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2017  >   2017全國兩會專題  >   最新消息

福建代表履職盡責 推動閩臺文化交流走向深入

2017年03月05日 21:45:34  來源:華廣網
字號:    

  華廣網3月5日北京訊 (陶寧薇 洪莉萍)文化交流一直是閩臺交流合作中的一大亮點。“深化人文交流交融”更是福建“十三五”時期推動閩臺深度融合的發力點之一。記者走訪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福建代表團期間,多位代表均表示,要進一步加深閩臺文化交流,在兩岸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認同,豐富交流平臺。  

  曾雲英代表認為,媽祖文化一直是臺灣與大陸的一條重要紐帶,在兩岸交流合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有必要得到更加細緻的保護。(陶寧薇 攝)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習近平總書記十八大以來治國理念的重要來源。習近平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中華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他反覆強調“這是我們民族的‘根’和‘魂’,丟了‘根’和‘魂’,就沒有根基了”。

  曾雲英代表來自福建莆田,長期關注媽祖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她認為,媽祖文化就是一種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

  她説,媽祖文化歷史悠久,內涵豐富,僅以媽祖服飾為例,“帆船頭,大海衫,紅黑褲子寄平安”的傳統至今已超過千年。更為重要的是,媽祖信仰是閩臺共有的民間信仰,媽祖文化一直是臺灣與大陸的一條重要紐帶,在兩岸交流合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有必要得到更加細緻的保護。

  如今,大陸正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在文化先行的理念下,曾雲英希望能夠通過一些具體措施,如建議設立國家級媽祖文化保護區等,更好地讓媽祖文化走向“海絲”,走向國際,融入“一帶一路”構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服務。  

黃蕾代表認為,研究閩臺文化的淵源有利於海峽兩岸文化的交流與交融。(陶寧薇 攝)

  增強兩岸文化認同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在於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兩岸同胞血濃于水,增進文化認同是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層面。臺籍代表黃蕾認為,研究閩臺文化的淵源有利於海峽兩岸文化的交流與交融。

  此次上會,她提交了關於加強“南島語族”以及中國海洋文化理論研究的建議。據她介紹,“南島語族”是唯一主要分佈在太平洋島嶼上的族群,人口月3億。分佈地區為:東到太平洋東部復活節島,西到印度洋馬達加斯加島,北到夏威夷、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和臺灣,南到紐西蘭。據專家考證,大約在8000年前,“南島語族”離開歐亞大陸的東南沿海、逐步向太平洋深處遷徙。

  黃蕾指出,上世紀80年代,國際學術界錯誤的認為 “南島語族”的源頭在臺灣,致使部分“臺獨”分子借機宣揚“獨立自主”,推行文化“臺獨”。然而如今的研究表明,“南島語族”的起源在大陸東南沿海,福建一系列的考古發些也都能夠證明這一點。

  她認為,加強“南島語族”及中國海洋文化理論研究不僅從根源上反駁有關文化“臺獨”的理念,同時也是聯結海峽兩岸的文化紐帶,因為這是兩岸共同的文化寶藏,值得兩岸共同保護與傳承。

  

鐘雪玲代表向記者談到了豐富兩岸文化交流平臺的具體措施。(陶寧薇 攝)

  豐富文化交流平臺

  畬族代表鐘雪玲以兩岸畬族文化交流平臺的建設為例,向記者談到了豐富兩岸文化交流平臺的具體措施。

  她認為,兩岸對於畬族文化等特色文化的交流與保護,不單要從語言和服飾著手,還應從活動、節日、歌曲等多方面的形式入手;注重傳承的同時,也要建立文化博物館等重要平臺,讓包括畬族在內的兩岸各族同胞能夠融入彼此。

  習近平主席2015年兩會期間,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的民革、臺盟、臺聯委員時曾指出,閩臺“血緣相親,文源相同。閩南文化作為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部分,大有文章可做。”如今看來,福建的代表們多年來盡心履職盡責,推動閩臺文化交流不斷走向深入。

  另據了解,福建省文化廳不斷拓展閩臺文化交流。2016年,舉辦了海峽兩岸民間藝術節、媽祖文化旅遊節等文化部、國臺辦年度重點涉臺文化交流活動。組織實施文化部和福建省政府共同主辦的“情係青春——兩岸青年八閩行”活動,330多名兩岸青年學子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交流和採訪聯誼。推進“福建文化寶島校園行”活動,赴臺灣淡江大學、清華大學等10所高校舉辦了“南音進校園”活動,赴臺灣臺北大學、、東吳大學等10所高校舉辦了“嚴復文化”主題講座。推動創建平潭兩岸文化産業園和三坊七巷為重點的“海峽兩岸文化創意園”建設,吸引20多家臺灣文創商入駐園區。

[責任編輯:于斯文]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