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千村計劃”給貴陽鄉村帶來改變 生活變環保

時間:2013-07-19 10:53   來源:新華網

擺貢寨的太陽能路燈。

  家門口有太陽能路燈,家裏頭有污水處理裝置;沼氣做飯、沼渣施肥,每年能省不少電費和肥料錢——這些低碳綠色的生活場景,並非出現在貴陽城市家庭,而是出現在貴安新區擺貢寨、開陽縣禾豐鄉等鄉寨農村。

  在2009年8月舉行的首屆生態文明貴陽會議上,貴陽被定為“千村計劃”起始城市。四年來,“千村計劃”在貴陽的十余個村寨先後“落地”,村子裏建起了公共綠色照明體系,使用著清潔能源,生態環境得以改善,生活水準逐漸提高。本週,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即將開幕,本報記者再一次把觀察目光投向這些緣起于生態文明會議的村寨,請讀者跟隨記者的鏡頭一起,了解這些村寨舊貌換新顏的故事吧。

  太陽能燈照亮回家路

  6月27日上午,記者走進被稱為“千村計劃全球第一村”的擺貢寨。乾淨的水泥路兩旁,白色各式樓房錯落有致,每家家門口都打掃得乾乾淨淨;太陽能路燈正“吸吮”著陽光,等待晚上為村民照亮回家的路;“開心農場”裏,玉米、白菜、茄子、辣椒正茁壯成長,等待主人的照管與收穫。

  “原來房屋都是各建各的,路上糞土亂堆著,擠得牛羊路上亂跑。加上都是泥巴路,下大雨,有時候泥漿能漫到膝蓋。夏天,村子裏更是臭氣熏天。”擺貢寨理事長黃培海説。2009年4月開始,擺貢寨進行村容村貌整治。“我們第一個就修了進村路和串戶路,把所有房屋都修成統一風格,採用坡屋面、石墻裙、桿欄式。安裝了35盞太陽能LED路燈,村民晚上不再摸黑走路了。”

  路平了,房子新了,擺貢寨還修建了生活污水迴圈處理系統。“每家每戶都有獨立的污水處理系統,污水經過凈化處理後,全部匯集到寨子中間的大型氧化塘。處理過的水可以用來灌溉蔬菜瓜果,現在我們還用來養魚,算是廢物利用。”黃培海説。除此之外,記者還在村寨看到數十個垃圾桶,村子的垃圾將定期拉出去進行集中處理。

  村容村貌整治好了,擺貢寨還調整了産業結構,改種水稻為種蔬菜、瓜果,村民的年每人平均收入從2008年的3270元增長到現在的11000元。

  “擺貢這幾年漂亮多了喲!路燈照亮了夜路,環境乾淨整潔,吃過晚飯以後寨子裏熱鬧得很。”細數點滴變化,今年48歲的擺貢人黃繼祥樂得合不攏嘴。每天早晨,黃繼祥都要把自家的房前屋後打掃乾淨。“我們每個月都有衛生評比。評上前幾名的家庭有獎勵,倒數的要被懲罰。把村裏打掃乾淨,看上去舒服,心情也好。”

  “現在種蔬菜,生活不愁。想等準備齊全,就在家開農家樂,遊客可以來釣魚、摘果子,在我家吃飯。那時候,日子肯定比現在過得更安逸。”講到未來的打算,黃繼祥信心滿滿。

編輯:黃艷艷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