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各國高度評價中國救援行動

時間:2010-01-17 14:56   來源: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1月16日電 綜合本報記者溫憲、王新萍、席來旺、吳雲和新華社報道:海地發生7.3級強烈地震後,連日來,國際社會源源不斷向海地提供各類援助。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採取緊急救援行動,接連向海地提供人道主義緊急物資援助,中國國際救援隊飛抵海地後,夜以繼日,積極展開營救工作和醫療救治,受到海地人民的讚揚。

  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16日在日本東京出席第四屆東亞—拉美合作論壇外長會議期間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外交部正與有關部門配合,全力搜救,並將繼續為此作出最大努力。他説,參加此次會議的各國外長對中方具有高度人道主義精神的救援行動予以高度評價。

  由中國軍隊籌措的援助海地首批緊急人道主義援助物資16日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起運。這批物資包括30噸藥品、1000頂帳篷、4000套衣物以及一批壓縮乾糧、凈水設備和攜帶型應急燈等,共計85噸、260立方米。根據國家對外緊急人道主義物資援助應急機制的安排,中國軍隊立即行動,國防部外事辦公室迅速協調軍需物資油料、衛生、軍事交通運輸等部門,加班加點,晝夜奮戰,緊急從北京、南京、上海、石家莊、珠海等5地調集救災物資,同時協調民航運力,在24小時內完成了首批物資的籌措和起運工作。目前,第二批緊急救災物資正按計劃組織籌措。

  兩具中方失蹤人員遺體陸續被發現

  據公安部應急工作小組最新通報,北京時間1月16日22時42分,前方救援隊伍在海地地震現場發現了我失蹤人員的第二具遺體。經現場辨認,已確認為我駐海地維和警察防暴隊宣傳官鐘薦勤。

  中國國際救援隊已于海地當地時間16日淩晨3時30分(北京時間16時30分)挖出第一具中方失蹤人員遺體。

  在聯合國駐海地穩定特派團(聯海團)總部大樓營救現場,中國國際救援隊員和中國駐海地維和警察防暴隊員面向遺體站成五列,舉行了簡短的現場默哀儀式,並致以三鞠躬。

  記者在現場看到,一名頭戴橙色頭盔、身穿橙色工作服的救援隊員舉著一塊“戰友!我們接您回家!”的牌子,讓人為之動容。儘管已過淩晨3時,救援人員仍在夜以繼日、爭分奪秒地搜救被埋人員。

  除遺體之外,搜救人員還發現屬於中國駐海地維和警察防暴隊的照相機和錄影機各一台,另有一隻“中國製造”的鞋子。

  我救援隊已清理至我被埋人員的隔壁房間

  據中國赴海地地震救援隊工兵分隊救災現場傳來的最新消息,經過連續奮戰,中國國際救援隊的清理工作已清理到我方被埋人員所在會議室的隔壁房間。北京時間16日上午,記者接通了正在太子港救援現場進行指揮救援的總參作戰部應急辦副主任宋建新的電話。

  宋建新説,聯合國海地特派團總部大樓為10層大樓,其中地下3層,地上7層。目前初步推測我方被埋8名人員應該在大樓的402會議室。為了儘快挖掘到我方被埋人員,救援隊同時展開了兩個工作面,分別從坍塌的大樓上面和側面進行挖掘清理。經過救援隊員晝夜不停地連續奮戰,目前從上面已清理到4層,從側面清理到403室,已看到了403室的門框。“從目前掌握的情況看,應該非常接近我被埋人員的位置。”

  宋建新表示,由於對地震時我方被埋人員在聯合國海地特派團總部大樓的具體情況並不確定,可能當時正在房間進行會談,可能已離開房間下樓,也可能在走廊。因此,他們的遇險位置目前只是一個推測判斷。具體情況只有等到挖掘到402室後才能進一步確認。

  由於天氣炎熱,屍體高度腐爛,在挖掘現場已散發出陣陣異味,而且每天余震不斷。這些惡劣的條件給救援隊的挖掘工作帶來不便。但救援隊員沒有因此放慢救援進度。據介紹,自14日下午到達海地後,救援隊員晝夜不停,連續奮戰了幾十個小時,累了就打個盹兒,現在身體已極度疲勞。為了儘快挖掘到被埋人員,隊員們仍堅持在救援一線。

