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2017  >   五年重大工程建設巡禮  >   專家評論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這樣謀劃京津冀協同發展

2017年06月12日 10:26:45  來源:新華網
字號: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系統佈局我國區域發展“三大戰略”,京津冀協同發展就是其中之一。新華社《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今天推出文章,為您系統梳理習近平對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謀劃、指導。 

  人間四月天,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在河北設立雄安新區的消息如同春雷乍響,引發網路刷屏,舉世熱議。

  一個堪與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媲美的全球金融和科技中心,將如春芽破土而出。

  成如容易卻艱辛。這件“國家大事”“千年大計”,經過多年醞釀論證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三年實踐,一步一步地脫穎而出。

  從“雙城記”到“京津冀協同發展” 

  京津冀,涵蓋北京、天津兩大直轄市和河北省11個地級市,人口超過1億,GDP佔全國的十分之一以上。三地本可以依靠政治、經濟、文化等一系列資源共用,實現一加二大於三的效果,然而現實並非如此。

  一則網上流傳的“段子”比喻這種窘境:京津冀的中文拼音分別是jing、jin、ji,字母依次遞減,“體型”越來越“瘦”。首都超大城市的虹吸效應“吸”走了週遭的發展能量,區域發展差距懸殊。而北京,則又因功能臃腫患上了嚴重的“大城市病”。

  太“瘦”不健康,太“胖”也不健康。京津冀必須協同發展。

  2013年5月,習近平在天津調研時提出,要譜寫新時期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京津“雙城記”;同年8月,習近平在北戴河主持研究河北發展問題時,提出要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

  “協同”,成為此後京津冀區域經濟發展的核心主題。“協同”一詞,涵蓋了有序合作、整體加強、共同獲益的區域發展理念。

  “京津冀協同發展意義重大,對這個問題的認識要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2014年2月26日,習近平在北京主持召開座談會,在講話中特別強調京津冀優勢互補與協同發展,並首次將之上升為國家戰略。

  “大家一定要增強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自覺性、主動性、創造性”;“自覺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抱成團朝著頂層設計的目標一起做”;“要堅持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紮實推進,加快走出一條科學持續的協同發展路子來”……

  習近平多次做具體指導。他有信心,京津冀地緣相接、人緣相親,地域一體、文化一脈,歷史淵源深厚、交往半徑相宜,完全能夠相互融合、協同發展。

  先謀後動規劃引領 

  在協同發展藍圖指引下,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多次深入京津冀考察調研,多次主持召開座談會研究部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佈局越來越清晰。

  先謀後動,規劃引領的理念一直貫穿于習近平關於城市建設的思路中。

  2014年,習近平考察北京時指出,城市規劃在城市發展中起著重要引領作用,考察一個城市首先看規劃,規劃科學是最大的效益,規劃失誤是最大的浪費,規劃折騰是最大的忌諱。

  3年後,習近平再次在北京考察時強調,北京城市規劃建設和北京冬奧會籌辦工作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北京市的兩項重要任務。

  他指出,北京城市規劃要深入思考“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這個問題,把握好戰略定位、空間格局、要素配置,堅持城鄉統籌,落實“多規合一”,形成一本規劃、一張藍圖,著力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做到服務保障能力同城市戰略定位相適應,人口資源環境同城市戰略定位相協調,城市佈局同城市戰略定位相一致,不斷朝著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的目標前進。

  “城市規劃建設做得好不好,最終要用人民群眾滿意度來衡量”。前後兩次考察北京,習近平都不斷重申“人民城市為人民”“務必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

  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是關鍵 

  京津冀區域聯動問題,這麼多年過去了還在不停地打磨。三地長期存在的體制機制問題,讓協同發展難度大,不可能一蹴而就。

  習近平對此開出了良方:以全面深化改革為抓手,努力破除制約協同發展的各種障礙。

  “思路要明確,堅持改革先行,有序配套推出改革舉措”;“要堅持協同發展、重點突破、深化改革、有序推進”……

  3年多來,習近平多次強調,改革的關鍵是要破解三城聯動發展存在的體制機制障礙。

  一系列改革“硬辦法”應時而生:2015年,中央政治局通過《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十三五”時期京津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于2016年發佈實施,京津冀交通、生態、産業等12個專項規劃和一系列政策意見相繼出臺。

  京津冀三地也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加速度”,伴隨“國家動力”的注入,三地原本各自為政的改革,變得越來越協作化、系統化,行動也“快馬加鞭”起來。

  北京,服裝批發市場外遷;天津,大氣污染治理、交通等方面互聯互通;河北,“組合拳”淘汰過剩産能……

  一場勢在必行的改革行動讓京津冀三地動起來、活起來、熱起來了。

  而新設立的雄安新區,七個方面重點任務之一就是,“推進體制機制改革,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激發市場活力”,用改革創新這把鋒刃,從根兒上撬動區域利益協調的痛點和難點。

  步步踏石留印 

  雄安新區將與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兩翼”,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強勁的驅動力。她不會簡單複製深圳和浦東,而是要開創國家新區和城市發展的全新模式。

  習近平強調,雄安新區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新區,其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載地,重點承接北京疏解出的行政事業單位、總部企業、金融機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不符合條件的堅決不能要。

  他明確指示,要建設一座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的現代新型城區。

  這意味著,雄安新區將是一座新發展理念的實踐之城,將為破解“大城市病”、打通三地發展障礙,建設現代化城市提供樣本,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這是我們城市發展的一種新選擇。”習近平説。

  習近平指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工程。“方法要明確,放眼長遠、從長計議,穩紮穩打、步步為營,鍥而不捨、久久為功”,“必須一件一件事去做,一茬接一茬地幹,發揚‘工匠’精神,精心推進,不留歷史遺憾。”

  從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提出,到雄安新區的設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步步踏石留印。

  又一個“春天的故事”寫下了序章。

[責任編輯:葛新燕]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