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專家:三因素使民眾對改革的期望不會“落空”

時間:2013-11-11 10:20   來源:新京報

  原標題:“中國正處於‘改革窗口期’”

  北大國發院教授盧鋒表示,現在是天時、地利、人和,應不失時機推進重要領域改革

  “中國正處於‘改革窗口期’。”談及9日開幕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盧鋒教授説,“我覺得,以全面深化改革為主題的這次會議,勢將取得實質性突破,並引發一系列更深廣的系統性改革。”北大國發院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盧鋒在接受專訪時作上述表示。

  【改革時機】 三因素使改革期望不會“落空”

  雖然海外輿論不乏看空中國改革的聲音,但作為一位中國經濟體制演變的長期觀察者,盧鋒相信人們對中國新一輪改革的熱切期望不會“落空”。他理由有三:

  首先,1978年以來中國改革史的一條基本經驗是,成功的改革是逼出來的,而當下中國倒逼改革的力量很大。

  盧鋒説,過去數十年經濟快速增長過程中所産生、積累的問題構成了越來越大的壓力,亟需通過全面深化改革來化解。其中包括收入分配的壓力、社會穩定的壓力、環境保護的壓力、國企改革停滯的壓力、貧富差距的壓力等。

  其次,當前社會各界對改革攻堅形成廣泛共識,有著強烈的改革突破預期。盧鋒説,中國通過改革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並且在不斷完善,但近年改革已駛入“深水區”,在一些關鍵領域難以突破。“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中國需要突破性改革來還“欠賬”。

  第三,中國新領導層上任近一年來的施政方針政策有利於改革,為改革形成了一種“勢”。

  盧鋒認為以下幾點比較突出:反腐力度空前,震懾了貪腐官員;全面整治“四風”,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在客觀上使官員系統處於一種自我反省的狀態,有利改革推行;在宏觀政策上,不採取大規模經濟刺激政策,而是投入更多精力推進改革。

  “我認為現在是天時、地利、人和的‘改革窗口期’,在這個時候推動改革,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能性、現實性。”盧鋒指出,這樣的歷史機遇不是經常存在,必須要一鼓作氣,不失時機地推進重要領域的改革。

  【改革重點】 市場化改革重點至少有3方面

  盧鋒説,市場化或者説解決“市場不完善”的問題,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取向。他認為,結合中國實際,市場化改革的重點至少有以下幾個:

  一是要完善土地、資金、勞動力等要素市場,特別是要解決好土地資源的配置問題,保護好農民利益,打破政府對土地的壟斷和行政控制,實現健康的城鎮化。

  二是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方向是讓國企和民企在競爭環境下作為平等市場主體參與市場活動,而不是維持和強化國企的壟斷地位,否則不僅導致缺乏效率,而且易滋生腐敗。

  三是著力減少政府對企業等市場主體和微觀市場活動的干預,尤其是取消對企業投資活動的不合理審批、核準、備案等,警惕打著各種“宏觀調控”旗號實則干預市場的行為。

  “中國需要系統性改革來解決深層次矛盾,希望此次三中全會邁出重要第一步。”盧鋒説。 據新華社電

  “啃硬骨頭”“涉險灘” 高層用比喻傳遞攻堅決心

  談及改革,中國高層喜歡用比喻。“啃硬骨頭”、“涉險灘”已成為習近平為人熟知的“改革比喻”。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前,他又一次用類似的生動表達發出改革動員令。

  人們注意到,十八大以來,以往在“官話”中少見的生動比喻多次出現在中共領導人關於改革的講話中。

  9月,習近平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八次峰會上指出,中國正在就全面深化改革進行總體研究。他説,“殺雞取卵、竭澤而漁式”的發展是不會長久的。

  10月,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習近平用“爬坡過坎”、“成長的煩惱”來形容中國經濟轉型之艱,又以“彩虹往往出現在風雨之後”表明堅持改革的信心。他説,要“敢於向積存多年的頑瘴痼疾開刀”。

  李克強10月在中越工商界午餐會上説,將堅定不移地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無論是險灘還是深水區,我們都會義無反顧、勇往直前。”

  觀察人士認為,中國改革面臨攻堅克難的任務,形勢十分複雜。領導層用生動形象的比喻講改革起到了傳遞政治勇氣和智慧、凝聚改革民意的作用。

  中共中央黨校黨建教研部主任王長江説,抓住百姓最關心的問題,通過語言動員來凝聚人心,使大家理解改革的方向,明晰改革的路徑,高層用比喻講改革是有政治考慮的。“改革如果沒有足夠的人氣,就很難推動了。”他説。

  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今年要“明確提出改革總體方案、路線圖、時間表”。在改革比喻幫助形成改革共識之後,人們期待三中全會出臺的改革方案。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編輯:尹賽楠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