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時事  >   熱點聚焦  >   2018  >   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徵文活動  >   優秀徵文

一盒鳳梨酥

2019年01月24日 09:57:44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一、

  大約四五歲的時候吧,媽媽給我買了一個拼圖玩具,完整的圖案是中國地圖。

  每一個拼圖碎塊是中國各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形狀。

  我拼完拿給媽媽看,她檢查之後評價道:“嗯,大部分是對了…不過…”可媽媽好像看出了一個很大的錯誤,眉頭緊鎖正色道:“兒子,有一個非常嚴重的失誤!有一個省你忘了拼!重來!”

  我一看,只見整個中國大陸像一隻威武的大公雞,海南島水靈靈的依偎在雞肚子下面。原來,我是忘了把臺灣形狀的那一塊拼好。為此,小玄子被罰三天不能吃零食。

  “下次拼中國地圖時,先把臺灣放好!這樣就不會忘啦!”媽媽囑咐道。

  臺灣……

  二、

  爸爸曾對我説過:“兒子,你知道嗎,爸爸還有一個大姨,她是你奶奶的親姐姐。老人家現在臺灣。”

  “哦。那你見過嗎?”

  “爸爸沒見過,因為現在咱們不能去臺灣。”“為什麼呀?很遠嗎?”

  “是呀,臺灣離咱們黑河很遠。兒子,等你長大了,就能去臺灣看大姨奶了。”

  若干年後的一個春節除夕夜,舉國歡慶的時刻,奶奶在房間裏打了一個奇怪的電話。之所以説奇怪,是因為奶奶講了很久,挂斷電話後,我看到奶奶淚眼汪汪的出來。大過年的,奶奶是怎麼了?姑姑説,奶奶打的是跨海電話,打給遠在臺灣的姐姐的。兩姐妹很久沒見面了。

  一次和奶奶聊天時,聊到臺灣的大姨奶。奶奶眼噙著淚水囑咐道:“奶奶年紀大了,有一天如果有機會,你替奶奶去臺灣看她。”

  “奶奶,我一定做到!”

  臺灣……

  三、

  我的母校華僑大學地處海峽西岸的泉州,和臺灣隔海遙遙相望。那時和臺灣的同學交流共處,更多的是同根同源之感。

  奶奶的囑託,又迴響在耳畔。

  2011年6月13日,身處深圳的我突然心煩意亂,覺得有什麼事發生。一打電話才知道,遠在黑河老家久臥病榻的奶奶離開了。

  臺灣……

  四、

  2014年7月的一個晚上。

  我抵達了臺灣桃園中正國際機場。對奶奶的承諾,又近了一步。

  臺北當地一位素未謀面的兄弟已經在機場等候。順利通過海關後,我和臺灣的兄弟見了面,一路有説有笑從桃園往臺北市區駛去。

  到了酒店,兄弟二人道別,由於兄長次日要上班,我自行安排行程。

  午夜的臺北老城區,靜謐安詳。潔凈的街道,涼爽的空氣,月光如水照緇衣。已經淩晨3點半了,零零散散的早餐鋪已經開始蠢蠢欲動,做著開張前的準備。我來到一個早餐攤,要了一個類似大陸韭菜盒子的點心,翻了半天,拿出幾個上面印著蔣爺爺頭像的硬幣。賣餅大叔見狀笑了:“大陸人還是香港人?”

  我回答:“大陸來臺灣走親戚的。”

  大爺拿起一個小點心:“這是送給你的,歡迎你來臺灣。”我忸怩了一下,道謝接過。

  原來,臺灣是這個樣子的。

  和大姨奶約定次日中午于酒店大廳見面。我整理好自己,換了乾淨衣服,早早坐在酒店大廳等候。老人家如約而至,一進大廳,我立即認了出來——簡直和奶奶太像了!!!

  我急忙拿出和奶奶的合照作為信物,大姨奶慈祥的笑了:“玄玄,我相信你!你和桃蘭(奶奶的名字)長得很像,我怎麼會認不出來呢?桃蘭還好吧?”

  大姨奶這麼一問,我眼淚奪眶而出:“大姨奶,奶奶2011年就去世了,前些年在香港,她要我替她過來臺灣看你!”近九十歲高齡的大姨奶眼圈也紅了:“2011年……唉,到最後還是沒見到。”

  祖孫兩人唏噓不已,大姨奶給我講了關於奶奶的身世以及她是如何輾轉到臺灣的經歷。

  原來,奶奶這一輩人是印度尼西亞的華僑,原籍湖北荊門。他們出生在印尼雅加達。太奶奶當時年輕,由於身不由己,襁褓中的奶奶便被抱回了祖國,到了北方的黑龍江。

  奶奶長大後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幾經波折找到了生母,母女相認,太奶奶覺得愧對女兒,便讓奶奶的子女和孫子女們陸續移民香港--------奶奶的哥哥在香港定居。而大姨奶由於愛人是國民黨高官則定居在臺北,特別是1949年後,再沒有回過大陸。

  大姨奶丈夫去世後,老人家和女兒在臺北一直就這樣定居在寶島。

  故事,輕描淡寫。

  親情,延綿不絕。

  大姨奶從包裏拿出了一盒鳳梨酥:“玄玄,這是臺灣的鳳梨酥,你帶回去大陸給親人們嘗嘗。鳳梨在臺語裏發音類似“望來”,就是盼望親人來到的意思。玄玄,我很愛你,多來臺灣看看我好不好?”

  我再也忍不住了,淚眼滂沱,鄭重地走到大姨奶面前,給大姨奶磕了頭。

  大姨奶説自己年紀大了,身體原因,謝絕了我邀請她來大陸的心意,指了指那盒鳳梨酥,喃喃道:“現在祖國大陸的政策越來越好,和平統一可待了!”

  臺灣……

  五、

  海峽就像一柄鋒利的藍刀,把中華民族的思念割成兩半,歲月又像一劑良方,把曾經的疤痕與傷痛漸漸的治愈。刀光劍影槍林彈雨的噩夢已經漸漸堙沒在歷史的長河中,骨肉親情的吸引和呼喚,正如那一盒鳳梨酥的味道:甜香醇厚,綿糯回甘,讓人欲罷不能,讓人思緒萬千。而特殊含義,又賦予了這一盒鳳梨酥一絲絲別樣的苦澀。

  而鳳梨酥的臺語諧音:“望來”,更是寄託了海峽兩岸血濃于水闊別半個多世紀的離別之殤,在歲月的遞嬗中千呼萬喚團圓的渴望。也許有太多太多的糾結,也許有太多太多恩怨。在親情面前,都可以忽略不計。正如韓寒所説:既然我們共用著太平洋的風,就讓它吹過一切。

  這,就是我講的一盒鳳梨酥的故事。

  望來,望來。

  陸陸,灣灣。(作者鄭玄)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