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小崗村民曾經跟沈浩開玩笑:“沈書記,你怎麼越長越醜了?”
可不是,沈浩越來越瘦,臉色黑黃,黑髮是染過的,幾綹頭髮搭在前額上。最明顯的是他的嘴,一笑起來越發顯得突出,褶子擠滿了兩頰。偏他又愛笑,見誰都樂呵呵的。
心繫鄉親,細雨潤物悄無聲
小崗村民覺得,從沈浩嘴裏説出的話,好聽又柔軟。
2004年,村民戴世英的孫兒出生了,家裏困難。沈浩知道後,掏出1000元工資送去,又幾次送去奶粉。當年才三斤多的小不點兒現在壯實著呢,已上小學了。有一次沈浩摸著他的頭説,“我的孩兒喲,都長這麼大了。”提起沈書記,戴世英的眼淚止不住地流,“現在我們什麼都有了,我們的沈書記卻沒了。沈書記是我們的好幹部。我們有困難,他自己掏錢幫我們辦。”沈浩去世後,她從村委會要來一張照片藏在櫃子裏,想他了就摸出來看看,和沈書記拉拉呱。
“有困難,找沈浩”,成為小崗村民的口頭禪。
沈浩常説,我們是黨的基層幹部,誰家有困難,就越要到誰家去。
2005年的一個夏夜,已經躺下的沈浩被暴雨聲驚醒了。“不好,徐慶山一家還住在危房裏!”他一骨碌爬起床,拿起傘衝進雨中。雨中道路泥濘,鞋子陷到了泥裏,他乾脆甩掉鞋子,赤著腳跑到了村東頭的徐慶山家。一進門,只見屋裏四處漏雨,房頂上的泥灰直往下掉。“這裡不能住,趕緊走!”安頓好徐慶山一家後已是半夜,等沈浩回到住處,全身都濕透了。2006年,包括徐慶山在內的26戶困難村民就搬進了村裏統一規劃的新小區。
58歲的殷廣勇,妻子智障,兩個孩子年幼。得知殷廣勇家困難後,沈浩送去錢、送去米、送去油,還給孩子們送去花生米、花生糖和水果。以後,不管有事沒事,沈浩總要去殷廣勇家看看。在他的幫助下,殷廣勇家的危房被列入了拆遷安置計劃,全家的低保被提到了最高檔,大兒子免費進入石馬小學上學。殷廣勇逢人就講,“沈書記比我的親人還親哪!”
65歲的五保戶韓慶江患有嚴重的哮喘病,沈浩知道後,把他送進了醫院,並墊付了醫藥費。病好後又安排他在“小崗鋼構”當門衛,一月能掙500多元。
沈浩心細。小崗村黨委副書記趙家龍回憶説,2008年春節給殷廣勇送年貨時,大家站在門口説話,沈浩讓村幹部們站在西北角。回來的時候沈浩説:“他們爺仨穿得單薄,咱們站在上風頭,可以稍微擋一擋。”
看到大包乾帶頭人關廷珠遺孀邱世蘭的拐杖快爛了,怕老人摔著,沈浩特意從合肥買來了新的。
看到小學門前的綠化帶長高了,他囑咐一定要及時修剪,以免阻擋司機視線,威脅到學生們的安全。
看到鄰村的孩子踩著爛泥來小崗小學唸書,沈浩主動聯繫鄰村,提出要為孩子們鋪一條砂石路。
小崗村民記得,每年大年三十,沈書記總是先在村裏陪五保戶、孤寡老人過完年,在家家戶戶的鞭炮聲中才回家。到大年初四,人們又能見到他挨家挨戶拜年的身影。
大家都説,沈浩哪像省城來的幹部,分明就是咱小崗村人!
一個人得到只言片語的表揚不難,難的是得到老百姓的交口稱讚。
一個人做一時一事的好事不難,難的是六年不圖回報的堅守。
誰撲下身子為老百姓辦事,老百姓就將誰放在心尖上。
2007年除夕,邱世蘭老媽媽一大早將沈浩堵在了門口,非讓他去家裏吃年飯。沈浩不想給她添麻煩,連忙説,“大娘,您的心意我領了,飯我就不吃了。”大娘拉住了他的手:“這可是我頭一回請村幹部吃飯,你不去可不行。”
這頓飯,沈浩記在了日記裏。飯雖簡單,卻是對他最大的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