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人民日報盤點十八大以來多領域改革路線圖

時間:2013-11-11 10:39   來源:人民日報

  

  圖①:瀋陽市大東區國家稅務局的工作人員正在介紹電影行業增值稅發票。

  圖②:鐵道部分拆後成立中國鐵路總公司,推動鐵路貨運從計劃全面走向市場。

  “暴雨”!“爆棚”!是上海自貿區掛牌後第一個工作日的兩個關鍵詞。10月8日,雖然遭遇暴雨,但一天內,就有1480人次前來諮詢辦理業務,辦理註冊登記577人。

  火熱的自貿區,只是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新一輪改革的縮影。全國鐵路貨運從計劃全面走向市場,央行全面放開貸款利率管制……各項改革都在穩步推進。

  當前,新一輪改革主要體現為産業調整升級、多領域市場化改革、扶持民間資本、簡政放權等方面的結構性質變。

  以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為核心,我們正加快推進財稅、金融、價格、科技等改革,把改革的紅利、內需的潛力、創新的活力疊加起來,為轉型升級提供體制保障。

  雖然有調整的陣痛、成長的煩惱,但深化改革正激揚出強勁的發展活力,中國發展進入提質增效的新階段。

  財稅體制改革

  牽一髮而動全身

  蘇州的製造業久負盛名,經濟總量去年排名全國城市第六位,號稱“世界工廠”,但製造業佔比太高,資源消耗多,環保壓力大,讓蘇州發展的腳步越來越沉重。“營改增”,為蘇州製造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一劑良方:主輔分離。

  萬都公司管理部長林宰永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前,公司經營中産生的運費成本計入産品價格,按照17%的稅率繳納增值稅。‘營改增’試點後,交通運輸的稅率是11%,我們單獨成立了專門做配套的物流企業——邁斯特蘇州物流有限公司,這家公司運輸産品時産生的運費就可以按照11%的稅率繳納增值稅,整體稅負降低了。”

  目前,我國財稅體制改革的“重頭戲”——“營改增”正如火如荼地展開,並且起到了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神奇效果。一來打通了增值稅抵扣鏈條,從制度上解決了重復徵稅問題,二來減輕了試點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稅負,三來促進了服務業加快發展,新辦企業不斷增加、業務量大幅增長。同時,更促進了製造業創新發展,推動了服務外包和主輔分離,鼓勵了設備更新和科技創新,對企業轉型升級作用不可估量。

  從8月1日起,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在全國範圍內推開,適當擴大部分現代服務業範圍,將廣播影視作品的製作、播映、發行等納入試點。據測算,2013年全部試點地區企業將減輕負擔約1200億元。

  從地區範圍到全國範圍,從指定行業到行業擴容,已經走過一年多的“營改增”在提速後,已不再僅是臨池試水式的摸底探索,不再僅是涉及産業層面的設計優化,而是上升為涉及更宏觀層次的改革信號。可以説,“營改增”的格局有多大,其能夠釋放出來的改革紅利就有多大。

  同時,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更多向民生傾斜,消費稅、資源稅等相關改革也在穩步推進中。

  

編輯:尹賽楠

相關新聞

圖片