊榮。古文化街正是憑藉突出的民俗文化特色,打破眾多商業街“千街一面”的瓶頸,形成了獨樹一幟的風格。

  採訪中還了解到,作為天津新春民俗遊的重點項目,各個區縣也都舉辦了特色各異的廟會,如楊柳青民俗文化旅遊節、津南區葛沽寶輦花會、北辰龍順莊園廟會、武清區新春民俗廟會、寶坻新春廟會等,為中外遊客獻上一頓豐盛的民俗文化大餐。

  據了解,春節黃金週期間,天津共接待海內外遊客428.52萬人次,旅遊綜合總收入33.5億元,創歷史同期最高水準。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編輯:王怡然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