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黃金平衡點”:中國經濟轉型進程的“準星”

時間:2013-11-06 09:13   來源:新華網

  中國政府領導人最近首次提出了形象易懂的“黃金平衡點”的有關工作指導思路,將其作為經濟轉型順利推進的“準星”,避免轉型在中途陷落或偏軌脫靶。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最近在經濟形勢座談會上表示,要在必要和可能之間、在轉型升級與保持合理增長速度之間找到一個“黃金平衡點”,使增長保持在合理區間,保證較為充分的就業,同時要加快結構調整,著力提質增效。

  他指出,中國經濟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維持過去那樣高速增長已不現實,但沒有一定的發展速度支撐,許多困難和問題尤其是保就業就難以解決。

  分析人士説,這是中國政府領導人關於今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成功推動經濟轉型升級進程的最新宏觀管理方式與工作思路方法表述。

  中國共産黨即將於11月9日至12日召開十八屆三中全會,深入研究“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問題並作出總體規劃部署。以此為新的歷史起點,中國改革的範圍之廣、力度之大均將空前。

  統籌兼顧、實質推進經濟轉型以使其日益趨向成功,是此次中央全會的一項核心議題。輿論預期,中國新一屆政府提出的“中國經濟升級版”、“中國經濟奇跡第二季”將全面起航。

  當然,鋻於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人口規模和第二大的經濟體量,其進行的經濟轉型可謂世界歷史上最為複雜、最為艱巨也最為壯麗的經濟嬗變。

  被譽為“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鄧小平1992年“南巡”時提出“發展是硬道理”的著名論斷,其後一直被黨和政府所堅定奉行,並將“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中國的發展理念與內涵隨著時代的進步而不斷昇華。1995年中共十四屆五中全會正式提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2003年,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之後,“科學發展觀”被列為中共的指導思想,並於十八大的黨章修改中確立為黨的行動指南。

  由於資源環境約束的日趨強大,加之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以高消耗、低收益為主要表現的傳統經濟發展方式在中國已經到了難以為繼的境地,必須以“提質增效”為主要特徵加快取得轉變、轉型的實質性進展,而工作思路與方法的創新則是不可或缺的。

  分析人士説,李克強總理創新性地提出“黃金平衡點”的工作思路與方法,實際是將多種因素、多重目標放在同一個坐標係中進行綜合審視,力求做到統籌兼顧,實現強勁、可持續與平衡。

  在中國,衡量經濟社會發展的指標眾多,從理論上講,經濟增速越快越好,但是,實際上其難脫有限資源環境的約束,而經濟增速過慢,卻又與諸如就業等社會需求産生衝突,這就生動反映了“必要”與“可能”、“經濟轉型升級”與“保持合理增速”的辯證關係。

編輯:王怡然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