  竭盡全力搜救被埋人員

  中國國際救援隊總指揮黃建發15日表示,中國國際救援隊將盡一切可能加快搜救中方被埋人員,期待奇跡發生。

  黃建發當天在太子港聯合國駐海地穩定特派團(聯海團)總部大樓營救現場對記者説,儘管8名中方人員的具體位置已基本確定,但被掩埋者倖存的可能性較小。他説,聯海團總部大樓是粉碎性坍塌,廢墟下幾無生存空間,即使有空間,也充斥著大量粉塵,而且聯海團總部大樓建在半山腰上,地基不如平地樓房穩固,地震的破壞力得以放大。此外,聯海團總部大樓原為一家酒店,改為工作大樓後幾經翻修改造,樓房結構複雜,使得搜尋工作更加困難。

  記者在聯海團總部大樓營救現場看到,來自中國、巴西、以色列、尼泊爾等國的救援人員正夜以繼日、爭分奪秒地搜救傷員。重型設備吊車、裝載機、挖掘機和輕型破拆設備配合使用,現場隨處可見戴橙色頭盔、身著橙色工作服的救援人員正在緊張作業。

  黃建發説,多國救援隊15日已挖出4具屍體,均為外國人。目前,較早到達營救現場的美國救援隊和法國救援隊均已撤離。

  首批中資公司員工安全撤離

  中國中興公司駐海地辦事處的11名工作人員于當地時間15日晚乘坐包機從海地首都太子港地震災區安全撤離,並已順利抵達鄰國多明尼加境內,他們是首批撤離海地的中國人。目前他們身體和精神狀態良好。

  此次撤離行動是在中國外交部領事司、外交部赴海地工作小組、中國駐海地貿易發展辦事處以及駐多明尼加貿易發展辦事處等共同組織和協調下成功實施的,得到了海地和多明尼加有關部門的大力協助。中國駐海地維和防暴隊也為此次撤離行動提供了有力保障。

  預計死亡人數十幾萬

  海地內政部長保羅安托萬向外界透露,目前他們已經收集了約5萬具屍體,預計死亡人數在10萬至20萬之間。負責海地安全事務的國務卿阿拉姆克路易斯説,他們已在巨大的墓穴中集體掩埋了約4萬具屍體。路透社評論説,如果這些數據確實,這次海地大地震將是有史以來最強烈的十大地震之一。

  來自海地的消息説,在海地首都太子港巡邏的聯合國維和部隊稱,由於援助物資發放速度較慢,當地群眾情緒較為激動,維和部隊建議援助隊加強保安措施,避免半路被劫。在加油站工作的雷諾爾説,如果發生暴亂,加油站將立即關閉。海地總統勒內目前在距離機場不遠的司法警察總部居住,同時在那裏辦公協調救援工作。海地政府目前最大的擔心是瀰漫的絕望情緒會演化成暴力事件。

  據報道,太子港已出現搶劫、殺人和暴力爭搶食物的情況。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就此表示,在海地的聯合國維和部隊將承擔起“維護城市法律和秩序的責任”。在海地的救援人員和機構警告説,除非災民很快得到救援,否則太子港將很快陷入混亂。

  國際社會加強救援

  潘基文表示,聯合國糧食計劃署從14日開始分發食物,15日還向約8000人多次發放高能餅乾和即食食物等。他説,雖然這對眾多災民來説不過滄海一粟,但糧食計劃署預計設立15個食物發放中心,在15天內為100萬人發放食物,力爭在1月內增長到200萬災民。據悉,糧食計劃署此前在海地就已設有食品倉庫,預計未來還將運進更多食物。

  缺水也是海地目前遇到的大難題之一。這次地震造成了多處水管破裂,這對於海地原本就不太好的供水系統來説無疑是雪上加霜。英國牛津饑荒救濟委員會已計劃在海地街頭部署容量為2000升至5000升的運水車。

  截至目前,各國政府和機構承諾向海地捐款達40億美元。潘基文15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説,聯合國當天下午就海地地震向國際社會發出5.5億美元緊急募捐呼籲。

  多明尼加總統費爾南德斯日前與海地總統普雷瓦爾會晤,並與美國總統奧巴馬舉行了電話會談。費爾南德斯表示,國際援助物資可從多明尼加過境運往海地地震災區。據報道,海地首都太子港國際機場因設施簡陋,目前已出現國際緊急救援物資空運入境困難的局面,港口也因遭受地震嚴重破壞影響海路運送,而從多明尼加陸路前往則相對較為便利。

  總部位於法國里昂的國際刑警組織15日表示,該組織將派遣一支專家小組前往海地地震災區,協助當局辨認遇難者遺體。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辦公室發言人伊麗莎白比爾斯15日在日內瓦説,在聯合國行動協調中心註冊前往海地地震災區救災的各國搜救隊已經有40個,其中17個國際搜救隊已在災區現場晝夜奮戰,有6個即將抵達災區。

編輯:張曉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