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激活社會資本 釋放市場能量--十八大以來投融資體制改革述評

時間:2013-11-06 09:13   來源:新華網

  從鐵路工程建設和鐵路企業改制重組對民間資本開放、到嘗試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民營銀行,從部署改革鐵路投融資體制、到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體制和運營機制改革……黨的十八大以來,以激活社會資本為重點的投融資體制改革不斷取得新突破,市場能量得到強有力釋放,並卓有成效地推進經濟轉型升級。

  改革新突破:進一步激活社會資本

  “十八大以來,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成為決策層和各界關注的焦點,它不僅影響著未來的經濟結構和增長模式,也是經濟體制改革的關鍵環節和政府體制創新的核心內容。”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場研究室主任楊濤説。

  今年5月,國務院批轉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2013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強調,投融資體制改革方面,抓緊清理有礙公平競爭的政策法規,推動民間資本有效進入金融、能源、鐵路、電信等領域。

  8月,國務院發佈《關於改革鐵路投融資體制加快推進鐵路建設的意見》,強調多方式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以中央財政性資金為引導,吸引社會資本投入,設立鐵路發展基金,同時向地方和社會資本開放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資源開發性鐵路等的所有權和經營權。

  “這是我國關鍵行業向民間資本開放的重要信號,也將對緩解鐵路建設資金緊張起到積極作用。”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説。

  在金融領域,國務院辦公廳7月發佈《關於金融支援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嘗試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

  對此,曾提議大力支援民營企業創辦民營銀行的中國民生銀行董事長董文標表示:“這是擴大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的一個重大突破,經濟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和經濟結構調整需要更多的民營銀行參與,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必須把制約民間投資的‘彈簧門’卸掉、‘玻璃門’打碎。”

  9月,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意見》,強調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在確保政府投入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吸引民間資本參與經營性項目建設與運營。這有利於形成多元主體的市場結構,提高城市基礎設施的投資與運營效率,也有利於緩解政府財政壓力,減輕地方政府債務負擔。

  “十八大以來進行的投融資體制改革,圍繞促進經濟轉型、改善民生推進,思路清晰,方向明確,效果明顯。”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楊再平説。

  改革“陽關道”:發揮市場基礎性作用

  我國經濟活力受到制約,一個重要原因是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未得到充分發揮。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必須進一步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基礎性作用。

  《關於2013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強調,在投融資體制改革方面,要按照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的原則,制定政府投資條例、企業投資項目核準和備案管理條例。

  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長李樸民表示,今年以來,以簡政放權為主線,以取消、下放投資審批事項為切入點和突破口,投資體制改革正在向縱深推進。

  當前的改革,正是圍繞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這一核心問題展開,進一步明晰政府和市場的定位,充分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

  減少投資審批事項,是投資體制改革邁出的關鍵步伐。專家指出,在保障政府財政投入的同時,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引進社會資本,將為經濟轉型發展帶來重要推動力。在投資領域應把更多投資決策權交給市場主體,由企業根據市場情況自主決策投資方向。

  改革“進行時”:繼續全面深化

  “即將召開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重大決策部署,全社會對此高度關注和期待。進一步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將會逐步引導經濟社會向穩健發展、結構優化、民生改善的軌道上轉變。”郭田勇説。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近日撰文指出,支援民間資本發起設立民營銀行,引導其立足小微金融的市場定位。一些民營企業也在躍躍欲試申請籌辦銀行。隨著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深化,中央相關部門的舉動和市場反應均顯示,民間資本正在逐步有效地進入金融、能源、鐵路、電信等領域。

  與此同時,利率市場化改革積極有序推進,著力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也將更有利於提高資金配置效率、減低企業融資成本、支援實體經濟發展。

  專家指出,進一步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更有效地激活社會資本、釋放市場活力,有效推進經濟轉型升級,依然有待於最大限度地取消和下放核準許可權,有待於進一步細化鼓勵民間投資實施細則。

  人們期待,隨著投融資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在減少行政審批、落實擴大民間投資準入等方面有更加實質性進展,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提供強大動力。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編輯:王怡然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